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267章 清军为什么会败呢?

第267章 清军为什么会败呢?

  马士英连珠炮一般,喷的东林党是面红耳赤、半天想不起来怎么回嘴,就连高坐龙椅之上的朱由崧,都有一种为马士英鼓掌赞叹的冲动。

  “不愧是马阁老,激辩能力当真是一时无两,尤其是有理有据,还不得不让人信服。”

  “而且马阁老这番东林党是饕餮的言论,深的朕心,朕是真的穷啊......”

  “朕的那亲戚朱至澍,也当真兵强马壮,女真人都吃了大亏,可不是好惹的,看来今日,得判马阁老胜才是......”

  这番话当然不能直接讲出来,只能够在心里默默的盘算。

  朱由崧是被百官欺压的太过,懒得管理朝事,又不是真傻,这番话要是说出来,可不就相当于自己认可了马士英所说的、东林党是饕餮的说法吗?

  自己要是点头认同了这个说法,东林丹也就算了,那江南的士绅阶层自己当如何处之?没有这帮士绅阶层的支持,自己的皇位,只怕转瞬间就能换个人坐了。

  “马阁老、钱爱卿,两位都年事已高,暂且歇一歇。”

  “来人,赐马阁老和钱尚书座。”

  很快便有两个小太监端着两个小矮凳快步跑出来,放在了马士英和钱谦益的身后。

  而陛下亲自下场劝战了,两人也适时识趣的停止了这无谓的争论。

  这削不削爵、治不治罪,归根结底还是龙椅上的那人说了算,除非朝堂上的百官达成统一、或者是一方彻底压倒另一方,不然龙椅上的那个人,就还有足够的权威在。

  而这也能看出,龙椅上的那个人虽然不太愿意打理这繁琐的政事,但却不是真的昏聩无道,起码在维持朝堂的平衡这块就做的很不错,马士英和东林党斗了快两年了,始终没有出现哪一方彻底占去上风、朝堂失去平衡、一家独大的情况。

  “朕也认为,蜀王还是有功的。”

  “虽然蜀王是有些许嚣张跋扈,但收服延安之功却是实打实的,不能因为蜀王个人的品性,而否认蜀王的功绩。”

  “故这削爵一事,却是万万不可的。”

  “这样吧,发一道公文给蜀王,表彰他的功绩的同时,也稍微训斥一番,命其下次出征作战前,务必征得中枢同意就是。”

  “就这样吧,议下一件事。”

  “这个满清要咱们大明赔偿一事,诸位爱卿如何看啊?”

  朱由崧取了个折中的法子,但整体上来说还是偏向于马士英的观点,然后便把这件事揭过,开始说起下一件事情了。

  “陛下,关于此事,臣认为......”

  “陛下,马阁老此言差矣,臣以为......”

  好不容易才安静了片刻的朝堂,再一次陷入了争执和嘈乱之中。

  ......

  “王爷,英亲王(阿济格)的折子,大体上就是这些个意思了,您看该当如何处理呢?”

  多尔衮微闭着眼睛、用一种很舒服的靠在躺椅上,好像没有听到那人的问话。

  好半晌之后,多尔管才猛的坐直了身体,对着刚才说话的人问道:

  “车子海,你说说看,阿济格说的这些点,有哪些是言之有理、又有哪些是在胡言乱语呢?”

  “奴才哪敢编排英亲王之事。”

  “不过英亲王说的这些事情,的确有些地方还需要再细细思量一番,就说这二点,英亲王认为那西南明军火器极为犀利,会是我满清天军最大的敌人一事,这点奴才却是不敢苟同。”

  嘴上说着不敢编排阿济格之事,但是作为多尔衮的亲信的他,车子海又哪有什么真的不敢说的呢?

  况且为多尔衮分忧,不正是自己这等亲信奴才该做的事情吗?要自己说话的时候自己却支支吾吾不敢说,那留着自己有何用?

  车子海对自己的位置还得看的很清晰的。

  “哦?你觉得阿济格说的不对?”

  “说说你看法。”

  听到车子海的话,多尔衮也有了兴致,将身体坐的更正了些,仔细的听车子海说来。

  “火器犀利的军队,咱们满清天军也不是没有对阵过。”

  “从太祖反明开始,哪一次咱们面对的明军不是在火器上面比我等好太多太多?但结果如何呢?还不是在我满清勇士的骑射、悍勇之下被杀了个人仰马翻?就连明军中使用火器最甚之人、恭顺王孔有德,还不是为我大清所用?”

  “而这一次,却是折损了数万大军的大败,要只说是这西南明军火器犀利,怕是不足以服众。”

  “奴才倒是觉得,火器犀利不足惧,真正无敌于天下的,还是我满清勇士的血勇。”

  “嗯......”

  车子海一边说着,多尔衮也一边点着头,还不时的在身前的白纸上写下自己的心得和见解。

  “那你说说,为何延安一战我军大败呢?难道是因为我军悍勇不足那西南明军了?”

  “正是!”

  “此事还得分三点来看。”

  “这第一点:延安之战的我军,最早是在前年的十月份就已经参加战斗了,从西南明军投入战场算起,那便是一整年;要是从兵败之日算起,那已经是一年又三个月了。”

  “汉人有句话说得好: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我军在前线已经鏖战了一年有余,而西南明军却是刚刚参战,正是士气正锐、兵锋正雄之时,猝不及防之下吃个大亏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第二点:虽然火器威力不咋的,但是声势却是着实吓人,尤其是那百炮齐发的时候,更是犹如山崩地裂一般。”

  “而反观大顺军,却是没有什么火器,和我军交战,也多是一刀一枪、一弓一箭。”

  “所以我军习惯了和大顺军打这等君子之战,面对西南明军这种不要脸、不讲武德的打法,匝然之下吃亏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就是这第三点了。”

  “王爷您想啊,这在延安的军队,多是哪个旗的呀?”

  说到这里,车子海没有和之前一般明说,而是卖了个关子,反问起多尔衮来。

  “正红旗。”

  “你的意思是?”

  “不错,奴才正是这个意思。”

  “正红旗的旗主,礼亲王代善和王爷您不和,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尤其是王爷您做上这个摄政王之后,那礼亲王,更是明里暗里的不知道给王爷您较了多少劲儿。”

  “旗主都是这样,那下面那些善于钻营勾结的办事的人还能好了去?加上延安那地方天高皇帝远的,有些小心思也就很正常了。”

  “别的可能不敢,但是消极怠工、偷奸耍滑却是难免的。”

  “如此一来,失去了悍勇之气的我军,和那些被我们击败的明军又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军队,又如何不会败呢?!而且王爷应该也关注到了,唯一一支近乎全身而退的军队,正是英亲王统领的正白旗大军啊。”

  “为何正白旗大军能全身而退、而正红旗却是折损数万呢?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奴才只是就事论事,断无抹黑礼亲王和正红旗的意思,王爷莫怪。”

  三点说完,车子海向着多尔衮行了一礼,恭敬的低下了头。

  这奴才的本分,做的是当真到位。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2.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3.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4.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5.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6.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7.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8.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9.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0.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1.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2.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3.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4.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5.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7.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8.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9.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0.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1.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2.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3.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4.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