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70章 川蜀未来可期

第70章 川蜀未来可期

  在资阳县歇息了一晚,和韩平、于宏义以及资阳县的其余属官们一起吃了顿晚饭,饭桌上又是对他们好一阵勉励。

  对能做事的官员,朱至澍还是很看重的。

  第二天一早,车驾便离开了资阳县,向下一个目的地赶去。

  本次微服私访,是好不容易挤出时间来的,成都还一堆事等着自己回去处理呢,不能耽误太久。

  而在朱至澍微服出巡的时候,成都城的运转也没有停止。

  不论是川军团的训练、还是匠造监火器、火炮、新式檐帽的生产;

  亦或者是战马、酒精等战备物资的储备;

  包括王府学堂的学习情况、三监的运作等,都并没有因为朱至澍的暂时离开而受到很大的影响,一切都井然有序的推进着。

  这都仰仗于朱至澍提拔的那些干才,以及自己一直表现出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

  就连年过花甲的龙文光和张继孟,都少了些风花雪月、吟诗作对,更多心思花在了政事的处理上。

  “来人,把这封信给刘总兵送去。”

  龙文光将一封信装封好,递给一名差役,然后端起桌子上的茶杯,狠狠的灌了一大口。

  “唉,殿下还是年轻啊,我们这把身子骨,可经不起殿下这么损耗咯。”

  “龙大人这话说的,您身子骨硬朗着呢,不然前阵子怎么还纳了那第六房小妾呢?”

  “张大人可别取笑老夫了,我是看那小女娃子可怜,进了门好歹不至于饿死街头不是?”

  “龙大人慈悲,说的是......”

  “只是殿下,都老大不小了还没个子嗣,甚是让老夫担忧啊.......”

  “张大人您说,殿下这该到哪了呢?”

  感慨完朱至澍没有子嗣的问题,龙文光突然问道。

  “这我可就不知道了。”

  “殿下此番微服出巡,除了王府护卫,便只带了新军和锦衣卫,一个官府的差役都没有,摆明了不想让我们知道,那老夫从何得知去?”

  张继孟语气中有些埋怨的回道。

  “呵呵呵,殿下这是怕我们通风报信,以至于看不到下面真实的情况呢。”

  “我们这殿下,当真是颇有明君的雄才伟略啊。”

  龙文光呵呵不止,有些打趣的说道。

  “可不是嘛,每六天带着王府属官来衙门查一次案牍不说,这还得自己亲自去地方看看。”

  “但凡前几位先帝要是能有殿下这份心,大明何以至此?虽说这让我们难做,但老臣是宁愿自己难做,都不愿看着这锦绣江山沦落至此啊......”

  张继孟想到了痛处,感慨的说道。

  “好了,不在这悲舒轻风了,我们继续处理政事吧。”

  “殿下都做了表率,我们做臣子的,理当更加勤勉才是......”

  而正在川军团大营学习朱至澍练兵方法的刘镇藩,接到龙文光差人送来的公文后,一马鞭抽在一旁的栅栏上,愤愤的说道:

  “娘希匹的!这帮土匪真的是奸猾!”

  “传令:令在南充休整的剿匪第二军,向广元地区开拔,助剿匪第一军清剿广元匪患,由第一军参将指挥。”

  “广元多山,务必除恶务尽,绝不让这些土匪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原来龙文光的这封公文,是广元报灾的公文。

  广元多山,剿匪工作进展的很不顺利,第一军的2000余人在广元清剿已经半月有余,却还是有一支号称‘黑旋风’的土匪未被剿灭。

  且在前些日子袭击了一处村寨,杀伤了上百人。

  于是龙文光在公文中很是训斥了刘镇藩一顿,让刘镇藩脸上无光的同时,也有点担心爱民如子的蜀王殿下责罚,火速派遣已经完成清剿任务,在南充休整的第二军前往支援。

  “真是废物,要是我的麾下都是殿下这些精兵,怕是匪患早就灰飞烟灭了吧?”

  看着眼前广场上站的笔挺如松一般的2万新军,听着军官喊的口令和新兵整齐划一执行的动作声,刘镇藩心中满是火热。

  尤其是想到这些新兵成军才一个月而已,心中的火热更是炙热了几分。

  而在王府中的留守的吕经纬,这时候手上的首要事情,便是着手建立北、西、南三个方向的马匹贸易通道,以及招募第一批为数10000的骑兵种子。

  为了朱至澍的骑兵大计,在成都城西边的地方,已经划出了一片巨大的牧场用以圈养战马。

  同时,巡抚衙门也是全力配合,几个方向都打好了招呼、派了人过去。

  但王府这边还是要派人盯着,所以不少的属官书办,这时候已经挎上行囊,往边关去了。

  加上派往三监的属官书办,一时间王府竟然出现了堪用的吏员紧缺的情况,朱至澍不得不下令招募了一批。

  好在川蜀繁华、承平良久,读书人还是不少的,尤其是考不上进士举人的秀才更是不少,招募起来不算难,只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考察。

  至于匠造监这边。

  火铳坊如今已是成都匠造监最大的工坊,工匠小工加起来几近千人,现在每五日即可产标准一型火绳枪超过300杆,且产量还在稳步提升中;

  火炮坊则和改制的特钢坊倾力合作,为第一门55毫米轻型红夷大炮攻坚克难;

  特钢坊的另一项工作则是进行钢铁技术的研究,除了研发更高效的炼钢技术外,更高质量钢铁材料的研发也在稳步推进中;

  然后便是机械坊。

  继第一台水力锻锤大获成功、新式檐帽不断产出后,机械坊又开始了对水力设备改良的攻坚。

  除了对零部件的改进,例如简化零部件、以钢铁替换木结构等改进外,还开始了对水力鼓风机、水力钻孔机的研究。

  最后就是三监。

  三监官卖一直在持续,民生一时得以改善不说,财源方面也有很大起色。

  短短时日,三监上交的利润就以万两计,乐的龙文光整天笑吟吟的合不拢嘴,这可比农税上来钱快太多了,悔未早点在商业上动脑筋。

  而且这些时日,酒和铁这块,陆陆续续的也有商户开始上门洽谈分卖的事情,但是大型盐商们却还在抱团抵制,看来是铁了心要钢到底了。

  幸亏前阵子捞人的时候讹诈了几万石精盐;然后又给矿场补充了6000精壮俘虏,使得盐矿产量大增;再加上限购政策。

  三管齐下这才扛住这帮商行大户扫货囤货。

  不过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起色,已经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小盐商们在官府的高压和利诱下屈服了,将自己的盐矿卖给了三监。

  三监也投桃报李,给了他们商卖食盐的权利。

  这样一来,三监手中的盐矿多了,还有商户参与到了食盐的售卖,官卖的压力相应的减少了一些。

  虽然这种商户不多,而且主要是偏远地区的小盐商,影响力有限,但毕竟是个好的开头。

  而且最晚也就是到年底,年底三监将强行收购盐商的矿场!

  到时候不卖也得卖!

  朱至澍吃相也不想那么难看,给了四个月的缓冲期不说,价格也是市价的两倍,只要这些盐商见好就收,绝对不会亏。

  但要真有那些不见棺材不落泪、以为朱至澍和其它人一样好忽悠的盐商,那就大错特错了。

  锦衣卫早就在收集盐商们枉法的证据,这是讲礼;

  盐商们要是真的鼓动矿工和护矿队武力对抗,那川军团的新兵们,也急需见见血,这是兵!

  先礼后兵,看这些利欲熏心的盐商们,选哪条路了。

  整体来说,川蜀不论是吏治还是具体的事项上,都在朱至澍的言传身教下有声有色,沿着向好的轨迹一步步的朝前走着。

  未来可期!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