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291章 无能狂怒的多铎

第291章 无能狂怒的多铎

  对于这场给南明续了一命的战役,当时的朱至澍很是关注,特意命人收集了不少的情报,也就记住了这些大顺军军官。

  而能在一场人数超过十万的战役中留下名字,本身就能说明肯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是隔着几千里,名字还能传到朱至澍这边,更可见这些军官的不凡。

  所以朱至澍对这几名军官着重记下了名字,嘱咐王和去关照下,表现好的话可以优先提拔。

  而那几名原来还是大顺军军官的人自然不知道,自己等人不知不觉中就简在圣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飞黄腾达了。

  接管陕西的事情就这样一点一滴的越来越完善,两方势力的融合也越来越好,没出什么大的岔子。

  反倒是潼关外的满清豫亲王多铎不太安分。

  可能是因为不甘心吧,所以趁着西南接管陕西之际,挥军猛攻了几次潼关,但在西南明军犀利的炮火下没占到什么便宜,狼狈了退回了出发点。

  也难怪多铎不甘心了。

  怀庆战役打响,原本计划南下攻打河南的多铎转向西进攻打陕西,那还是在1644年的十月份,也就是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大西天命三年。

  可现在都已经是1646年的七月份了!

  自己带着十几万人,足足在潼关外耗了李自成一年有余、近二十个月,就不说损耗的时间有多久、伤亡有多大了,没有功劳总有苦劳吧?

  眼看着自己就要把李自成耗得油尽灯枯,整个陕西加背后的甘肃、顺带着整个大顺政权都要被大清一鼓而下时,好家伙,朱至澍带着西南明军来了!

  先是帮助李自成稳固住潼关防线,然后又挥军北上延安击败阿济格、再又击败济尔哈朗,将本来已经打穿了延安的大清军队赶回了榆林。

  然后李自成就拍拍屁股去西域了,把锦绣一般的陕西让给了朱至澍!

  这是人干的事?

  那自己这近两年努力的意义何在?看書溂

  还是可以反过来说,自己遏制住了西南势力出潼关东进河南的兵锋?

  自己真要这样说的话,只怕会被北京城的悠悠众口笑死吧?

  多铎可没脸去吹嘘这种强词夺理的为自己脸上贴金的事情,他只想把潼关夺下来,然后占有陕西、把西南明军赶回成都去。

  所以明知道这潼关不好打,多铎还是没忍住,指挥大军发起了一次全线进攻。

  但除了又多了数千伤亡外毫无寸功。

  其实真要说的话也有,起码消耗了驻守的明军不少火药储备不是?

  但多铎可是个体面人,万万接受不了这种结果,所以又往北京城发了道折子,请求北京城加派支援,尤其是要支援更多、更大的大炮!

  和阿济格、济尔哈朗一样,多铎可被西南明军的火炮给打怕了。

  好家伙,一攻潼关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百炮齐发,整片天地间都充盈着西南明军的火炮轰鸣声。

  哪怕因为太祖的教训、自己已经站的够远了,但脑袋里还是不停的回荡着一阵又一阵隆隆作响的西南明军火炮声、经久不去。

  在西南明军火炮下吃了大亏的多铎不得不认了怂,老老实实的缩回了防线的后面,然后向北京城求援。

  收到多铎在潼关那边的无能狂怒之后,朱至澍只是轻蔑的笑了笑,便将这份军文置之一旁不再上心了。

  潼关本就是天下有数的险关,守潼关的更是自己麾下的五万多大军。

  那可是装备了燧发枪、手榴弹、野战炮的近代化火器军队啊,如果这还不能在仍然是冷兵器军队的清军进攻下守住一座潼关,那自己还争霸个什么劲,早点投降满清求个富家翁、安度晚年算了。

  将潼关的多铎放在一边后,朱至澍又把目光投向了两湖。

  “是时候解决这个隐患了。”

  朱至澍默默的想到。

  如今陕西除了榆林镇之外,基本算得上大定了。

  榆林镇又是计划中第三阶段战役的目标,现在才是七月份,正是酷暑多雨时节,不适合挑起大战,朱至澍计划在九月份起兵开始第三阶段战役,彻底将满清驱逐出陕西。

  这样一来,五月份结束了第二阶段战役的将士们就能得到较为充足的休息、部队也能得到较为踏实的休整。

  现在离九月份还有两个月,陕西的接管又已经初定,不需要自己在这里坐镇了,所以朱至打算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一番思索后,便想到了顶在川蜀和贵州东面的两湖。

  两湖如今可不太平,只是因为左良玉那口气还吊着,这才没有彻底乱起来而已。

  年后那阵子的一阵风寒,可是要了左良玉老命了,这都快半年了,送回来的情报里左良玉还是躺着多、起来少,侯府大门更是没怎么出过。

  左良玉这边风烛残年、随时要嗝屁的样子,那两湖自然就不可能平静下来。

  毕竟两湖是数一数二的鱼米之乡、物产丰饶至极不说,就左良玉两湖的几十万大军就已经足够让所有人垂涎了。

  不过,具体两湖有多少兵马,估计只有左良玉自己才知道了,连往两湖派了一波又一波密探的朱至澍,都只知道大概是在三十万左右。

  这个数量虽然和两湖号称的七十万大军有差距,但也着实不少了。

  要知道如今占据了六个布政使司的西南,哪怕加上守备军、以及还在改编中的大顺军,全部的军队也不会超过五十万。

  而两湖这时候可只是一个布政使司而已,就算按照后世的标准,也只是两个布政使司的标准而已,但军队总数已经接近朱至澍的六个布政使司了。

  可见是一股多大的力量,同时两湖地区的百姓的负担又是该有多大。

  垂涎两湖的当然不只是朱至澍,满清、应天府、甚至连南安侯郑芝龙都派了不少的密探在两湖地区活动,其中被朱至澍知道的就有不少了。

  不过朱至澍也相信,自己这边的密探,应该也有一些被其它势力探查到了。

  但问题不大。

  两湖现在就是一只垂死的大老鼠,各个势力的密探就是先来探路的工蚁而已,哪有老鼠还没死透、老鼠肉都还没开始分,各个势力的工蚁就先分个你死我活的说法?

  所以哪怕知道了彼此是哪方的密探,碰了面也多是江湖一笑泯恩仇。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