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122章 煮酒吃肉

第122章 煮酒吃肉

  川蜀官军围攻贵阳,这么大的军事行动是瞒不住的,而且贵阳城作为贵州首府,不论是驻守兵力还是主将,都比其它地区要强不少。

  所以当第一师行进到贵阳城三十余里的时候,便遇到了贵阳城的第一支阻敌队伍。

  只是一番交手后,贵阳城的大西军不敌缩了回去。

  之后又来试探了两次,可每次都没占到便宜不说,还折了不少人,这才死了心,任由蜀军行军。

  自己则龟缩到贵阳城内固守,连第2师来的时候都懒得露面了。

  “大帅,官军已经从南北之势将我等围困,我军兵少将寡,当如何应对啊?”

  贵阳留守的大西文官江鼎镇满面愁容。

  这几日来,眼看着城外的川蜀官军越来越多,主将冯双礼几次试探都被击退,现在只能龟缩在城中,江鼎镇急的头发都白了不少。

  “没有办法。”

  “本将几日来多次试探,皆没落着好。”

  “水西宣慰司和遵义都是大城,接连被破却没传出消息。”

  “从这些事情,足可见这支川蜀官军不论是主将还是士卒的战力都非同一般。”

  “如今他们两面夹击、要和我们堂堂正正一战,我们除了固守待援之外,别无他法。”

  “只希望抚南将军能早日领军前来救援,不然这贵阳城,前途未卜啊。”

  冯双礼也是心事重重。

  作为张献忠南征广西时留镇贵州的主帅,水西宣慰司和遵义的丢失,已经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今贵阳又被围。

  如果贵阳也丢了,贵州就算是全完了。

  但这事,要放在半个月前,也许他还会很难接受,毕竟丢了贵州,那可是要承受张献忠怒火的,现在的他却已经看开了。

  他这个级别的将领,自然已经知道了张献忠伤重、生死不知的消息。

  平东将军孙可望、抚南将军刘文秀、安西将军李定国三位大西军中权势最重之人,这几天都已经遣使前来拉拢自己。

  他这才知道大王伤重、生死不知的消息,而且已经到了三位义子火并、各自割据的程度。

  由此可以推想,八成大王真的是已经不行了,不然三人不敢如此。

  既然大王不行了、三位义子又各不相让,那大西军分崩离析是注定的事情,自己作为一个贵州留守,还那么上心干嘛呢?

  反正三个义子自己是一个都打不过,拼了命也就是给某个义子做嫁衣,所以尽尽人事就行了。

  而且这支川蜀官军是真强啊。

  自己还出城去看过,那军阵、那气势、那一门门看着就让人心里发寒的红夷大炮。

  红夷大炮贵阳不是没有,但却是十几门连移个位置都要几十个壮汉一起动手、搞鼓半天的老古董。

  和官军那些两匹骡子一拉就轻松跑起来的大炮一比,高下立判。

  “短短几个月,被自己等人压着打的川蜀官军,如今已经是这番模样。”

  “而反观我们呢,却还在火并内斗。”

  “唉...也许大王败走成都开始,这一切都注定了吧?”

  冯双礼叹了口气,心灰意冷的走出了议事厅,领着亲兵上城巡查城防去了。

  江鼎镇看着冯双礼出门的背影,欲言又止。

  心中憋着很多话,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他也收到了三位义子的拉拢,自然也知道身经百战的大将冯双礼,为何会如此落寞的原因。

  “大厦将倾。”

  一句话在江鼎镇的心中默默的浮现。

  ......

  十二月初五这天,朱至澍跟随最后一批将士赶到了贵阳。

  第2天一早,在贵阳城下顿兵已经五日之久的川军团第一师派出了第3、第4旅,前往都匀府镇守,遏制住柳州救援贵阳的通道。

  随后朱至澍也没急着挥师攻打贵阳,而是遣使往龟缩了好几日的贵阳城送去了一封书信。

  书信很快就呈上了冯双礼的案头,但是冯双礼却没有马上拆开来看,而是让亲兵请来了江鼎镇。

  大西军中可不兴文重武轻这一套,反倒因为战乱的原因,手上有兵马的武将,处处压只有嘴皮子的文臣一头。

  就连身为张献忠左右手的汪兆麟、严锡命,在张献忠不在场的时候,对四位义子都是客客气气的,甘愿矮一头。

  所以在贵阳城中也一样,一文一武中,虽然很多决策都是出自于文官江鼎镇,但最终说了算的还是冯双礼。

  而冯双礼身为前世张献忠称帝后封的大西政权五军都督之一,能力和胸襟都是不差的,并没有仗势欺人,很多时候都很尊重江鼎镇。

  就像这一次,收到城外蜀军送来的书信后,并没有一个人打开来看,而是等江鼎镇一起来,足可见他的心思细腻和城府韬略。

  等江鼎镇来了之后,冯双礼当着江鼎镇的面拆开了火漆封着的信封,粗略了看了几眼后,便递给了江鼎镇,示意其观看。

  江鼎镇接过信文后快速的看了看,便放在了一边。

  “大帅,此事你怎么看?”

  “怎么看?呵呵......”

  冯双礼站起身,背着手在厅内走了两圈,若有所思,然后才开口说道:

  “前几个月攻成都时,便多次听起这蜀王的名号。”

  “当时不止是大王,汪军师和严军师,对这位蜀王都很是看重,说成都城能守住,大半原因就在此人。”

  “当时本将还不太相信,毕竟蜀王的名声,我们都听得多了。”

  “可今日一看,大王和汪军师、严军师的眼光,果然是比我们要狠辣独到啊。”

  “就凭他敢十万军中请我等出城煮酒吃肉,这蜀王二字,他便当得起了。”

  书信没有说什么劝降约战等事,只说是约城中的冯双礼、江鼎镇等人,在城外2里处的金顶山脚下煮酒吃肉、共叙旧情。

  双方能叙什么旧情?也只有成都守卫战一事了。

  但一位王爷,在对峙的十万大军中主动提出双方王对王的碰个头,这气魄,就有点让冯双礼佩服了。

  “呵呵呵,虽然大帅说的有理,但也不要过于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啊。”

  “言归正传,这份邀请,大帅如何决议,是去呢?还是不去呢?”

  江鼎镇手指在书信上敲了几敲,好奇的问道。

  “去!”

  “为何不去?”

  “大王和汪军师、严军师费了那么多功夫,在成都都没能和这蜀王见上一见,如今大王难料,我便替大王走这一遭!”

  和官军打了十多年仗的冯双礼也是一时之英豪,自然没有怯场的道理。

  “大帅,慎言啊......”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