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胜

  “当今的蜀王朱至澍,乃是上任蜀王朱奉铨的嫡长子,今年二十过七。”

  汪兆麟拿出一本小册子,在气氛凝重的大帐内开始给众人念道。

  “据前些日探子传出的消息,现蜀王风评一般,为人嗜食好色、昏聩无能;前些日子成都城的巡抚龙文光问其借钱粮守城,他都说府中没钱,要钱的话只有把王府卖了。”

  “如此种种,可见这朱至澍,和其他的藩王一样,就是个混吃等死的硕鼠。”

  “哈哈哈,果然,整个大明的藩王都是这样的蠢猪。”

  “不过也好,把钱粮给我们保存好了,等进了城我们好直接搬,省了我们找的功夫。”

  平东将军,历史上张献忠建立大西国后的平东王孙可望,听完汪兆麟的介绍,不禁击掌而起,大笑道。

  不少文武官员也跟着笑了几句。

  但张献忠没有笑,李定国和刘文秀、汪兆麟等,也没有笑。

  看到张献忠没有笑后,众官员很快就停了下来,气氛更凝重了。

  “大前日攻城,也是艾能奇的主攻,一鼓就上了城墙,要不是那场大雨,成都城怕是顷刻可破,伤亡也不过数千。”

  “但今日,却三鼓仍未上城,上城后也迟迟不可破,伤亡超过两万。”

  “兵还是那些兵,将还是刘镇藩,只不过多了面蜀王旗而已,打起来却完全像是两场仗。”

  “你们觉得这是个正常现象?”

  “可望,你是老大,你先说。”

  被张献忠直接点名的孙可望顿时心头一沉,暗骂自己不应该大笑的,没事做那出头鸟作甚?笑个锤子啊?

  但是被点名后又不能什么话都不说,只能硬着头皮顺着张献忠的话说道:

  “义父所言极是,的确不同寻常,至于哪里不寻常,儿臣还未想到。”

  “你倒是个光棍样。”

  “定国,你是老三,平时你比老大老二也机灵些,你来说说。”

  张献忠也没有生气,随手又点了李定国的名。

  安西将军、历史上的安西王李定国,一个外表刚毅俊朗的年轻男子站了起来,沉思了一会后才说道:

  “诚如义父所说,的确不正常。”

  “大前辈这刘镇藩是什么水平,我们已经讨教过了,不过尔尔。”

  “今天却这么难打,不能排除是蜀王旗的原因;但依据汪大人说的,又不太像,还是要城内的探子传出更细致的消息才能定论。”

  “儿臣说完了。”

  “嘁,还不是和我一样,什么都没说。”

  李定国坐下去的时候,听到了孙可望轻声的一句嘲讽。

  这嘲讽轻声到张献忠听不见,但李定国却听得很清楚。看書溂

  但是李定国仿佛没有听到,仍旧自顾自的坐了下去。

  之后张献忠又问了抚南将军、历史上的抚南王刘文秀,外表俊秀的刘文秀回答也和李定国差不多。

  “听到了吧汪兆麟,都说要城里的探子赶紧传来最新的消息。”

  “你拿着前几日的消息糊弄鬼呢?”

  三位义子都说完后,张献忠又转向汪兆麟,虽然没有苛责,但是语气中的不满,大帐中的每一个人都听得出来。

  “臣知道,臣已经在和城内的探子联络了。”

  “只是前日起,城中的戒备严了很多,探子们已经三天没有新的消息传出来了,估计需要些时间。”

  汪兆麟额头上溢出细密的汗珠,有些战战兢兢的说道。

  “怎么做是你的事,我只要结果,你速速去办妥。”

  “先吃饭吧,申时一刻,文秀你带人,再去试试水。”

  “南城和北城地形都不好,摆不下大阵势,大规模进攻只能是东城,我们这样认为,城里也会这样认为。”

  “可望和定国则继续在南北两城佯攻,麻痹他们。”

  “等时机一到,未尝南北两城不会是突破口。”

  “是!”

  随后,大帐内响起了窸窸窣窣进食的声音。

  ......

  和气氛凝重的大西军大帐不同,在成都城内的一处大院里,朱至澍和龙文光、刘镇藩、张继孟三位大员,以及官军中所有游击将军(约等于团级,管辖千人)以上的军官一起会餐。

  足有50余人,摆了七八桌。

  “来,今日本王以茶代酒,感谢各位将军们,为成都城的百万黎民百姓、为本王流血流汗!”

  “大明万胜!”

  所有人站了起来,高呼着口号,饮下了杯中的清茶。

  下午可能还有大战,所以朱至澍下令禁酒。

  但是茶水、肉汤、米饭、好菜管够,算是弥补了没有酒的缺憾。

  “今日大家的表现都很好,本王非常的满意,待大战结束后,本王再论功行赏,绝不小家子气。”

  “今日大家且放开了吃喝,不用在本王面前装斯文,都是糙汉子,就该大口吃肉、大碗喝汤,吃饱喝足才有力气杀贼!”

  “本王先给大家打个头,来,喝了这碗汤、吃了这口肉,下午再杀贼!”

  朱至澍左手端起桌子上盛满了油腻肉汤的海碗、右手抓起一块羊腿肉,一大口汤、一大口肉。

  真正的丢掉了身为王爷的斯文,做起了糙汉子的表率。

  在朱至澍的亲身示范下,在场的50余位高级军官也放开了,纷纷有样学样,端起了汤碗、抓起了肉排。

  只有身为文官的龙文光和张继孟端坐着,看着这有辱斯文的一幕,哭笑不得。

  身为文人的他们,终究是没拉下那个脸。

  而这一幕,在城中所有的兵营上演着。

  蜀王府为首,一家家大户扛着汤锅和肉桶,大米饭更是一盆又一盆的端进一处处兵营,给所有的将士们都递上了一碗油腻肉汤、一块带骨肉排、一碗白米饭。

  很多士兵吃着吃着就哭了,泪水止不住的哗哗直流。

  他们都快忘记肉的味道了,甚至不少人这辈子是第一次吃上肉。

  而每一座兵营,都有蜀王府的书办们在宣传朱至澍的政策:

  “蜀王殿下说了:尽管吃、尽管喝,吃喝饱了才有力气杀敌;吃喝不饱的和我等说,我等是蜀王府的书办,我等给你们做主。”

  “蜀王殿下还说了:记住自己砍下了几颗敌军的头颅,战后论功行赏;赏罚不公的和我等说,我等是蜀王府的书办,我等给你们做主。”

  无处不在的宣讲,不但将朱至澍的印象深入到了每一个将士的脑海中,也最大的保护了底层士兵的权益。

  没有王府书办的监督,朱至澍觉得这些将士能拿到一半的权益都算烧高香。

  大明的制度,上上下下烂透了。

  午膳就这么过去了,朱至澍尽最大能力让每一个将士都吃饱喝足了,问心无愧了。

  此时朱至澍和三位大员,已经在一处堂内就座,开始对上午的战况进行汇总分析。

  “上午的大战,我方共计战死将士一千七百余人,其中把总军官5人(管辖300人,相当于营长),百总军官17人(管辖100人,相当于连长),未有更高级军官;”

  “轻重伤共计两千六百余人,其中把总军官12人,百总军官26人,约三分之二救治后可回军服役。”

  “损坏投石车三架、火铳三百二十杆,其余不计。”

  “缴获刀枪斧锤超过2万,但最有价值的还是一万五千余具甲胄,其中经过修复后可马上投入使用的约一万三千余具。”

  “贼军授首计两万三千余,还有约一万的贼军逃逸,但其中也不少带伤。”

  军中的佥事将汇总数量大致的给几位介绍了一番,还给每人贴心的送上一本详细记录的小册子,方便查阅和记忆。

  “大胜啊!”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2.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3.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4.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5.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6.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7.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8.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9.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0.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1.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2.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3.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4.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5.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7.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8.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9.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0.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1.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2.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3.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4.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