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307章 战术战法

第307章 战术战法

  这一次大战,朱至澍册封了两位督帅,分别是负责榆林镇方向战事的督帅李定国,以及负责宁夏镇的秦翼明。

  这种人事安排,既是因为第三阶段战事艰难的现实需求,也是出于培养李定国的考虑。

  从1644年底,也就是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大西天命三年,李定国归顺朱至澍算起,如今已经是1646年9月,都已经过去将近两年整了。

  1645年中,同为大西军降将的刘文秀领军打下交州,任交州总督;冯双礼则是被派去云南,任云南军团军团长。

  两名大西军的降将都得到重用,只有李定国一直在成都赋闲。

  先是参与了成都军团的新兵编练的工作、然后又在帝明军事学院中任教、再然后又被朱至澍纳为总参谋部的一员,短短一年的时间换了多个职位,却也可以说是积累了多个同岗位的经验。

  直到陕西战役第一阶段,李定国才有了自归顺西南以来的第一次领军上阵的机会,和广西军团军团长冯天纵一起,领军从宜川县出发,夺取延川县、清涧县。

  也正是在这一次战役中,因功被朱至澍任命为陕西总督;

  而在陕西战役第二阶段,已经是陕西总督的李定国和陕西战役督帅秦翼明精诚合作,一举夺下了吴堡县、绥德卫、定边县、靖边县、米脂县,将清军驱逐到了榆林镇、逐出了陕北核心地带。

  通过两个阶段的战事,李定国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所以这次一步登天,成了两位督帅之一。

  当然,只是向西南集团的其它人证明了能力。

  朱至澍是早早的就知道李定国的能力和忠心的,但是这事没法和其它人说不是?难道说是托梦?

  而且太过于顺畅的晋升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压一压说不定更有利于一名帅才的后期成长。

  只是局势已经不让西南等下去了,不然朱至澍甚至想再压一压的。

  李定国负责的方向是榆林镇,前沿出发点是吴堡县、绥德卫和米脂县。

  位于中部的绥德卫和米脂县离榆林镇最近,尤其是米脂县,离榆林镇只有不到300里,自然而然,这一路就成了夺取榆林镇的主攻方向;

  而位于陕北东部的吴堡县,则是紧挨着黄河,起到防范东边山西汾州清军来袭的重任。

  一开始制定战略的时候,也有将领提出多路出击的战法,例如吴堡县紧挨着黄河,可以由吴堡县也出一军,夹击榆林镇。

  但最后这个提议被李定国拒绝。

  李定国认为从吴堡县往榆林镇路程遥远,超过500里,且黄河通航条件有限、又是溯流而上,相比于米脂县不到300里的距离来说,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而且清军机动性强,分兵越多、破绽越多,也就给了清军各路击破的机会,就像萨尔浒之战,看似是四路合围,但反倒是给了努尔哈赤各路击破的机会,以至于一场惨败、十几万明军精锐就此葬送。

  反倒不如十万大军全部走米脂县这一路。

  不到300里的距离,十万大军每十里一个寨子也只需要30个就能推到榆林镇城墙下面,完全可以做到不给机动性强的清军一丝可乘之机,逼的他们和自己硬碰硬。

  不碰?那就决战榆林镇,然后等着被赶出陕北吧。

  这种呆仗既好打也难打。

  好打在于没有风险,只要能在正面的堂堂之战中战胜敌军,那就基本没有意外,能够稳操胜券;

  难打在于旷日持久、耗费巨大、后方不稳!

  这个后方,主要就是朱至澍了。

  主政者可不一定喜欢前方的主帅打这种仗,既是因为物资耗费过大、承担不起,也是因为怕一方将帅过久的在外征战、恐生异心。

  但这两点在朱至澍这根本就不是事。

  对于李定国,朱至澍不敢说因为历史的原因就无条件信赖,但起码是有个七八成的;

  而且现代军队要造反是极难的,不说别的,造反后的火药和炮弹哪里来?燧发枪和大炮坏了哪里补充?除非靠库存打到成都、拿下匠造监,不然这些都是反叛军队解决不了的问题。看書喇

  所以不担心领军的将帅反叛,那就剩消耗军需这一条了。

  这条朱至澍更不担心了。

  自己没日没夜的想着哪里可以挣钱、对农业看的这么重,不就是为了养军队、打胜仗嘛?只要打赢了,那耗费再多都是划算的。

  就像汉武帝打匈奴,打的民不聊生了,但最后赢的还是大汉!

  所以关于具体的战法的问题,朱至澍无条件的支持李定国,选择了吴堡县只防御东边山西汾州清军来袭、夺取榆林镇的兵马全部走绥德卫、米脂县的战法。

  并且还特意嘱咐李定国不要担心后方、尽管稳扎稳打。

  一个月不行就两个月、两个月不行就三个月、三个月不行就边打边过年!而且军需一定会全力保障,绝不会出现因为军需不足而影响战势的情况

  得到了朱至澍的保证,李定国心中有了底气,于八月十八,也就是中秋节过完的第三天,第一支军队开出了米脂县城,向20里外镇川镇进发,

  这第一支军队是陕西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旅,旅长是杜千虎。

  杜千虎得到的命令很简单,就是加强镇川镇、这个离米脂县只有20里的镇子及其周边据点的防守。

  而在杜千虎的第一旅出城之前,已经有更多的骑兵先一步北上,开始在米脂县与榆林镇这300里远、100里宽的范围内反复侦查、穿插,全力保证行动缓慢的步兵兄弟的行军安全。

  这一次作战,西南集全力、在西南全境搜刮出了六万骑兵。

  这真的已经是西南的全力了,现在西南境内,官衙之间传信要么就是骑驴、要么就是走路,难得有匹马都是实在上不了阵的,但凡能上阵、哪怕是能拉车的,都已经被征召去了陕西作战。

  能上阵的就作为骑兵的坐骑和补充、上不了阵的就拉军需给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