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58章 军阵初成

第58章 军阵初成

  “赶紧起来,是本王错怪你们了,是本王的错......”

  朱至澍连忙弯下身子,想搀扶起血液流了一脸的张管事。

  但张管事却迅速的往后爬着退了几步,恳切的说道:

  “殿下不可如此,殿下是君,君如何会错,错的是小臣等人。”

  “是小臣未经殿下允许、自作主张了,请殿下责罚。”

  张管事再次叩首。

  “这该死的愚忠,把好好的两个人逼成了什么样......”

  “多么淳朴的人啊,北京城的人,怎么就忍心他们被异族如猪狗般屠戮?”

  朱至澍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人,被两人对自己的无条件的袒护深深的感动,叹了一口气后才说道:

  “好了,你们都起来吧。”

  “继续做事,还有很多伤员需要你们去照顾呢。”

  看着这才起来的两人,朱至澍不禁有些鼻酸,强忍着不让眼泪流下,转身便离开了伤病营。

  但朱至澍并不是就这样一走了之了。

  很快,一纸公文就下到了伤病营和城中的各衙门。

  “张管事,快和我们说说,这上面说的是啥啊?”

  一群伤兵围着额头包着纱布,双手颤抖、笑容满面、却又老泪纵横的张管事,看着他这羊癫疯一般奇怪的样子,好奇的问道。

  “啥?那是你们的造化!”

  “殿下仁义,除了发给你们的抚恤金和薪饷外,所有伤情较轻的、可以回去原来部队的,都可以回去;”

  “伤情重回不去的,由新成立的退伍军人管理司,安排进伤病营、巡城司、驿站、学院等官家衙门做事;”

  “每月还给你们发残疾钱,有什么不平事,可以直接去王府敲冤鼓!”

  “......”

  “纵观数千年,哪朝哪代像这样待过你们这群瘸子?”

  “纵观数千年,哪朝哪代有过这么仁义的王爷啊?”

  “我大明,中兴有望啊!”

  白发苍苍的张管事扑通一声跪下,对着王府的方向叩拜。

  满院的伤兵,在听到张管事的解读后,也知道自己后半生无忧了。

  这些面对凶悍的张贼先锋都没有过惧色的铁铮铮的汉子,原本暗地里不知道为前途未仆的后半生流了多少泪。

  在听到蜀王殿下对他们详尽的安排后,不由的再次泪涌如泉,一起跟着张管事跪下,对着王府的方向叩拜不止。

  “殿下仁义......”

  满城的伤兵跪拜自己的事情,朱至澍已经知道了。

  锦衣卫千户常千雁做的不错,不愧是能做到千户的人。

  拿了自己的钱粮后,很快就把半死不活的锦衣卫整顿的井井有条,许多有价值的情报,不停的送进王府。

  不只是成都城的。

  还包括南大门泸州的、东大门夔州的、北大门达州的、重镇重庆的......

  只要有锦衣卫百户所的地方就有情报。

  坐在王府里的朱至澍,清晰的知道四川发生的每一件大事,甚至比巡抚龙文光知道的还要多、还要清晰。

  “等下去领银钱五万两、布五万匹、粮草一万石。”

  “境内做的不错,但还不够,要再深挖一点,尤其是和盐、铁、酒有关的事情,不论是官员还是行商,都摸得透彻一点。”看書喇

  “还有,川蜀的豪强大户、文武百官也盯紧点,如果有勾结外部势力的,都记下来,但先别动手,也别暴露。”

  “记住,是所有的外部势力,明白吗?”

  朱至澍一边手不停的书写着,一边对着下面恭敬的常千雁说道。

  他写的是一份督察院的备忘录。

  眼下各件事情推进的都不错,吏治这一块,便也要开始着手准备了。

  只是吏治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得多加斟酌、细做规划、徐徐图之才是。

  “是,属下明白!”

  “若殿下没有其他事情吩咐的话,那属下先告退,安排殿下吩咐的事情去了。”

  常千雁没多做停留,识趣的告退了。

  只是告退的他抑制不住的欣喜。

  “深挖、盐、铁、酒、百官。”

  “殿下对我们锦衣卫,这是越来越倚重了,锦衣卫重回荣光、我老常出头的日子,终于来了!”

  而大力扶持锦衣卫,朱至澍也有自己的考虑。

  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最忌情报不明。

  不论是古代的各种细作奸细、还是现代的特工卫星,都是为了获取情报。

  大明这一块原本做的很好,现在却被自废了武功、自断了臂膀。

  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萨尔浒之战。大明的四路大军还未出发,详细的进军路线就已经呈到了努尔哈赤的案桌上。然后被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由此,满清势大难治。

  朱至澍就是要把这条手臂接上,而且他还想把这条胳膊练得又粗又壮。

  在他的设想里,督察院负责对内的贪腐、枉法等明面上的事件;

  锦衣卫负责对内勾结外敌、搜集情报等暗地里的时间。

  但这还不够。

  虽说攘外必先安内,但外部,才是朱至澍长远规划里最重要的内容。

  “传令,调狄云入王府,暂编入卫队,挂指挥衔,即日交接。”

  “是。”

  大门边的王和淡淡的应了一声,转身出门去了。

  很快便重新走了进来。

  作为随身内侍,伺候好王爷才是第一要务,这种小事,自然有下面办事的人去处理。

  “督察院、锦衣卫,还有一个叫什么好呢?”

  “王和,有个事要交给你......”

  朱至澍和王和一直在书房里细谈,直到子时,这场会谈才结束。

  第二天一早,朱至澍又来到了军营。

  第二批武器已经送到了。

  80杆火绳枪、80支长矛,还有一批一米多高、一人多宽的大盾。

  算下来,朱至澍的新军,一共接收了130杆火绳枪、长矛;再加上队列训练已经初具成效,可以开始军阵训练了。

  “列阵!”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朱至澍高举着手中的宝剑,斜斜的指向半空。

  原本混乱的一团人,在朱至澍的口号中迅速奔向各自指定的位置。

  大半个月来的刻苦训练,已经将找位置、成队形、列军阵刻在了每一个人的骨子里,哪怕半夜正在熟睡,只要有人在耳边喊一二三四,这些人都会迅速从床上爬起来开始列阵。

  不到20秒,军阵就已列成。

  40名举着大盾、80名举着长矛的前排士兵在前、120名扛着火绳枪的士兵在后。

  整整240名黝黑的士兵,呈6个横队、站的整整齐齐,目不斜视的看着前方。

  不论是横队、竖队还是斜线,都整整齐齐,一丝不苟,就像一个整齐的豆腐块。

  “御!”

  “万胜!”

  朱至澍再次下达一道命令。

  大盾砸立在地上、大盾手身体半屈,紧紧的顶着大盾;

  前两排长矛手将手中直立的五米长矛开始放平、双手紧握夹在腰间、直直的对着前方,腰部下沉、双脚前后站定、微微弯曲蓄力。

  每一名长矛手都目不斜视、眼神凌厉坚定的盯着前方,仿佛杀父仇人当面;

  后三排火枪手则放下扛在肩膀上的火绳枪,从腰间的布袋里掏出定装火药,咬破最上面的油纸后倒进枪管中开始装填,不到20秒,装填便完成。

  然后第一排火枪手举起火枪,向前方瞄准,后两排火枪手则做好轮替的准备。

  瞄准的时候枪口微微上抬,这是因为远射,上抬呈弧线,可以增加射程。

  就和后世的机枪远程压制时,也是上翘枪口打弧形弹道一样的道理,增加射程的同时,下落的子弹一样有足够的杀伤力。

  而前排的大盾手、长矛手因为下屈蓄力的关系,正好比后排的火枪手矮一个头;而且挑选时,也特意挑选身高体长的人任火枪手、较为矮壮敦实的人做大盾手、长矛手。

  这样做,既保证了火枪手射击的视野射界不受影响,也使得大盾手、长矛手重心更稳,更扛冲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