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68章 进资阳城

第68章 进资阳城

  朱至澍听到有人夸自己,自然是高兴的很,心中的虚荣心得到大大的满足。

  就像写书的作者被读者夸一样,可不是心里美滋滋的嘛。

  “没想到掌柜的虽然店面不大,却有此等见识,果然是高手在民间啊。”

  “话说的投机、菜也对的上口味,尤其是这盐,更是味道纯正,没有一丝苦涩味。”

  “看得出来掌柜的用的是上好的精盐,没有偷工减料;贵夫人更是厨艺过人,炒的一手好菜啊。”

  朱至澍几句话,便将话题引到了菜的味道上,也就顺理成章的说到了盐。

  相比于酒,盐才是整个大明将近2亿人口、家家户户都必不可少的日用品,更加重要。

  这也是古代盐商总是富可敌国的原因,朱至澍也更加的关心盐政的实施情况。

  “客官这就有所不知了。”

  “也就是客官您来得巧,早来个十天,小店用的都还是又苦又涩的粗盐呢,那白的跟雪花一般的精盐,岂是我等人士用得起的?就连镇长家里,都得逢年过节才吃得上呢。”

  “为啥?不都是因为这盐,都在盐商手里攥着吗。”

  “别说精盐,粗盐都卖的比油还贵,只要不是贵客,那放盐都得抠搜着、按粒放呢。”

  “这要说起来,小店能用得起精盐,还得谢谢蜀王殿下推行的盐政,虽然官卖限量每天每只能买一斤,但却足够小店一日所用了;而且价钱,也就比米贵一点。”

  “真不知道如此爱民的蜀王殿下长什么样子,改天我得去城里打听打听,请个画像回来供着,说不定能保我一家平安呢,哈哈哈......”

  掌柜的说到这里,眼中竟然有了一丝希冀,神往的说道。

  而听到掌柜的一番话的朱至澍则是哭笑不得,身边的刘之温、王成仁和一众护卫,更是嘴角憋着笑,忍得很是辛苦。

  “掌柜的要是去了城里,也帮我要一张那蜀王殿下的像。”

  “好说好说,要是有缘见到,一定一定。”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今天和掌柜的说的投机,来,敬掌柜的一杯。”

  ......

  愉快的晚饭结束后,朱至澍和刘之温、王成仁三人一起坐在了这间小客栈所谓的上房里。

  说是上房,但朱至澍觉得,可能王府的柴房都要比这里好不少。

  好在朱至澍已经是从小过过苦日子的全新的朱至澍了,也并不觉得难受,反倒是刘之温和王成仁有些不太适应。

  两人都是官宦世家出身,自然不适应这种简陋的住所。

  “如何,今日对本王推行的这些政策,有更深的体会了吧?”

  朱至澍有些得意的说道,就像是在邀功一般。

  自己许多政策都是超前于这个时代的,推行的时候,别说是外人,就是王府内部都有许多不理解的声音,全靠自己硬推着才得以施行。

  而今天,就是众人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听到百姓对新政的看法,还是如此好的反馈,朱至澍自然不免卖弄一番。

  “平日都是高坐庙堂,今日才知获得民心的滋味,那当真是舒坦万分。”

  “殿下高瞻远瞩的见识、铁腕实行的魄力,臣等翘首难望项背。”

  刘之温、王成仁起身,对着朱至澍一鞠到底,言辞恳切的说道。

  “诶诶诶,不必如此。”

  “如果国家的强大不能让百姓过得更好,那强大又有什么意义呢?”

  “你们都谨记此点,未来,这就是孤的施政纲领。”

  “好了,早点回去休息,明日我们还得继续赶路呢。”

  朱至澍三人在房间议事的时候,黑夜中数不清的人静悄悄的潜进小镇,以小客栈为中心,将整个小镇的制高点和重要路口都牢牢控制着。

  看似朱至澍只带了五六个人进了小镇、住进了客栈,但黑暗中护卫朱至澍的,却足足有小两百人,将朱至澍的安全,护卫的滴水不漏。

  天一亮,朱至澍便在鸡鸣狗叫中醒了过来。

  而那些护卫,早就悄无声息的退出了小镇、或者化作平常人,不起眼的继续护卫着朱至澍。

  朱至澍洗漱后便和一众人在客栈里吃早餐,和健谈的客栈掌柜又聊了不少后才离开,走的时候随从特意多付了两倍的花费。

  把掌柜的乐的亲自送出门外,走老远了还能看到站在路口向自己挥手道别的掌柜。

  离开小镇后,朱至澍带着小队继续往资阳城前进。

  资阳城离小镇二十余里,车马赶路很快,半有个时辰不到,朱至澍便来到了资阳城。

  离成都只有一百多公里资阳城,因为背靠成都的关系,发展的还算不错,人口最多的时候好几万之多。

  虽然因为战乱的原因,很多百姓都躲到了乡下逃避兵灾,但眼下张贼已去,陆陆续续的许多百姓都踏上了回城的路;官道上人流络绎不绝,甚至有机灵的小贩在路边搭起了棚子卖凉茶。

  也幸亏朱至澍等人出发的挺早,不然只怕就要被堵在城门处进不去了。

  虽然人一多,马车就走不快,但朱至澍还是很高兴看到这繁忙的景象。

  车水马龙才能门庭若市,门庭若市才能有市场活力嘛。

  随着人流朱至澍顺利的来到了资阳城下。

  城门处几十名巡检司的人正在维持秩序、查验身份,以免奸细混入城中捣乱。

  战乱初歇,不得不防,这也是成都官府三令五申的事情,看起来资阳城里施行的还不错。

  巡检司的人自然查不到朱至澍的身份,早就有锦衣卫在前面打点好了。

  远远的就能看到几名身穿华丽飞鱼服、腰挎细长绣春刀的锦衣卫,和一位看上去是军官样的人在城门处等候,所以朱至澍的车驾都没停顿,就直接进了城。

  此番进城,为了不引起注意,朱至澍继续装作一个游学的大户子弟,随身也就带了十来个人。

  “孙大人,此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别走露了风声,不然.......”

  “张百户放宽心,我已经让下面人把这事烂在肚子里了,绝不会传出去.......”

  朱至澍的车驾过了城门后,一名锦衣卫对着身边的军官细声的说道。

  声音虽小,但语气却不轻。

  进了城的朱至澍也没有声张,依旧是找了家客栈住下,同时还把刘之温打发去走另一条路,看看别的地方的情况了。

  这一次朱至澍选的酒楼,是资阳城内最好的酒楼。

  高门大户、深院叠墙,尽显一城翘楚的气派。

  朱至澍带着几名随从刚到客栈门口,马上便有一名小二迎了出来。

  “客官里面请、里面请......”

  刘之温也带着几名随从,找了个不大不小的酒楼便坐下了。

  坐下没多久,酒菜便上来了,刘之温借口是考察行情的行商,对着小二打听资阳城酒水、盐铁方面的事情。

  小二也是机灵人,一开始还支支吾吾语焉不详,等刘之温一小吊钱扔到自己怀里,才开始咧着嘴告罪,然后便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下午时分,朱至澍和刘之温在资阳县衙外的大街上碰了头。

  两人将探查到的情况一对后,刘之温说道:

  “看来资阳这地方,对三监新政的施行,还是很上心的;情况和我们制定的虽然有些许差异,但大体上还是不错的。”

  “尤其这资阳知县,是上月才刚刚委派到任的,前任知县,在张贼破城之日,便殉城了。所以短短时间内能做到如此,这资阳知县,算是个能吏了”

  “是啊,如果川蜀都能是这样,这三监新政,就算成了七八分了;这民生财源的第一步,就算是迈出去了,本王也就宽心了,哈哈哈......”

  “走吧,去见见这能吏,看看除了三监新政,这资阳的秋收工作做的如何。”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