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唐之超级军火商> 第776章 这就是先见之明吗

第776章 这就是先见之明吗

  看着远方的山脉,思量片刻后,方二向王玄策道。

  传令,让刘猛带三师绕过四峰,每隔十里,留下十人,建立对讲机联络点。

  给我摸清楚,这片山中,究竟藏了多少人!

  你带特战队过去充当先锋!

  是!

  王玄策敬礼告退,带着特战队走下了山顶。

  李世民此刻已经带着李绩和刘弘基二人向书院那边走了过去,牌坊上的李孝恭眼角的余光看到他们三人后,纵身从上面跳了下来。

  然后走到李世民面前躬身行礼:臣,参见皇上!

  免礼,战况如何?李世民将他扶起随口问道。

  不过是一些乌合之众罢了,来多少都不是问题。李孝恭随手将冲到身旁的贼人一枪打倒后,不屑的说道。

  李绩和刘弘基拱卫着李世民,近处的山贼听到了李孝恭刚刚的称呼,正发了疯的向这边靠近。

  贼就是贼,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拼杀起来,靠的不过是那三分血气罢了,莫说是李绩和刘弘基这种久经战阵的老将,便是护在李世民身边的玄甲军都能以一当百!

  所以,对于眼前的这些贼人,李世民丝毫没有放在心上,而是看着李孝恭问道。

  可曾有孔家人露面?

  回皇上,说来也奇怪,这里可是他们的根基所在,从臣和安之上山以来,除了一些书生外,并未见过孔家的人。

  那就快些结束这边的事情,朕也是时候去孔家拜访一下了。

  李世民在说话的时候,目光看着曲阜的方向,一丝凛冽的寒芒在眸子中闪过。

  此事过后,大唐再无世家!

  千年世家,百年王朝,呵!

  朕就不信这个邪了!

  有了三千玄甲军和一万中央督护军的加入,原本就一面倒的战事,碾压的更加彻底。

  从原本李孝恭带人在山顶以逸待劳,到后面顺着山顶自上而下的迎击,山贼开始出现溃败。

  书院里被绑着手脚的那些书生听着越来越远的厮杀声,被搜出袖弩的那八人相视一眼,从彼此的眼神中都看到了不甘。

  为什么!

  只是杀了一千押送国债的官员而已,为何会引得李世民亲自前来讨伐?

  这不儒学!

  按以往的记载来看,哪怕是官兵被杀,也不过是府军出动走个过场,而那些记载,也只不过是普通山贼作乱罢了。

  难道,李世民真的就不在乎天下书生的看法吗?

  而被李世民点名跟来的百十名言官,此时在山下被玄甲军们寸步不离的盯着,想要上山看看,却被堵了回来。

  皇上有旨,好好待着!

  玄甲军丝毫不客气的拒绝了他们想要上山的请求。

  完了!完了!完了啊!

  毛明达瘫坐在地上,看着从山顶流下来的血水,满脸的沉痛。

  皇上怎么敢!他怎么敢对尼山书院动手!

  何至于此啊!剿匪都剿到了尼山之上,有辱斯文,有辱圣人啊!

  千年的传承,此地何时受过刀兵之灾!

  造孽!造孽啊!我等皆是圣人门下,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圣地被糟践,还有何颜面苟活在这个世上!

  血、血、这么多的血,这是有多少同门被屠戮!

  儒家乃是帝国根基,皇上这是被小人蒙蔽了心神,自绝根基,国将不国,天下板荡呐!呜呜呜~~~

  刚走下半山腰的李世民就听到了下方哭嚎声一片,静静的站在那里听了一会儿,发出一声冷哼后,又回到了山顶。

  一群只会耍嘴的家伙。

  用安之的话说,他们只会耍嘴,他们就是棒槌!

  一群棒槌!

  自绝根基?

  真特么以为大唐离了你们这些棒槌就玩不转了?

  简直就是扯蛋!

  传承了千年,连个啊哦鹅都没整明白,净琢磨着怎么勾心斗角了,连武夫都不如!

  至少武夫还知道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还特么鸡兔同笼,朕活了这么多年,就没见过哪个百姓把鸡和兔子装在一个笼子里!

  也就是这些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玩意儿能写出这种题目来!

  山顶上已经恢复了平静,四处流淌的鲜血,在夫子像的脚下汇聚,将脚底染红。

  这情景和儒家崛起的经历是多么的相似,诸子百家,因儒而亡,圣人也是踩着鲜血被供奉为圣。

  相传圣人八尺有余,拳头都有沙锅大,能文亦武。

  看看如今的儒家子弟,真动起手来,还不如那些在野的书生!

  方二站在圣人像前,口中喃喃低语。

  李孝恭却在一旁反驳道。

  不要一杆子打翻一船人,这尼山上的书生并不能代表全天下的文人。

  你手下的王玄策、薛仁贵不都是能文武?

  再有,卫国公李靖,也是文武双全的大将。

  这样的人杰,朝中还有许多,要不要老哥给你一个个介绍?

  正走过来的李世民也忍不住开口道。

  孝恭说的对,书生,不一定就是儒生。

  你眼前的茂公就是例子。

  皇上过誉,臣愧不敢当。

  李绩连连摆手,一脸不好意思的说道。

  他原名徐茂功,李渊赐姓李,可是唐朝的三代老臣,深得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位君王信任。

  按正常历史发展,将会在27年后参与《新修本草》的编撰,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

  谦虚过后,李绩补充道:皇上方才所言不错,书生,不一定就都是儒生。

  《诗经》、《列子》、《韩非子》。

  《吕览》、《易经》、《淮南子》。

  《吴子》、《六韬》、《尉缭子》。

  《惠子》、《宋子》、《尹文子》。

  这些还只是先贤流传下来的一部分著作,和儒家可没半文钱的关系!

  自孔圣之后,儒家还有什么好的经典吗?简直就是屈指可数,他们已经在固步自封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儒家独大,没了对手之后,要么儒家自己败亡,要么带着这个世界一起败亡!

  带着这个世界一起败亡!

  此言一出,原本和李绩并无多少交集的方二,瞬间他对充满了敬佩。

  这句话,将会在今后的历史上,验证无数次!

  这就是先见之明吗?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