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61章 开衙庆典

第61章 开衙庆典

  三监开衙的仪式办的很热闹,不只是朱至澍和三位大员,基本上成都城有头有脸的人,都被邀请出席了。

  这也是有意安排的。

  那就是告诉这些有头有脸的人,从今天开始,盐、铁、酒,全都由官府管控了,官府说你能生产、你才能生产,说你能卖、你才能卖。

  尤其是盐和铁,绝对的官营。

  第一:任何人没有官府的许可私自生产、贩卖盐和铁,都将受到重罚。

  酒则是每户人家每月限量三斤、每年限量三十斤,超过这个数,也是重罚。

  第二:三监将会通过官卖和民卖的双重渠道,进行这些物品的贩卖。

  其中官卖将保持最低四成的数量,民卖最多六成,且不能少于六家商行。

  第三:同时官方会设立最低价和最高价,保证官府和商行有利可盈的同时,又尽力保障民生,不至于让百姓受到的剥削过重。

  通过这三点,不但保护了官府的利益,打压了巨型商行的产生,避免尾大不掉、垄断;同时还保证了百姓的利益,让百姓能用远低于平常的价格,获得这些必须的物资。

  但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过往不少的盐场、铁矿、酒厂都由私人或商行控制。

  朱至澍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和龙文光等人商酌后,取了个折中的办法。

  那就是第四点:过往经营有盐场、铁矿、酒厂的商行,将会被官府按市价的三倍收回,官府以三监的售卖权作为支付方式。

  限年底前全部交接清楚,不然直接充作官产。

  虽然这样做,的确损害了部分私人商行的利益,但是在大是大非前,总有人要让出利益,更何况是这些早就赚的盆满钵满的大商行们。

  况且也不是白收,是按照市价的三倍回收;同时还给了必然会引发争夺的三监售卖权。

  这要是做的好,那就是一门能经营三代的好营生,算下来其实不比原来差,只是需要时间去经营而已。

  细节还有很多,仪式上只选择最重要的几点解读了一番,其它的都印成了一本本小册子,分发到了每一个受邀参加的人的手中。

  而当这些细节在开衙仪式上被一一宣读出来的时候,如朱至澍所想的一样,往常垄断了川蜀盐、铁、酒等行业的商行大户,立马爆发出了激烈的反应。

  先是台下窃窃私语、然后上升到了私下串联、继而更又是到了大声鼓噪,最后更是开始了集体的抗议、渐渐有了对抗三监开衙的势头。

  连台上主持人大声解读的话都听不清了。

  龙文光和张继孟脸色平静,反倒有些幸灾乐祸的看着台下一群平时人五人六、卑躬屈膝的商户,在那里大声鼓噪、冲撞维持秩序的巡检司捕快。

  其中有不少,都和两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刘镇藩则是气急,握着座椅扶手的手背上青筋毕露。

  朱至澍则笑吟吟的看着这乱糟糟的一幕。

  早就知道会出现这种场景,资本家是什么德行,古往今来从没变过。

  也就龙文光张继孟这些不食民间烟火的上上人,才会抱着太祖的不与民争利当做仙人言语一般,死不松口。

  而且其实很多官员也真不是就视太祖的话为金科玉律,更多还是身后本就站着一堆的利益集团,被人输送着巨大的利益。

  虽然龙文光和张继孟都是外来官员,但川蜀有没有人向他们输送利益呢?

  锦衣卫在手的朱至澍当然知道他们收没收,只是过去的事算了,一切朝前看先。

  也就是川蜀这种封闭的地方,四面都被朱至澍控制住了、兵权又在手上,俨然成了一个事实上的私人国度,不然三监这事,还不一定龙文光等人会同意呢。

  谁坐皇位是老朱家的家事,但朱至澍染指商业,就是断自己财路了,反抗的程度自然不一样。

  刘镇藩则更像个纯粹的武人,虽然背后也不全干净,但是比起两位文官,那就要好上太多了,从临场表现上也看得出来。

  “殿下,您看这?”

  场面乱糟糟的,好一会也没平静下来。

  龙文光估计是觉得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转身对着朱至澍问道。

  “龙大人有何高见?”

  “这三监开衙,激起的民怨不小啊,这眼看着成都城一多半的商行大户都有意见,不是个小事啊。”

  “依本官和张大人的意思,不如先暂缓开衙,细节处再好好磨一磨、斟酌权衡之后,再行定夺,殿下您看呢?”

  龙文光和张继孟不露声色的微微对视了一眼。

  “怕个锤子,都是些刁民,也就龙大人张大人脾气好,还让人在那里讲道理,换成老刘我,抽刀子就上去了,谁敢不服?”

  “这些刁民也就是欺负殿下良善,换张献忠那贼厮来,屁都不敢放一个,施粥都得我们逼着。”

  朱至澍还没说话,刘镇藩先忍不住,气冲冲的说道。

  “刘总兵慎言,岂能拿张贼和殿下对比?”

  龙文光眉毛一挑,有些阴沉的说道。

  “末将不慎失言,殿下恕罪。”

  龙文光一说,刘镇藩也反映了过来自己说错话了,急忙请罪道。

  “无妨,本王可是那小肚鸡肠之人,诸位大人该知道才是。”

  “但也正如刘大人所说,这些人,是真的以为本王施粥放粮、开仓济银,便觉得本王好欺负了啊。”

  “于国于民都大好的事情,岂是几个刁民鼓噪就能拦得住的?”

  “真当本王三岁小儿好糊弄不成?”

  “岂不闻天子一怒、伏尸百里?”

  “本王虽然还不是天子,但伏的尸却一点不少!”

  “张大人,你巡检司的刀,还利不利?可需要刘总兵或者常千户借把刀你用用?”

  “利利利!”

  朱至澍边说,张继孟的额头便开始见汗,尤其是最后听到朱至澍问自己手下的刀利不利,要不要借刘镇藩的刀和常千雁的刀给自己时,心中更是一颤!看書喇

  这哪是借刀自己,这是拷问自己啊!

  行不行,不行我就换人!

  换谁?刘镇藩南大营还有一万多兵呢;还有这常千雁是谁?锦衣卫千户啊!没想到殿下不露声色的便将其收服了!

  正如殿下所说,他不是个心慈手软、目光短浅好糊弄的人啊。

  既然锦衣卫都已经投靠,那自己和龙文光收了商行大户的钱、为这些人鼓吹之事,殿下肯定也知道了。

  不过,既然殿下并没有责问,只是问刀利不利,这就说明什么?说明殿下不打算清算自己,只要自己好好做事,这篇就算翻过去了啊!

  短短几个呼吸之间,张继孟便想清楚了其中关节。

  “鼓噪开衙仪式、裹挟王府官府,是目无王法呢?还是别有用意?”

  “来人,把这些鼓噪的不轨之人统统拿下,带回大牢严加看管!”

  “李大人,这事你负责,走了一个,你便自己顶上!”

  按察使司张继孟站起身,对着下面乱糟糟的一帮人大声呵斥道。

  随着他的下令,维持秩序的巡检司开始了行动,一队队的巡检司官兵从四面涌上,将那些鼓噪的最厉害的大户和商行当场便五花大绑,直接往巡检司大牢拉。

  同时张继孟对着身旁一位李姓副使下令,让他直接负责这事。

  这是因为他知道,这帮犯人还没到大牢呢,应该就有人托关系来捞人了,不安排个下属盯着这事,等殿下去大牢查人时,都不知道还能剩下几个。

  巡检司的人一动手,下面就更乱了。

  只不过不是鼓噪,而是哭爹喊娘!

  在绝对的暴力面前,只掌握了口嗨力量的商行大户,就是这么无力。

  甚至有几个蠢的商行和大户还在下面喊道:

  “龙大人、张大人,救救我等啊......”

  让台上的龙文光、张继孟脸色铁青。

  有几个眼力不错的巡检司官兵看出不对,抽出刀鞘便将这几个猪队友砸了个满嘴鲜血,这送人头还拉上队友的求救声才平息下来。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