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155章 五大财源

第155章 五大财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龙大人切莫过谦,你还宝刀未老的很呢,宁远伯李成梁,那可都活到90了,人家还是戎马一生的武将。”

  “按你这养身的路子,你再活个30年,逼平那李成梁也不是什么问题。”

  “就是你那八房小妾啊,不能再多了,哈哈哈......”

  听到朱至澍说起自己那八房小妾,龙文光难得的老脸一红。

  “殿下说的是,老臣这就回去遣散几房,好好的修身养性,为殿下收复山河、开疆拓土,多出几年力。”

  “哈哈哈,本王开玩笑的。”

  “对了,那李自成那边,虽说要做好他靠不住的准备,但是各项物资还是他要就给,又能赚钱、也是支援他撑得久一点,不要小气。”

  “三监新政现在怎么样了?”

  说完应天府、左良玉,以及满清和李自成这两个最大的外部因素后,朱至澍又把话题引回到了川蜀内部,第一件事情就是三监新政。

  这可是川蜀最坚挺的财源路子之一。

  如今川蜀,财源主要有这几条。

  第一:春、秋的赋税。

  这是雷打不动的,本来要交给应天府的,但是去年的秋税就被朱至澍拦了下来。

  遭了兵灾朝廷都不说来给赈济,光知道要税,那朱至澍能忍?直接不交了,反正隔着应天府三千多里呢,应天府没那能力来咬自己。

  圣旨?朱至澍现在都敢写,只是差了应天府那个印章而已。

  没可靠的暴力机构做后盾的圣旨,和擦屁股纸没啥区别,还不如纸擦的干净呢。

  第二:抄家。

  从重庆贪腐案开始、到三监叛乱、再到如今的严打贪腐,朱至澍一直奉行抄家。

  人可以不杀,家一定要抄。

  尤其是一般为恶不多的贪官污吏,朱至澍都是关起来了,家人更是任其自生自灭,但是全家财产,那是铁定要抄的。

  没有犯了事、贪了钱,自己舍得一身剐进了牢房或者砍了头就算了,然后身后一家子或者一大串却拿着这个官儿贪来的钱锦衣玉食、穿金戴银过完下半辈子、甚至几辈子的美事。

  所以抄家朱至澍很积极、锦衣卫也很专业。

  这也为朱至澍带来了巨量的财富。

  可惜终究是竭泽而渔,不能长久。

  而且之前处理起那些贪官的家眷还比较棘手,毕竟动不动就几十上百人甚至更多,很多时候没处理好就是一幕人间悲剧。

  但现在就好解决了。

  开拓广西盆地、开拓红河三角洲,都需要大量的汉人呢。

  正好这些犯了罪的官员的家眷过去,那边相对川蜀,那真就是地广人稀,土地兼并并不严重。

  是条活路不说,也是对这些地区汉人数量上的扶持。

  等若干年后这些地方汉人多了,那不就是自古以来了嘛。

  第三:战争。

  造反的人什么最多?真金白银啊。

  不论是张献忠还是李自成,都是造反十几年、打遍了半个中国的陈年老贼。

  自然张献忠也和李自成一样,真金白银多的咬手,只是缺少根据地、缺少粮食军需等物资的变现能力而已。

  再加上张献忠截留下来的贵州、广西本应交付应天府的赋税,更是富得流油,只是此时自然都便宜了朱至澍。

  所以收复贵州和广西,不只是扩大地盘、收复良将,钱财上朱至澍也是一点没亏,甚至还赚了个盆满钵满。

  第四:和左良玉、李自成的贸易。

  陕西穷困,大顺军也是一败再败,为了抵抗清军,李自成自然是豁出了全部,但是穷困的陕西变不出粮食和军用物资。

  李自成又没有其它的购买渠道,只能够通过朱至澍购买。

  朱至澍这边是既卖粮食、又卖布匹,还卖刀箭、红夷大炮等冷热武器,基本来说,除了火绳枪没卖,其它能卖的朱至澍都欢迎李自成来买。

  所以这几个月来,也是狠狠的赚了一大笔。

  第五:三监新政。

  酒水历朝历代都是作为高附加价值的奢侈品来卖,盐更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日常食材。

  三监里两监都是利润大户,反倒只有铁监,朱至澍纯粹是为了百姓用得起铁,同时铁器不会外流到敌对势力那边去。

  但就算是这样,铁监也是有一定利润产出的。

  所以三监就是条小河流,虽然不会说一个月几十上百万两的给朱至澍带来钱财,但却是源源不断、细水长流。

  当前川蜀这最大的五条财源,是朱至澍提高官员待遇、扩建军备、改善民生、经略川蜀集团的基础。

  但其实细细看来,只有赋税、三监是真正的长久之计,其它抄家、战争、和李自成的贸易,其实都是暂时的。

  贪官污吏高压之下会越来越少、战争不可能一场接一场的打个没完、李自成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嗝屁。

  所以对于三监这条稳定的财源,朱至澍看的很重,经常亲自过问。

  “川蜀境内的三监,在殿下南征之前就已经上了轨道,为川蜀带来稳定可观的财源的同时,也使得百姓的负担降低许多。”

  “由此看来,的确是一条大大的善政,当初老臣和张大人目光短浅,受奸人蒙蔽,一同对抗殿下推行的三监新政,真是让老夫汗颜啊。”

  “而在殿下收复贵州和广西后,老臣这边已经选了一批能人干吏,准备赴贵州、广西推行三监新政,只待殿下面见后,即可即日启程赴任了。”

  “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壮官吏,绝对能做好三监在两地的推广,殿下不用担心。”

  朱至澍对三监新政的重视,龙文光也非常清楚,所以早早的便做好了准备,随时准备在贵州、广西等地也开始推行。

  “嗯,龙大人办事果然滴水不漏,本王这就放心了。”

  “皇帝不差饿兵,有钱有粮才能让下面的人好好做事,龙大人也终于看清了钱粮的重要性,不再是和那些老学究一样,只会扇扇子、念诗文了,这才是真正让本王开心的地方啊,哈哈哈......”

  “殿下羞煞老臣了......”看書溂

  又是整整一天,朱至澍都耗在了巡抚衙门,自己和巡抚衙门中的一众官吏聊天吹水的时候,王府的书办们则是在账册海洋中遨游。

  朱至澍可不是这么好糊弄的,每三个月必查一次账册,查出一条端倪就顺着往下挖,这都关进去好些个贪污、渎职的官吏了。

  而这一次查账,除了王府的书办,王府学堂里也来了二十几个学员,大多为十三四、十四五的女娃子。

  经过这几个月的刻苦学习,一些年龄较大、本来就有些文化底子的学员,已经具备了参与一定的工作的能力。

  而这十几个,就是在数学、政务上比较有天分的,便被朱至澍安排来王府书办团中实习练练手,上午跟着实习学做事,下午跟着朱至澍或者王府的教员们学知识。

  等到朱至澍回到王府的时候,又是接近子时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