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351章 视察川蜀军团

第351章 视察川蜀军团

  第二天一早,朱至澍便投身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当下最紧要的事情就是过年,而过年前最紧要的事情,便是第三阶段战事结束后,这第一批抚恤和赏赐,要赶紧发下去。

  军队稳定,则一切都稳定。

  历次大战,虽然都是以西南最终获胜结束,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西南也有不小的伤亡。

  当然,没到八百的程度,但两三百却还是有的了。

  粗略统计,从成都守卫战开始算起、截止收服宁夏镇,战死的西南将士超过四万人,落下残疾的也有三万余人。

  这七万人中,残疾的除了尽量安排合适的工作、或者分予永久田地之外,还每年都要发放抚恤金;

  战死的如果有家属,那也是每年都要发放抚恤金,对于家属,也是尽量安排合适的工作、或者分予永久田地。

  这两笔可都是不小的开支。

  除了这两个外,这一次第三阶段战事才结束不到一月,还有许多不会落下残疾的伤员还在各地的医院治疗;

  这些也要给予一定的抚恤金。

  再然后就是参战的将士们,虽然最终的军功还没有议定、这一部分的奖励可以过年后再发,但是得胜钱这种大水漫灌式的赏赐,却要发下去了。

  抚恤、奖励、赏赐。

  笔笔都是钱。

  为了保证军队旺盛的战斗力,这些钱又笔笔都省不得。

  毕竟古话都说了: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

  不存在穷的饭都吃不饱的军队,还能长久保持旺盛战斗力的说法。

  尤其是在这种精神信仰匮乏、谁给饭吃谁就是娘的年代,这可不是后世。

  在这个时代,有这种白嫖想法的统治者,最终都自食了他幼稚思想导致的恶果,最近的一位便是崇祯帝了。

  所以,这过年的时候,不只是那些面临着一年一度的政绩考核、财务审计、刑讼核查的官员难熬,朱至澍自己也是难熬的很呢。看書喇

  好不容易花了两天的时间将这事处理的七七八八之后,朱至澍又投身到了下一件事情上。

  坐在这个位置上,看似随心所欲,但如果真的责任心重的话,其实很多时候是没有绝对的自由的,尤其是这种重大的节假日。

  这种重大的节日,是慰问下属、凝聚人心、获取民望的最好的机会,朱至澍自然不会放过。

  这朱至澍去的第一站,就是驻扎在成都城东二十余里的川蜀军团。

  川蜀军团有一部分被抽调去了宁夏镇、在军团长秦翼明的麾下征战,所以满编两个师、五万人的军团,如今只有第一师一个师、两万五千人在营地中驻扎。

  作为成立最早的军团,里面的很多将士都是从成都守卫战中的旧军中、以及城中的流民中优中选优被挑选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朱至澍一手带起来的。

  其中很多熟悉的面孔,朱至澍甚至能叫的出名字。

  但也加入了很多陌生的面孔。

  至于之前的老人,或是表现优异被征调去其它军团,作为其它军团搭建时的底子;或者就是已经战死沙场、或是落下了不能再从军的残疾,安排去了其它岗位了。

  这时候可没有说什么退役的说法,只要自己不战死、不残疾,就能一直在军队中干下去。

  直到犯了大错被军队驱逐除名,或者是年纪太大体力上吃不消被淘汰。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对于军队来说,最残忍的莫过于此了。

  但西南集团还很年轻,这些将士们也都还很年轻,还远未到因为年纪要被淘汰的时候。

  留守的第一师,共是五个旅的编制,驻扎的时候也是分成五个营地,相互之间间隔的还挺远,正好离过年还有个几天的时间,朱至澍便打算这几天,把这五个旅都走一遍。

  今天视察慰问的,便是川蜀军团第一师第一旅。

  蜀王亲临视察,上上下下自然不敢怠慢。

  为了迎接蜀王殿下的到来,第一师的师长李恒,亲自带着全师副旅级以上军官在第一旅的营地中等候。

  身后偌大的演武场中,是按照战斗阵型、排列的整整齐齐的第一旅五千将士。

  首当其冲的就是呈前三后三排列的、六个严整的步兵方阵。

  厚实坚固的大盾、雪亮林立的长矛,忠实的护卫着方阵内部的燧发枪手和炮兵。

  而在这六个步兵方阵的左右两边,则是一千静坐在战马上的骑兵。

  整个大型的阵列,除了战马因为寒冷而不时的打打响鼻之外,鸦雀无声。

  这五千矗立在寒风中的将士,清一色都是头戴西南标志性的铁铸檐盔、身披西南标志性的板甲、里面则是穿着象征着大明昭昭血性的鲜红战袍。

  在这统一的外表下,还在每个人的板甲上画着标注军衔等级的标志、檐盔上画着标注兵种的标志。

  这近乎完全统一的装束、加上这严整无声的阵营,散发出一种沙场中才特有的铁血和刚毅之风,如磅礴巨浪一般向观礼的众人汹涌而来。

  “嗯,很好。”

  朱至澍赞许的点了点头。

  这装束、这气势,让人一看之下,一股百战强军的观感便不由自主的涌现。

  尤其是在这些闪着寒光的冷兵器的加持之下,气势比之后世也不差多少、称得上是各有所长了。

  能有这等成果,除了自己提供的装备、后勤之外,也决然少不了在场将士们的刻苦训练。

  所以朱至澍并不吝啬自己的赞美。

  “防御!”

  军官站在指挥台上,用旗语和鼓声传达了命令。

  旗帜是象征着大地的黑色旗帜、战鼓声沉稳和富有节奏,代表原地防御的命令;

  “哈!”

  随着军官下达的防御的命令,步兵方阵呼喊口号子,最前排的大盾手将盾牌往地面一顿,然后弓步屈身、半边身子紧紧的顶在盾牌后面,为方阵立起了一面厚实坚固的盾墙;

  同时,之后两排的长矛手,将手中长长的长矛放平,正正对着方阵外来犯之敌的方向;

  第一排的燧发枪手也放平了手中装填完毕的燧发枪,瞄准了眼前的方向,第二、第三排的燧发枪手则是做好随时替补上前的准备;

  方阵中装填完毕的大炮也在军官的指挥下瞄准了目标、做好了齐射的准备;

  最后就是左右两侧的骑兵开始向外冲击,游荡于战场的外侧杀伤敌人、掩护减轻战场中步兵方阵的压力。

  五千人一丝不苟、井然有序,体现出极高的战术素养,只不过片刻间,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坚固方阵便完成、做好了战斗准备。

  这种速度和场景,让人心中大定,油然而生一股安全感。

  当然,这是对自己人来说。

  如果是对敌人来说,那这就是噩梦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