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281章 早做决断

第281章 早做决断

  “轰隆!”

  一声惊天的巨响,绥德卫本就谈不上高耸的城墙顷刻间便炸开了一个几十米宽的口子,无数的砖石泥土飞上半空、然后又簌簌而下,将城内的满清守军劈头盖脸的砸了个一脸花。

  同时,一里外坐视的西南明军陕西第一军团的将士齐齐从胸腔中吼出一声呐喊,数万将士在数轮急促的炮火覆盖射击后,便顶着大盾、潮水般从南、东、西三个缺口处涌进绥德卫。

  延伸射击的大炮的轰鸣声、手榴弹的爆炸声、燧发枪的射击声、弓弩的破空声、双方将士的喊叫声、惨嚎声,无数的声音响彻了以绥德卫为中心的战场。

  绥德卫夺城战的总指挥李定国站在指挥台上,用着单筒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着战场。

  “让弟兄们加快速度,今日日落之前,一定要占据绥德卫一半的城池面积,然后就地构筑防线,防范清军夜袭。”

  “让北门防守的弟兄们也加把劲,赶紧构筑阻击阵地,防范敌军突围。”

  “让炮兵弟兄炮口再高一些,打后一点都没事,重点是别伤着了自家弟兄,预备的大炮也赶紧拉过去,跟在步兵弟兄后面及时支援......”

  秦翼明看着眼前这位不断发号施令的李定国,不禁默默的点了点头。

  这是围困绥德卫之后的第三天,加上今天,离五天期限就还有三天。

  而城墙一破,凭绥德卫这三万人,是怎么也守不住三天的,李定国按时的完成了自己交给他的任务。

  面对双方加起来超过八万人的庞大战场,这名年轻的将领也是一点都不怯场、不慌乱,跟随着战场的变化、有条不紊的下达着每一项应对的军令。

  就冲这份临危不乱的气魄和不凡的见识,已经初步有了一方主帅的风范了。

  “殿下果然真知灼见、洞若观火啊,这李定国,当真是根好苗子。”

  秦翼明默默的想到,而想起殿下再三让自己培养李定国的叮嘱,秦翼明对殿下的敬仰又深了几分。

  “不知道吴堡县那边怎么样了?”

  “有冯天纵他们在,这时候应该也破城了吧?”

  正如秦翼明料想的那样,吴堡县这边的进度不比绥德卫慢。

  绥德卫是清军整个延安的大后方,所以哪怕济尔哈朗带着主力走了,也留了三万人镇守。

  但只是作为山西的汾州通往陕西的桥头堡作用的吴堡县,重要性就没这么大了,所以只有两万人镇守,西南明军的攻击进度自然也就更快,现在已经占据了城内的近乎一半,大有今日之内就可以拿下吴堡县的趋势。

  但出于作战中稳中求胜的理念,吴堡县的西南明军仍然选择了保守战法,太阳刚要落山的时候便停止了攻击,在修建的稳稳当当的防线后面猫了起来。

  抢治伤员、收拢俘虏的同时,一队队在后方还来不及参战的将士也将已经鏖战了一天的将士们替换下来,让他们去后方休息,好应对明天的决胜之战。

  同时对城池的围困也是越来越紧,防止城中的敌人突围。

  相对之下,绥德卫进度就要差了一些,这一来是绥德卫驻守的清军比吴堡县要多出了近三分之一;二来也是因为吴三桂的关宁军本部兵马在,兵员的质量上也比吴堡县高出不少,所以陕西军团推进的才会慢一些。

  但是已经不影响大局了,城墙被破之后,现在这个时代,没有军队能在面对面的正面战中击败火器领先了一个时代的西南明军,甚至连有效的防守都很难做到。

  这是时代的差距。

  所以只等天亮,不论是绥德卫还是吴堡县,都将落到西南明军的手中。

  这一点,终于亲身经历了西南明军的凌厉夺城攻势的吴三桂,也非常的清楚。

  以往都是听溃兵、以及从西南明军的战绩中,去体会西南明军正面战如何如何厉害、攻城如何如何凌厉等等,但今天真正第一次和西南明军在巷战中短兵相接,吴三桂才知道,西南明军的凌厉,远比那些溃兵说的要更让人畏惧。

  那一面面坚实的大盾、那一杆杆锋利的长矛、那一颗颗炸开的掌中雷、那一杆杆连绵不绝的火枪、那一门门撕裂一切、悍不可挡的火炮......

  掌中雷是清军对西南明军标准1645式手榴弹的称呼。

  虽然他们知道它叫手榴弹了,但还是觉得这个别扭的名字,不如掌中雷威武霸气。

  但名字不威武霸气,手榴弹本身却是很实用,虽然填充的火药还是效果比较差的黑火药,但胜在量大,方圆五米的爆炸范围内、着甲的清军勇士也挡不住,方圆十米范围内,也能将人掀个跟斗、炸个头破血流。

  所以想上前搏杀的清军勇士,在被火炮刮一层、火枪刮一层、手榴弹又刮一层后,十个人可能三个都剩不下,然后在大盾和长矛面前变成一具具冰冷的尸体。

  危急关头,吴三桂甚至不得不派自己的本部关宁军上场争夺关键点,不然只怕局面会更差。

  但这也让本来计划藏拙的本部关宁军将士过早的出现了伤亡。

  都是些二十出头的大好青年啊,很多人都是十几岁都跟着自己在辽东战场上混饭吃,自己还亲自教过他们射箭、骑马、战阵、搏杀,可就这样一批批的被廉价的炮弹、子弹像割草一般收割。

  这场景,让吴三桂心如刀绞!

  “王爷,早做决定吧,晚了就怕来不及了,这绥德卫,眼看着明天都不一定能挺的过去了。”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如今城内可战之兵凑一凑还是能凑出一万多人的,足以掩护王爷您先暂避风头、他日东山再起;但明天可就不一定了,今天都有不少反骨仔看到局势不对便降了明军,只怕明天会有更多。”

  “虽然离济尔哈朗说的五日之期还有两天,但王爷可千万不能为这五日之期所束缚啊,该早做决断、就要早做决断才是!”

  吴三桂这边心如刀绞、心事重重、心神不宁,另一边宋问文则在积极的游说吴三桂早下决断、早些弃城而走。

  但宋问文说的这些,吴三桂哪里会不明白?只是不同的位置,所思虑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宋问文只不过为自己出主意,成败都是嘴皮子动一动而已,但自己可是要拿主意的、要承担一切后果的。

  自己只要打定了提前撤退的主意,那就是几万条生命的取舍、以及自己一家子老小的前程的问题了。

  “哎......”

  “除了铁骑之外,咱们还剩多少能上马的步卒?”

  “白天受了些损伤,能骑马奔袭的,最多不过四千之数了,加上王爷您的七千铁骑,还能凑个一万一左右......”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