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357章 两湖事宜进入实质化阶段

第357章 两湖事宜进入实质化阶段

  内阁和十部的事情,基本也就谈定了。

  后面的实际操作,自然有龙文光、以及正在从延安府赶回成都的刘之温、从交州赶回成都的邱晋等大员去着手,朱至澍只负责盯盯大方向,等待成果即可。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朱至澍除了陪伴家人、弥补之前对家人的亏欠之外,也在积极的准备年后复工之后的工作。

  如今西南摊子大了,事情自然是一件接着一件,根本没有停歇的时候。

  目前来说,整个西南年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内阁和十部的筹备,然后再就是陕西大战的封赏最终确定、再然后是春耕的筹备、最后是庆典的筹备。

  这些事情都有下面的人去操心,朱至澍也乐于放手。

  他主要就忙些下面的人处理不了的事情。

  这一件,就是两湖。

  第二件,就是科技的继续进步。

  孙恭铭在两湖做的不错,陕西还在打仗的时候,两湖的事情就已经进入到关键性的洽谈的阶段了。

  而这边陕西战事再次以西南大获全胜而告终的消息一传出来,更是大局抵定,左梦庚确定是归降西南了。

  由此可见,凡事还得讲实力,打嘴炮有什么用。

  若是陕西打输了,说不定两湖的事情还得再次起复呢。

  两湖的交锋,除了陕西战役这种大势上的交锋之外,两湖水面下的交锋也是血腥异常。

  西南、满清双方的细作和地下人员,在两湖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为什么是双方呢?因为应天府早就退出这场争夺了。

  他既打不过西南、又不敢招惹满清,在碰了几次钉子之后、早早的便缩在了驿馆之中、做了缩头乌龟,不敢参与外面的争夺。

  这还是早中期。

  后期孙恭铭嫌他在驿馆中也碍眼,且还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所以,直接就送了封信进去,让他们识相麻溜的滚回应天府去。

  南明的使臣一开始也硬气,哪有西南对应天府这么说话的道理?

  结果死了几个人后,就不敢违逆了,当真就收拾东西回了应天府。

  由此,整个两湖就只剩下满清和西南在争了。

  满清可不像应天府那么没骨气、没血性,习惯了茹毛饮血的他们,在嗜血和残忍程度上还超过了西南。

  他们自然不甘心两湖就这么被西南夺去。

  虽然因为战事的不利,暂时没有能力抽调大军南下直接征伐两湖的能力,而且那襄阳城,的确也是易守难攻的典型。

  但水面下的细作渗透却是从没有停止,和龙隐卫在两湖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双方都伤亡很大。

  龙隐卫毕竟成立才两年多的时间,稍显稚嫩是一方面、人手不足也是很严峻的问题。

  所以,朱至澍不得不从川东地区派了一批锦衣卫过去支援,还让川东柱石秦良玉老夫人也暗中相助,这才算是彻底稳住了两湖的局势,将满清在两湖的势力彻底拔除。

  然后在两湖暗战彻底失利的情况下,满清气急败坏,有了抽调大军直接南下的传闻。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毕竟满清这两年也是连续征战。

  不但在陕北一直败退、在潼关也是没有寸进;

  而在辽东,更因为西南明军北征军隔三差五的偷袭掳掠,被牵制了极大的精力。

  按理来说是没有精力南下的,除非彻底的放弃陕西,在陕西转守为攻,而将战略方向转移到两湖和应天府。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满清是有一定的概率这般选择。

  而且,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西南也随之做出了应对。

  除了龙隐卫北上,收集更多关于清军是否打算大军南下两湖、何时南下、兵力多少、哪支部队等等情报之外;

  兴安州(今陕西安康)地区驻守的西南明军已经在整军备战,随时准备东进、进入襄阳挡住清军南下的兵锋;

  夔州府的秦老夫人也收到了朱至澍的命令,开始修缮道路、储备军需,准备迎接东进的西南明军。

  秦老夫人的夔州府也有不少人马,而且还是大名鼎鼎的白杆兵。

  但已经和以新军为主的西南明军的战法不适应,而且白杆兵更擅长的是山地作战,在襄阳这种空旷的地方作战,优势发挥不出来。

  所以朱至澍并没有打算征调秦老夫人的白杆兵进入两湖的打算,就留在夔州府维持当地的治安就好。

  夔州府很多的少数民族,历来都谈不上稳定,有秦老夫人坐镇,川东这一片才能一直安定无虞。

  这也让朱至澍计划,是不是可以从秦家中征调几个有能力的干臣去广西、贵州、云南、甚至是川蜀的西部,还有交州南部地区。

  这些地方都是山区,是少数民族、或者安南人肆虐的地方。

  虽然大的冲突没有,但总是偶尔动弹一下,恶心死人。

  而新军的燧发枪方阵和大炮,在这种可施展不开,很是被动,若是能多练些白杆兵在这些地方坐镇,那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这些白杆兵,可不就是后世山地步兵的翻版吗?

  多练一些,等以后成规模了,也是能有大用的。

  西南、满清,都为了两湖的归属、而摩拳擦掌、剑指襄阳的时候,作为棋盘的两湖,反倒是一片平静。

  满清和应天府的势力,基本都已经被西南赶出去了,哪怕有些残留,现在也是缩在角落里苟延残喘,不敢露头。

  所以原本三方势力混杂、暗流汹涌的两湖难得的恢复了平静。

  这也和左良玉这个短命鬼能撑这么久有关。

  连朱至澍自己都很好奇,这个本该在1645年就嗝屁的枭雄,竟然一口气直接吊到了1647年,而且过程中身体状况还是起起伏伏。

  坏的时候和尚道士都请来了,好的时候却能下床走路、晒太阳、自行进食,甚至还能处理政事。

  听说为了冲喜还是什么的,侯府还张罗着又给纳了房小妾。

  而且还真的行房了!

  朱至澍只能说一句:牛逼!

  这也是两湖能一直维持到现在,还基本称得上稳定的原因。

  但不论怎么挣扎,都不能改变左良玉行将就木的事实,尤其是这个年关,孙恭铭回报,年前状态还不错的左良玉,十二月二十八那晚又病倒了。

  这一次很严重,侯府都已经在准备后事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左梦庚的归降才正式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