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344章 露布飞捷

第344章 露布飞捷

  至于六部的设立,则是因为现在西南的摊子越来越大,要处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西南如今还是各个布政使司各自为政、统归于朱至澍的政治体制。

  效率很差,已经满足不了西南集团快速发展的步伐了。

  就比如刘之温本是广西布政使司,却因为陕北之战,不得不放下广西的事宜,千里奔赴陕北,劳民伤财不说,工作交接也是个麻烦事;

  还有就是在成都要商议个事情的时候,参与的人员也主要是从川蜀布政使司、以及成都府的官员临时调派过来,这即不能代表整个西南的情况、也影响川蜀和成都的正常工作。

  所以设立一个独立、凌驾于各个布政使司之上,由精干人员组成的六部,是西南的迫切需求。

  其实朱至澍早就想设立六部了,只是自己一直想着拿下陕西、和清军硬碰硬交几次手再说。

  毕竟说到底的话,之前大义仍然还是在应天府的,毕竟自己的便宜亲戚朱由崧,那可是正儿八经称帝了的,而自己只是个王而已;

  而且之前自己的实力也不够强,至少在外人看来,应天府还是很强大的。

  这种情况下贸然设立六部的话,即使没打断称帝,那和应天府基本也是处于完全割裂的状态了,天下的士绅阶级,将被逼的不得不在自己和应天府之间做出选择;

  而自己没有大义,很可能会逼的大部分士绅阶级背离自己,还是比较吃亏的。

  虽然朱至澍不喜欢大部分的士绅阶级,但在现在这个社会背景下,治国就是不得不依靠这些士绅阶级,毕竟识字的大多数都是他们。

  所以朱至澍没得选,只能选择拉拢、接纳他们、争取他们。

  但朱至澍也不是没有在做准备。

  例如现在西南大兴的教育,就是在为了为日后摆脱士绅阶级的挟制而做准备。

  而现在自己拿下了陕西、又数次击败了清军。

  有脑子的人都能看出西南发展的潜力、以及崛起的不可阻挡之势,尤其是羸弱的应天府的衬托之下,西南也更像是大明气数之地。

  这种背景下,哪怕自己没有大义,也能依靠强大的实力和远强于应天府的发展前景,争取到一批士绅阶级的支持。

  所以现在设立六部的条件已经成熟了,朱至澍打算过完年先解决两湖、然后就把这个架子给搭起来。

  至于自己设立六部后应天府会怎么想?

  会不会联合清军来剿灭自己?

  朱至澍觉得很大概率会,毕竟攘外必先安内、家贼之恨甚于外寇,一直是汉人的老传统,尤其是那些腐儒的老传统了。

  但朱至澍一点都不慌。

  他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应对准备。

  十一月初十那天,朱至澍正式从延安府启程、回返西南。

  山高水长、路途遥远。

  好在因为陕北数次大型战役的需求,使得道路一直在被修缮,走得来还是比较便利的。

  而一路上,朱至澍也不是光饱览沿途的壮观美景,除了顺道体恤民情之外,则是醉心于对西南未来的规划和设计。

  “对蒙古贸易事宜。”

  “输出粮食、布匹、药材、香料、烈酒、奢侈品等工业制成品,换取毛皮、肉食、战马等工业原材料和战略物资。”

  “获取利润的同时,用西南的工业品腐蚀、拉拢蒙古的上层,分化蒙古人和清廷的关系;”

  “同时借贸易之名布设眼线、间谍,收集蒙古地形、军事等情报,为日后征伐蒙古做准备。”

  “对西域贸易事宜。”

  “......”

  “收复两湖事宜。”

  “......”

  “设立六部事宜。”

  “......”

  “北征军轮替事宜。”

  “......”

  “南洋海贸事宜。”

  “......”

  “蒸汽机实用化扩展。”

  “水泥试制。”

  “驰道规划设计。”

  一件件事情、一幕幕关于西南的规划,都在朱至澍的沉思和奋笔疾书间,出现在了一本本的册子上。

  当朱至澍的行辕才到达西安、正星夜兼程的往成都赶的时候,千里之外的成都,一队风尘仆仆骑兵,正向着成都的北城门疾驰而来。

  背后血红色的‘令’字背旗,被风扯得呼呼作响,隔着老远也看的一清二楚。

  而这队骑兵一边奔袭、还一边大声的高呼,更是让城门处聚集的百姓和守备军官兵们,想不注意到都难。

  尤其是在听清这些骑兵呼喊的内容之后。

  “陕北大捷!”

  “李督帅收复榆林镇!”

  “陕北大捷!”

  “李督帅收复榆林镇!”

  “......”

  “让开让开!”

  “都让开,给骑兵让出道路!”

  来不及回味这些传令骑兵带回来的震撼消息了。

  负责守卫成都安全、维持成都城门秩序的守备军官兵,大声的呵斥着还呆呆的聚集在城门处、等着排队进入成都城的百姓,让他们给传令骑兵让出道路。

  这等报捷的骑兵,可是有最高路权,撞死人都不用负责的。

  可真要因为撞了人,耽误了这些传令骑兵,那自己这些负责维持秩序的守备军可就落不着好了,一定会被追究责任的。

  “陕北打赢了?!”

  “这不废话吗?这不喊着的吗?而且我们西南军打胜有什么好奇怪的,醒来又是一场胜利,难道你还怀疑咱们西南大军、怀疑殿下不成?”

  “你莫不是细作吧,不行,我得带你去见官,大人,我抓到一个细作,大人啊,这里有个细作啊......”

  “哪里有细作、哪里有细作?”

  “我不是细作,我不是细作啊,我只是耳朵有点背没听清啊!”

  骑兵通过城门之后,城门处发生的一起争执甚是有趣。

  可见朱至澍对西南的反间谍、反细作宣传,已经是深入人心。

  没过多久,分管帝明报社的川蜀医教布政使岳沐辰,就已经收到了殿下从延安发回来的加急捷报、以及要自己将此大捷在报纸上大肆宣传一番的命令。

  岳沐辰感叹兴奋之余不敢耽误,命下人准备好笔墨之后,对照着传回来的捷报上、关于榆林镇战事的详细信息,要亲自出手撰写这篇贺文稿。

  九边之一的榆林镇光复、陕西全境收归于西南手中,这等功绩,怎么吹都不过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2.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3.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4.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5.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6.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7.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8.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9.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0.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1.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2.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3.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4.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5.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7.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8.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9.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0.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1.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2.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3.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4.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