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313章 哪一样都生产不出来

第313章 哪一样都生产不出来

  “好!”

  叶克海话音一落,济尔哈朗便忍不住第一个带头鼓起了掌。

  “果然,最了解汉人的,还得是你们这些汉人,哈哈哈......”

  “叶参领分析的极为有理,那朱至澍极有可能会犯这等糊涂事,猜忌大将、纸上谈兵,这可是你们汉人的祖传手艺了。”

  “叶参领果然忠心,此计若成,少不了你的功劳。”

  “继续商议吧,选几个点先打上一打。”

  “阴谋诡计终究是小道,能成最好、不成的话,就靠咱们满清勇士手中的刀箭,将明军正面击溃!”

  对提出这‘离间君臣’计策的叶克海狠狠的夸赞了一番后,济尔哈朗再次把话题引回了正面作战上面。

  只是济尔哈朗嘴上说的好听,但内心深处却也在感慨:

  “什么时候我们大清打明军也要用计策了?是明军进步太快、还是我们大清裹足不前呢?摄政王,我们的大炮、造好了吗?”

  在榆林镇的济尔哈朗内心中发出这个疑问的时候,远在北京城的多尔衮,也在问着号称大清最精火器者、恭顺王孔有德同样的问题:

  “恭顺王,咱们大清的大炮,你研究的怎么样了?”

  “再过三个月就又要过年了,一年的时间,该有些收获了吧?”

  坐在书桌前的多尔衮,一边细心的批改着奏折、一边温和却又威严的问着坐在对面的孔有德。

  在一个势力的蓬勃上升期,主政者一般都是相对英明神武的,较少在大是大非面前犯错,例如这对待有能力的汉人的态度。

  打天下不能只靠满人,不然就算是把整个东北黑山老林的女真人、不分生熟全送上战场也不够,必须的团结其它民族的人。

  这个道理,下面糊涂的人可能不懂,但多尔衮不会不懂,所以多尔衮面对汉人还是比较亲和的,尤其是对于这些能带兵、有实用的汉人,就好像那已经在渭水边被朱至澍砍了头的平西王吴三桂,就是多尔衮赐封的。

  但也只是对这些有能力、有势力的俊杰是这样而已,对于平民百姓,多尔衮就没这么和善了,迄今为止,都不知道多少汉人因为‘剃发令’而惨遭屠戮了。

  “回摄政王的话。”

  “自年初王爷将奴才从潼关召回北京城始,奴才便是一日都不敢松懈,日夜守望在铸炮场,如今已经是小有所成,请王爷过目。”

  说完,孔有德从袖袋里掏出一本小册子,双手捧着呈了上去。

  自有太监接过孔有德递上来的册子呈给多尔衮。

  多尔衮急忙放下书写不停的毛笔,接过册子仔细的翻看起来,显然,对孔有德的研究成果,多尔衮是早已经望眼欲穿了。

  但快速的翻看着手中的册子,多尔衮却是越看脸越黑、房间内的气氛也随着多尔衮神情的变化而越来越凝重......

  “恭顺王,咱们这新式的六磅红夷大炮,还要一千六百多斤?”

  “西南明军的六磅炮是多少斤来着?你应该知道吧?”

  “回摄政王的话,奴才知道。”

  “西南明军的六磅炮,带炮架总重约为九百五十斤。”

  孔有德急忙站起来回答多尔衮的问题,同时额头已经开始隐隐见汗、甚至罩在袍服下的小腿肚子都有几分哆嗦,也不知道多尔衮看出来了没。

  “你也知道啊,我还以为你不知道呢。”

  “那你造这种一千六百多斤的六磅炮是何意?我大清的铁、已经多到可以如此挥霍的地步了?”

  “奴才该死!”

  “奴才无能、愧对摄政王的厚望,请摄政王治罪!”

  被多尔衮这带着一丝质问和训诫的话一吓,孔有德当即便站不住了,一个扑腾便径直跪在了地上,向着多尔衮不断的磕头请罪,很快额头就红了一片。

  “可有把握能减到一千斤以下?”

  多尔衮仿佛没有看到磕头如捣蒜一般的孔有德的狼狈,只是紧皱着眉头对比着手中另一份、记载着西南明军火器数据的小册子,对孔有德发问道。

  “不敢欺骗摄政王,奴才、暂时没有很好的办法。”

  “但是请摄政王放心,奴才此番回去一定再接再厉、日夜不歇,争取早日达到西南明军大炮的水平。”

  孔有德不敢在多尔衮的面前放空炮、说大话。

  多尔衮可是个极为务实的人,在他面前夸下海口又做不到的话,一般都没有好下场,尤其是汉人和蒙古人。

  “行了,起来吧。”

  “回去想想办法,要什么直接和本王说,本王知道制造大炮没那么容易,所以这次姑且算了,但是你心中要有数,不论如何,堪用的大炮一定要造出来!”

  “还有,你上次送来的火绳枪和燧发枪都不错,虽然是依葫芦画瓢,但用起来还是不错的。”

  “你且说说看,哪个更好?如果咱们要大规模造的话,一个月你能造多少、成本又是多少?”

  多尔衮很生气,但还是生生的将这口气压了下去。

  如今整个大清,要说武艺谁最强、学问谁最好,多尔衮一时很难下论断,但要说谁最懂火器、谁最会造火器,那多尔衮是只能想到这个孔有德了。

  你要让满八旗和蒙古八旗的人比试弓箭刀枪或者骑术,那这些人是一个个当仁不让;但你要让他们去造火器,那一个个鼻子孔都朝天上看,恨不得把‘看不上’三个字顶在脑门上。

  不会造、不愿意造就算了,关键是很多满、蒙八旗的人是极为排斥火器,认为弓箭、刀枪、骑术天下第一的大有人在。

  这样一来,满清这边的火器一事,便只能全靠心灵手巧的汉人了,而汉人中又以孔有德为最精。

  所以不管有多大的气,在大局面前多尔衮都会忍着。

  杀一个孔有德是容易,无非就是喊句话的事,自己亲自动手也不会多出几滴汗;但杀了孔有德之后呢?大清的火器大局谁来主持?难道一直任由西南明军骑在头上?

  想到这里,多尔衮又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陕北战事,想到不论是济尔哈朗还是豪格,都只能选择暂避西南明军的正面锋芒、和西南明军在群山荒漠之中打那等奔袭战、游击战,多尔衮心情就更是阴郁了几分。

  虽然豪格和济尔哈朗都不算是自己这一派的人,严格来说还可以称得上是自己的政敌,但不管怎么说都是皇室亲王、统领的也是大清的兵马,多尔衮还是希望他们能打胜仗的,最起码不要损失过大。

  满人本就不多,每一个都不能轻易损失。

  “回摄政王的话。”

  “奴才前些日子献给王爷过目的、仿制于西南火器的火绳枪和燧发枪,要说好的话,那肯定是燧发枪更好,就连那西南,也是在一开始用了一段时间的火绳枪后,便全面替换成了更好的燧发枪。”看書喇

  “但若是说要大量生产的话......”

  “奴才再次请罪。”

  “这两种火枪,哪一样奴才都暂时没办法像西南一般保质保量的生产出来......”

  刚站起来的孔有德再一次跪下请罪、就差直接趴在地上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