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299章 农利研究院

第299章 农利研究院

  “外界风评世子殿下纨绔无能、心无大志、烂泥扶不上墙。”

  “想必这等风评,世子殿下也是有所耳闻的。”

  “难道世子殿下想一辈子顶着这破烂名声,死之后还被人刻在墓碑上?”

  “在我看来,琼州府是个很好的机会,若是琼州府能在世子殿下的手上迸发出勃勃生机,日后世人评价世子殿下时,就不再说左梦庚是宁南候左良玉的长子、而是宁南候左良玉是你左梦庚的亲爹了。”

  “就好比现在谁还记得上一代的蜀王是谁?但却谁不知道如今西南之王是谁呢?”

  “所以,看似蜀王殿下给了世子殿下最差的条件,但其实,是蜀王殿下给了世子殿下最大的成长空间和机会啊。”

  “不在乎再告诉一个情报给世子殿下知晓:最迟九月,就有人要动手了,世子殿下好好考虑吧。”

  ......

  孙恭铭在武昌城和左梦庚磨嘴皮子的同时,一名名龙隐卫的密探、或者被龙隐卫收买的两湖本地人在两湖的大小山川、河流、谷底、大道、城市等等各处出没,将这些对于行军作战来说极为重要的要素一一画在地图上。

  这些初始收上来的地图还只是极为潦草的简单版本,要汇集到更上一层的龙隐卫负责人的手上后统计形成为更加精确、正规的军事用作战地图,然后再被送回成都存档。

  一份精细、正确的地图在行军作战的时候有多大的用处,每一个有识之士都能明白,所以不只是两湖在做,其实朱至澍计划是未来整个神州都要做这件事情上,只是有急有缓、有先有后。

  因为人手不足的问题,现在龙隐卫的主要方向害是放在两湖以及陕西,其中陕西又主要放在计划两个月后就会再起战事的宁夏镇、榆林镇两个方向。

  此时的朱至澍,就是在成都查看着此前绘制好的交州布政使司地图。

  交州也是个热点地区,既要移民开垦、又要应对更南方的残余政权,所以在前阵子一直是地图绘制的重点地区。

  只是和境外是由龙隐卫的密探偷偷摸摸的绘制不同,自己境内就可以大大方方的绘制了,所以这件事就交给了各州府自行完成。

  不过朱至澍打算这块以后还得分出一个部门单独管理,毕竟土地可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了,且是后话。

  算起来交州布政使成立已经一年半多了,如今完整的地图才送到朱至澍的手上,这还是各州府一同出力的基础上,可见古代地图绘制之艰难。

  “王和,崔耳秀的那个农利研究院怎么样了?”

  “前阵子他还说已经快要建成了,这都好几个月过去了,听说前两天还送了个什么过来,我这边太忙都一时没顾上。”

  合上手中的地图,朱至澍对着一旁静静的站着的王和问道。

  作为主政者,要关注的事情有很多,但一定还少不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农业。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只要老百姓吃得饱,那一个政权的基本面就是稳定的,之后经济、战争、官场、教育等等一系列的事宜,也都得根植于粮食安全这个基础上。

  朱至澍在农业这一块也做了很多的努力,例如大力的推广种植甘薯,也就是番薯,只不过现在没有番这个说法,叫红薯又不全对,毕竟除了红薯还有白薯、紫薯等等。

  所以朱至澍大笔一挥,甘薯这个官方名称便确认了下来,也有取个‘甘’字,让百姓们更易于接受这种高产的作物的用意。

  毕竟甘薯虽然味道不如水稻好吃,但却一样可以填饱肚子,快要饿死的时候还讲什么好不好吃啊。

  甘薯不同于水稻这种主食作物,必须在平整又水源充沛的田地才能大规模种植,甘薯可是连干旱的山坡上都能种的,极为适合西南这种多山的地方,同时也适合没有足够良田的百姓们作为食物的补充。

  所以甘薯在西南地区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基本全境都有百姓种植。

  而除了甘薯之外,还有就是兴修水利。

  整个西南除了边疆地区之外,大体上都还是稳定的,所以边疆在打仗的同时,内部的建设也从未停止,典型的就是关中平原、汉中平原、四川盆地、广西盆地、交州平原,这西南五大产粮区的水利建设。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面,五大产粮区都新开挖了许多的水库、沟渠、小规模的运河等等,让这五大产粮区水利资源更上一层楼。

  再然后就是劝课农桑、农田保护等等诸多事宜了。

  为了农业更好的发展,早在去年初朱至澍就在各布政使司单独设立了一个农利布政使,就是为了农业和水利方面的事情归由一人主管,让责任更清晰、效率更高。

  目前来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但只是这些还不够,尤其是对于朱至澍这种穿越过来的人来说。

  所以朱至澍开始了一个新的探索,那就是和‘特钢坊’这种专门负责研究炼钢炼铁方面的新兴技术的机构一样,设立一个‘农业和水利科学研究院’,简称‘农利研究院’。

  这第一个试点,就放在了川蜀,由川蜀农利布政使崔耳秀主管。

  而且自己还给了他三个方向。

  第一个是:西南地区各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统计;

  第二个是:各地区水稻产量统计、以及水稻产量不一因素研究;

  第三个是:甘薯储存、育种、高产的方法。

  第一个是课题性研究,虽然看起来很学术、而且一时半会没什么用,但却是农业研究的基础,相当于扫盲教学中的a、o、e一样。

  而且朱至澍也希望这种基础性的科学研究能够开启古人对于现代科学的初步认知,为以后自主性的推陈出新打下基础。

  为此,朱至澍还从帝明学院的第一批毕业生中选派了十多个去农利研究院,配合农利研究院的研究工作。

  前两天崔耳秀就送来了第一份成果,只是朱至澍最近都很忙,还没来得及看,所以问起了王和。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