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218章 奉国将军巴布泰

第218章 奉国将军巴布泰

  当寨墙一破,满清军队就已经不再是西南军队的对手。

  西南军队现在的这套战法,朱至澍自认为在阵地战中已经不存在对手,并且随着自己这边更强大火炮、更先进的火枪的更新迭代,这种优势还会进一步增强;

  满清和自己军队作战中唯一的赢面便是运动战,利用机动性的优势四处出击,让自己疲于奔命、无法列阵,然后伺机咬死自己。

  就好像宋朝军队军队中强大的步人甲重步兵,被蒙古人源源不断的游射生生拖死、咬死一样。

  不过自己不是弱宋。

  弱宋还是有钱,但通过海贸、通过后世先进的中央经济,自己会更有钱;

  而且自己这边不存在那些拖后腿的腐儒,敢拖自己后腿的,要么被抄家一刀两断、要么现在正在交州种地。

  更何况弱宋靠的是什么?神臂弓而已。自己靠的是什么?燧发枪和火炮呀!而且还在不断的进步之中。

  还有自己更加强大的练兵之法,这强大的练兵之法,可是连强如美帝见了都说要吓死爹的。看書喇

  所以自己这边由里到外,都比那弱宋要更强!

  归根结底这也不是自己或者西南的强大,而是自己引入的这个时代的差异和领先。

  热武器淘汰冷兵器是大势所趋,没有人能够逆转这个进程。

  而且当自己这边的骑兵数量补充上来后,那运动战自己也将无惧任何挑战,所以榆林镇和宁夏镇,对西南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太阳还未落山的时候,郑庄镇之战便已经大体结束,只有零星的几声枪响和厮杀声还偶尔响起。

  这是打扫战场的明顺联军找到了隐匿的满清溃兵,或者是重伤垂死的伤员突然爬起来诈尸。

  郑庄镇剩余的两千余人中,战死或者战后被诛杀的真满蒙建奴和鞑子有小500人;还有一千多人则是汉八旗绿营的,也战死了800余人。

  满人和蒙人这些真鞑子,抓住了就是直接射杀,督军司的人都会一一记下,这都是功绩;

  汉人待遇就好多了,除了个别首领和穷凶极恶、不知悔改的汉人,被送去地下继续追随真满蒙建奴和鞑子外,其余则是被俘虏。

  都是汉人,留一线,以后要用到汉人的地方还多着呢,这个星球,还很大很大,需要很多汉人去占领和建设。

  只有不到五百余人从西面寨墙突围出去了,其中就包括被众多亲兵护卫着的那位郑庄镇守将、正红旗佐领庆瑞。

  明顺联军骑兵少,没能全部拦住,不过已经跟着追杀过去了。

  而且庆瑞也跑不了,最多跑回延安城而已,到后面还是会被明顺联军包饺子,说不定路上就运气不好,被堵了延安城的明顺联军弄死都有可能。

  虽然这场不大的战斗赢的不算艰难,但明顺联军也有不少的伤亡,战死或者重伤落下残疾者超过500人、轻伤需要退入后线治疗休养的近千人。

  多为北门那一仗、以及进城后的混战导致的。

  从这种伤亡中也能看出,满清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还是非常强悍的,即使全面处于下风,主将也往往是选择鱼死网破、轻易不会放弃。

  而郑庄镇这边结束战斗后,其它几个延安城的外围据点的战斗也大体上都结束了。

  明顺联军策划的这次突袭非常成功,一日之间,郑庄镇、楼坪乡、双河镇、李渠镇四个外围据点被一扫而空。

  这既是因为西南军队强大的火力和攻城战术,也是因为和大顺军打了一年多的清军已经习惯性轻敌了,被明顺联军抓住机会偷袭之下猝不及防。

  剩下的四万多满清军队则被堵在了延安城这块不过四五十里方圆的地方,依托着延安城做着顽强的抵抗,甚至都来不及救援外围的四个据点。

  这是朱至澍闪电战概念的第一次尝试,效果非常不错。

  但这也是倚仗西南军队强大的火器和爆破战术,不然换成传统攻城办法,只怕光登城肉搏就得打到猴年马月。

  外派拔除据点的明顺联军完成任务、在各个据点留下部分驻守的兵力后,也开始向着延安城方向运动。

  但其中也有两个例外。

  那便是负责拔除郑庄镇和李渠镇的贵州军团第一师第一旅、第二旅这两支部队。

  按照预定的计划,他们在夺下这两个延安城东北方向的外围据点后,并不是领军向延安城靠拢,而是继续往东北方向而去,夺占更东北一些的黑家堡镇!

  黑家堡镇就卡在延安城和延川县的中间位置,离两个地方都是100里左右,是延安城通往延绥镇的最主要的通道中的咽喉之地。

  第一旅、第二旅夺下黑家堡镇之后,将要在黑家堡镇里再次堵截住延川县方向来的援军,最好是能配合从宜川县北上的广西军团第一师的人把这支援军吃掉!

  这样广西军团第一师的姜茂财夺占延川县时也就能更轻松些。

  “混账!”

  “一日的时间!一日的时间而已!你们便把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四个据点丢失殆尽,你们还有何脸面回来见本将军?还有何脸面去面对英亲王?!”

  弦月西斜、延安城中。

  已经五十三岁高龄的满清奉国将军巴布泰气愤的拍打着桌面,毫不留情的当着一众将领和侍卫的面,训斥着下面跪着的三名将领。

  他们是郑庄镇、楼坪乡、双河镇、李渠镇这四个外围据点的守将,郑庄镇的守将庆瑞也在其中,本来应该有四个的,但如今却只回来了三个。

  还有一个则生死未卜,但丑时都快过完了,这个时候还没回来,想来已经是凶多吉少了。

  “将军,实在是那些西南来的明军火炮太多、阵型又非常的诡异,咱们守城和野战都不是对手,没有办法呀。”

  “对呀对呀。”

  “那些明军还非常的狡诈,都不登城的,而是偷偷摸摸的趁着浓烟便把寨墙给炸了。”

  “明军火器又极其犀利,弟兄们是真的打不过。”

  “要不是要留作有用之身回来给将军报信,末将都宁愿战死在寨中,免得给旗主大人丢脸。”

  被巴布泰这么一骂,三人的心中也是好一阵委屈,开始倒起了苦水。

  他们不是不勇猛、不是贪生怕死,而是真的怎么都打不过啊!

  但他们又不敢抗辩,巴布泰是谁?那可是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九子,主帅英亲王阿济格和摄政王多尔衮的亲哥哥!

  就算把这几个人现场砍了,回去也无非就是被责骂几句而已。

  谁让他们三个失城在先呢?

  “还在狡辩!”

  巴布泰正想发怒,但想了想后还是忍了下来。

  毕竟如今延安城也被堵了,正是用人之际,这几人都是一旗之佐领,其实本事都不差,留着也能有些用。

  “算了,大战将起,正是用人之际。”

  “本将念你们都是旗人,以往也有不少战功,暂且罪责先压在本将这里,这场大战能戴罪立功便也算了,否则,数罪并罚!”

  “下去吧!”

  “谢奉国将军大人大量,末将等告退。”

  三人如蒙大赦,给巴布泰磕了个头之后,便匆匆的退下了,生怕巴布泰反悔砍了自己等人的项上人头。

  “派往绥德卫求援的骑兵出发了吗?”

  “回将军的话,一早便出发了,顺利的话,这时候估计都过了黑家堡了。”

  “嗯。”

  “再多派两波走其他路。”

  “这次敌军来势汹汹,看来没那么容易善了,一波信使怕是不太稳妥,多派两队出去。”

  “还有信鸽,也放几只出去吧。”

  “是,将军,小的这就去安排。”

  亲兵统领领了军令,出了房门安排去了。

  等亲兵出去之后,已经53岁的巴布泰这才放松紧绷的身体,疲惫的揉了揉额头。

  一个月前自己才接到旨意,领军前来增援十二弟阿济格,然后被阿济格派到延安城中驻守。

  至于阿济格自己,则是在绥德卫坐镇,早自己一步前来的十三弟赖慕布则是留在榆林镇这个大后方坐镇、统筹后勤。

  思来想去怎么就自己这个九哥这么倒霉呢?大顺军和清军在延安都对峙一年多了,一直都是被动挨打,哪里敢主动围攻延安这种大城的?

  只是自己没来延安多久,就遇上了明军反攻。

  都不知道是该说自己运气好、还是运气差了。

  打赢了当然是运气好,立大功嘛,说不定这奉国将军,也能往上爬一爬得个郡王了。

  但看这支明军的战力,要打赢只怕是不容易啊。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