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红楼大无赖> 第八百四十七章 贾天祥赈灾下衮州(一)

第八百四十七章 贾天祥赈灾下衮州(一)

  相比于青州和济南,衮州府最大的好处就是交通便利——运河直通济宁州。

  由济宁州下船东行不过百里便是衮州府治滋阳县。

  滋阳往东便是曲阜、泗水,往南则是邹县。

  由北通州登船南下,在运河上行驶三日后,贾瑞带着人来到了沧州。

  登案已是半晚时分,早有沧州知州刘国秀带着通判、主薄、典史等一众大小官吏在码头上迎候了。

  看着一身城管军制服扎着皮带的贾瑞带着一群同样装扮的背着火枪的大汉调下舢板案上的人都有些好奇。

  贾瑞最高的官职是节度使,又是超品一等公,可不是刘国秀一个五品知州敢怠慢的。

  于是刘国秀带头众人皆跪倒拜道:“下官参见宁国公!”

  “刘大人和诸位大人快平身,无须多礼。”贾瑞虚扶了一把说道。

  他倒也不想同一个从五品的小官为难,毕竟还得从沧州带走五万石粮食呢。

  众人才起来,刘国秀便恭恭敬敬的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请国公爷往州衙安置,下官已备好了酒席给国公爷接风洗尘。”

  贾瑞虽不爱做轿,也没有驳刘国秀的面子,坐上轿子带着王向许岳等人虽刘国秀等人往州衙去了。

  至于永康帝调拨给自己的两千京营则是就在码头附近安营扎寨。

  这也是贾瑞不愿意带几百上千人的原因之一,吃住行都是麻烦。

  先茶后酒的招待,贾瑞席间便问道:

  “刘州牧(对知州的尊称),本官此次奉旨去衮州赈灾,要在沧州常平仓调五万石粮食,想来周牧已经得到旨意了吧?”

  刘国秀脸上便有些不自然,拱手道:

  “回国公爷的话,已经收到了,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贾瑞便说道:“甚好,那就麻烦刘大人让力夫连夜装船,我明日一早就要启程南下。”

  酒菜吃罢,又端上茶来吃,寒暄客套了几句,刘国秀朝人使了个眼色,不一会儿便有两个人端着红绸盖着的两个木盘进来。

  刘国秀陪着笑说道:“国公爷初到沧州,下官本该好好尽地主之谊,怎奈沧州地瘠民贫,也没有什么特产土仪。这里是下官一点孝敬,还请国公爷笑纳。”

  贾瑞也没看,估摸着这两个盘子被托举着的分量也没多少银子。

  他虽然看不上这点钱也不想做出一副清官的样子去得罪人,只是笑了笑说道:“刘大人费心了。”

  又尬聊了几句贾瑞也不想再啰嗦了,便说道:

  “刘大人,若是没有别的话说就请让人将粮食装船吧,不用陪我,我自便即可。”

  “是,是……”刘国秀嘴里答应着,脸上却显出为难之色,脚也不肯挪地方。

  贾瑞便问道:“刘大人还有什么话说?是常平仓有什么不妥吗?”

  刘国秀咬了咬牙狠心说道:“回国公爷的话,下官该死,沧州常平仓……粮食不足五万石……”

  “有这等事?差多少?”贾瑞听了这话眉头就拧了起来。

  偌大一个州,常平仓居然连五万石粮食还不够?常备粮人均不到五斤?

  这要是赶上个旱涝蝗灾用什么抑制粮价赈济灾民?

  山东几个州府是不是也都是这种情况?

  刘秀也不敢坐着了,跪倒在地说道:“差两万石,下官不敢将实情回报朝廷,还请国公爷通融通融……”

  “两万石,你让我拿什么通融?老子是去赈灾的!粮食呢?可是被你私吞变卖了?”

  刘国秀忙说道:“下官不敢,国公爷息怒,下官有下情回禀!”

  “你说!”

  刘国秀这才战战兢兢的解释起来。

  之所以这常平仓中粮食不够,一则是要到了收新粮的时节,陈粮半数都已出仓。

  二则是因为今年沧州许多村子都试种了土豆,而常平仓按照旧例只收谷、稻、麦等易储存的作物,故而今年新粮收得也少。

  贾瑞这才明白,原来这事也不怪刘国秀,因把语气也放缓了说道:

  “你起来说话吧。既是有难处,一开始就该说!

  推广土豆也是国之重事,若是常平仓不收势必会打消农户种土豆的积极性。

  这些事你应该早就写折子奏鸣天子,非要拖到现在!”

  刘国秀站起来一脸便秘的表情说道:

  “国公爷,下官不过是个从五品的小官,哪儿有上书奏事的荣耀?”

  贾瑞想想也是,自己天天被永康帝骚扰就觉得是个人都能和皇上说过话了,却没想到大多数外放的这些知县知府知州根本都没有和皇上答话的机会。

  想到此处便说道:“日后若有什么涉及民生之事可以写信往宁国府里给我!”

  刘国秀听了受宠若惊,自己这是抱住了宁国公的大粗腿了?忙叠声答应。

  贾瑞却说道:“常平仓不收土豆也不是个事,不过我这会子不得空理会。

  既然粮食不够,就有多少给我装多少吧。

  回头我写折子给皇上让他再从别的地方调集点过来给沧州填补。

  至于土豆么,你给我使劲收!有多少收多少!

  沧州收完了就整个河间府给我收!河间府知府是谁?”

  刘国秀答道:“府台(知府的尊称)大人是王一兴王大人。”

  贾瑞道:“知道了,我会跟他打招呼的,收土豆这事便由你负责了。

  收上来一定数量了就给我装船运送到济宁州去。

  若是收得多了,少不得赈灾里头有你一件功劳!”

  刘国秀听了心中大喜,忙说道:“国公爷吩咐下关定当尽心竭力,不敢怠慢!只是还有一事……”看書喇

  贾瑞道:“说罢。”

  刘国秀小心问道:“据下官所知,这土豆可不比稻谷,每亩产量都有八·九石。

  若是一等丰沃之田,竟有超出石一二石的产量,虽然土豆价格低一些。

  若是都收了只怕也要一笔不小的银子啊。

  却不知该动用哪一项银子?还请国公爷示下。”

  贾瑞想了一回便说道:“我这次带的赈灾银子也不多,先给你留下两万两你先应急。

  余下的么,沧州可有皇家银行的分行了?”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