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341章 汉军投降

第341章 汉军投降

  对于众将领的请战,李定国并没有第一时间应允,而是来到沙盘面前,先是榆林城一带、然后又看了看宁夏镇一带,最后又将目光投向了河套地区、山西地区。

  纵览了全局之后,李定国这才说道:

  “不必追,让他们走!”

  “清军想走,我们又何尝不是想早点打完这仗?”

  “今天已经是十一月初三了,若是能早点结束,部分将士还赶得及回西南过个好年,没必要冒风险去追击骑兵众多、仍然有极强战力的清军。”

  “清军现在不是不能打,只不过是守不住榆林城而已,若是把他们逼急了,鱼死网破之下,我们也会很难受。”

  “况且,我们西南,一直是以堂堂正正之战获胜,战局主动权在我,那就没必要去冒风险,一直用堂堂正正之势压制即可。”

  “但是要多派些侦骑,防止清军耍花样,若是清军果真是撤军,那便由他们去。”

  “还有,往榆林城派些人去劝降吧。”

  “所料不差的话,这一次被留下来当替死鬼的,还是那些汉军,运作得当,说不定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榆林城。”

  “清军和我西南对战,三战皆输,想来汉军中,已经有不少识时务的了。”

  李定国没有被清军撤退的消息冲昏头脑,而是谨慎的做出了不追击的决定,并且安排人开始对榆林城进行招降。

  督帅下了决断,下面的将领自然遵守,一件件事情很顺利的安排下去了。

  很快,一队队骑兵斥候小队汇入了夜色中,前去探查、监视清军的撤退;

  与此同时,对城里城外的汉军的暗中接洽,也在悄咪咪的进行着。

  晨曦中,在镶蓝旗撤走后便沉寂了半夜的榆林城北城门再次开启,以镶黄旗为头阵的第二波撤退大军再一次启程。

  镶黄旗加蒙古人,总数约两万余人的大军从城北的数座城门、以及城外的数座军寨同时北上,往各自的目的地赶去。

  对于四周不断冒头的西南明军骑兵斥候,这些急于撤退的清军也是懒得搭理,只要不是太过靠近,也就由得他们在四周窥探。

  这既是因为清军知道这些西南明军的骑兵斥候只是前来看看动静、打探军情,谈不上有什么威胁;

  也是因为接二连三的战败、以及这一次撤退,对清军的军心士气伤害极大,将士们已经没有一开始时激昂的战意了。

  大白天这么大的动静可就很难掩人耳目了。

  所以,几乎全城的汉军,都知道了镶黄旗、蒙古人,以及自己的统领叶克海正在撤退的事情,甚至有不少人就站在城头,默默的注视着这一幕的发生和进行。

  很多人有意见,也试图去闹过。

  但在被镶黄旗、蒙古人砍杀了几十上百人之后,这些汉军便在中下层军官的串联安抚下、都冷静下来了。

  于是乎,城内城外、城上城下的一万多汉军,就这么沉默的看着不断出城、然后越走越远、越走越远,最终在寒风暴雪中没了踪迹的镶黄旗和蒙古人。

  眼神中满是冰冷、满是漠视,同时,还有隐约的一丝希冀。

  待镶黄旗和蒙古人终于走了之后,一名汉军将领在众多军官的簇拥下走上了城头,对着城上城下黑压压的汉军大声的吼道:

  “清狗残暴、背信弃义,再一次把我们汉人当做了弃子。”

  “连叶克海那奸贼都抛弃了我们,跟着清狗走了。”

  “他们从来就没把我们当做过是自己人!”

  “我们还要给他们卖命吗?”

  “不要!”

  “不要!”

  “不要!”

  城上城下黑压压的汉军高举着手中的兵刃、大声的回应着城头那名汉军将领的喝问。

  “好!”

  “咱们不给清狗卖命了!”

  “咱们找咱们汉人,自己队伍去。”

  “西南蜀王、仁义无双,英明神武、战无不胜!”

  “本将已经决定投降于城外的西南明军,你们,可愿意跟着本将,一起降于蜀王殿下?”

  “愿降!”

  “愿降!”

  “愿降!”

  将领振声高呼,将士万千影从!

  清人人心丧尽、可见一斑。

  “好!”

  “关城门!”

  “其余人等,各回各营,禁止擅自出营、禁止烧杀抢掠、禁止聚众闹事,等待城外明军前来受降,违令者,军法从事!”

  见到军心所向、大局已定,这名汉军心中大定,有条不紊的安排着接下来的事宜。

  不久,一队汉军便出了南城门,往西南明军的防御阵地而去。

  又过了不久,一队队西南明军的骑兵奔驰而来,将榆林城东、南、西、北各处城门团团围住。

  同时,更多骑兵则是顶着风雪四散而出,充当着西南明军的耳目、警惕这是否是清军里应外合的圈套。

  随后,一队西南明军将领在清军汉军的护送下,走进了榆林城。

  半个时辰后,一队队赤手空拳、甚至连甲胄都没有穿的榆林城中的汉军,在各自军官的带领下走出了营寨、城门,在城外的旷野中集合列队。

  寒风呼啸、夹杂着鹅毛般的雪花。

  西南明军并没有让这些投降的汉军过于难熬,最少给他们准备了可以取暖的热水。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这些汉军怎么说都还有一万多人,是个很大的威胁,只能先用热水吊着,免得冻伤、冻死,等西南明军彻底掌控了榆林城再行安置。

  这已经是西南明军能做到的最大的仁慈了。

  在榆林城中的大部分汉军都已经在城外列队完毕之后,一队队西南明军的步兵也在骑兵的护送下开进了榆林城,迅速的接管榆林城的各城门、主要路口等等要点地区,同时将大炮拉上城头开始布防。

  等完成这一切之后,又是半个时辰过去了。

  万无一失之后,在旷野中等待西南明军布置完毕的投降汉军,终于得到了各自回营的命令。

  而等他们回到营寨中之后,才发现虽然营寨中已经没有了兵器、甲胄,但却有西南明军为他们准备好的棉衣棉被、热水热汤。

  甚至很快便有一名名医护人员走进这些汉军的营寨,为那些在先前的战事中受伤的汉军伤员医治。

  裹着西南明军提供的棉衣棉被、喝着西南明军准备的热水热汤、看着一名名身穿白色长袍的西南明军的医护人员在为自己的袍泽医治。

  这些投降过来的汉军,终于感受了久违的温暖和感动,纷纷流下了热泪。

  喜极而泣!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