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177章 88毫米口径大炮

第177章 88毫米口径大炮

  刘镇藩并没有多责怪岳云举。

  这是旧军队的通病。

  以前,军饷经常性的拖欠不发不说,发下来也是大打折扣,那将领能怎么办?可不就只能厚养亲兵、亲疏有别,吃空饷、喝兵血了嘛。

  这都不是一人两人的问题,就连自己,那时候也一样。

  但这能怪将领们吗?

  要说有贪墨的将领,那是肯定有,连新军中都有军官贪墨被抓的。

  但更多还是因为朝廷给的军饷物资不够,逼的将领们不得不如此;不然哪个将领忍心看着自己麾下的儿郎挨冻受饿、一触即溃呢?

  但现在不一样了。

  蜀王殿下亲政后,军队的待遇大大提高不说,军需军饷从来都是按时按量,从不拖欠和打折扣的。

  这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件事情的背后,却是殿下费尽心机到处捞钱的身影。

  所以这时候还有些旧派军官手脚不干净,不说殿下忍不忍得了,刘镇藩自己都忍不了。

  要不是水师是技术性兵种,贸然拉个人过来替代不了,加上殿下看在岳武穆血脉的份上留了情面,只怕这时候来和岳云举谈话的,就不是他刘镇藩,而是督察院了。

  六月份的时候,觉得时机已经成熟的朱至澍,大笔一挥,督察院正式重建,主理督察各地和审计财政税务,对地方、军队都有督察的权利。

  而这第一任督察院院长,就是和张继孟并称“黑白双煞”的史今。

  自督察院重建到现在,不过短短三个月不到的时间而已,下马的官员就超过百名,其中不乏知府等地方大员。

  一时间西南官员人人自危,做事也更加的勤勉用心了几分,生怕自己一个疏忽或者贪心,就有督察院的人带着巡检司和锦衣卫来踹自己家门。

  这要是踹了门,基本就是主犯城门楼当头一刀、家产抄没、家眷流放交州的结局了。

  ......

  北征军正在大洋上漂泊的时候,朱至澍也没有闲着。

  他正在和火炮坊、特钢坊、机械坊的几位总工们,一起对着一张图纸激烈的讨论、不断的写写画画。

  “殿下,经过我们的长期试验,如今铁范铸炮技术已经被熟练掌握,在标准1644式55毫米野战炮的生产应用上也很纯熟了,有信心开始88毫米野战炮的铸造的工作,我火炮坊这边,殿下完全可以放心。”

  “现在的难点,还是在特钢坊这边,不知道特钢坊的钢材,是否能承受的起88毫米火炮发射时巨大的膛压呢?”

  “而且要铸造野战炮的话,还需要考虑到重量和便携性的问题。”

  “好在现在我们攻关的是舰炮,重量上的要求倒是可以放的宽松一些了,也许难度没那么大。”

  火炮坊总工毛元武对着朱至澍说道。

  这一年的相处,朱至澍不断的夹杂私活,终于让更多的人接受了毫米这一概念,至少这些设计师们,是对毫米这个概念运用的很熟练了。

  所以现在川蜀出现了丈、米两种度量单位同时使用的情况,而且慢慢的用米的情况越来越多。

  没办法,来自于后世的朱至澍,还是对后世的单位更加的敏感,同时毫米、厘米、米这种度量单位,也的确比丈、寸、分要更精确一些,制作精良用具时,更加的实用一些。

  同样的改变还出现在重量计量单位上。

  朱至澍努力的在西南普及克、千克、吨等概念,并将从前乱七八糟、各种各样的度量方式形成一种统一的定制。

  只是如今大明不只是西南,还有江南、北边等大片地区,旧的度量在相互的交往中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也予以保留。

  “毛总工这话说的,我们特钢坊也不是吃白饭的。”

  “这一年来,在殿下的指导下,我们特钢坊一直在尝试更多钢材的研发和试验,难道毛总工没有发现,现在55毫米火炮的钢材,是越来越好了吗?”

  “所以,你们可不兴做这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话。”

  “这88毫米野战炮,我洪强不敢保证,只有试了才知道;但要说88毫米舰炮,我特钢坊的钢材要是不好用,不比现在的舰炮轻个几百斤、持续设计能力好,我洪强不等殿下撸了我,自己主动挂印去职!”

  “殿下也请放心,这88毫米舰炮的钢材要是出了问题,拿我洪强是问!”

  听到火炮坊总工毛元武对自己钢材的质疑,特钢坊总工洪强心里不开心了。

  都是七品官、都是一天到晚泡在工坊吃技术活的,谁比谁差了?

  “哈哈哈,好好好,你们都如此有信心就好。”

  “那便这样吧,就先按这图纸,尽快的试制出一门88毫米舰炮来。”

  “这海战,可比陆战更讲究武器上的优势,船舶方面暂时给不了水师弟兄最好最大的战舰,那在火炮方面,却是不能落后了。”

  “你们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一步步做、一步步改善就好,现在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踏踏实实的走下去便是。”

  看到两个工坊的总工在自己面前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朱至澍心中却是大喜不已。

  做技术研究就是该这样,有争论才能有进步嘛。

  如今成都匠造监的总工们,其实做的已经很不错了。

  就拿55毫米野战炮来说,因为铁范铸炮法的成熟应用、以及大量熟练的工程师被培训出来,现在火炮坊每个月的产量已经超过了100门;这半年来,为西南提供了超过600门55毫米野战炮。

  要不是钢材数量的限制,其实还能更高。

  而朱至澍的新军设置,是每个旅配备一个团的炮兵,人数为1000人。

  按照20个人伺候一门野战炮的编制,一个旅的大炮总数为50门。

  这600多门野战炮,已经足够武装整个川蜀军团还有多了。

  只是因为水师那边对火炮的需求量更大,所以才没有完成换装,各大军团还是标准1644式55毫米野战炮混用虎蹲炮、佛朗机炮的形式。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新式火炮都在川蜀军团,贵州军团、广西军团、交州军团都要火炮的。

  只有处于西南大后方的云南军团,大炮的需求可以缓一缓。

  因为云南主要的威胁还是来自己境内的土司,不用面对北面、东面的正规军,所以大炮可以缓一缓,火绳枪就足够了应付那些土司的杂兵了。

  但是随着火炮的不断产出,淘汰虎蹲炮、佛朗机炮,彻底换装野战炮将是大势所趋,标准化也一直是朱至澍所追求的。

  这不仅是因为标准1644式55毫米野战炮的确比虎蹲炮、佛朗机炮威力更大;还因为标准化后,对将士的训练、对后勤的压力都会更小。

  但是,标准1644式55毫米野战炮威力不够的短板也越来越明显。

  55毫米口径还是太小了,打打人马还可以,打有准备的防御阵地、城池等就不够了;尤其是面对坚固的战船,那更是和一个大号炮仗差不了太远。

  所以朱至澍这才组织众工坊的总工们攻坚,开始试制88毫米口径大炮。

  当然,未来会有更大口径舰载炮以及88毫米舰炮野战化的计划。

  只是饭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慢慢来。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