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唐之超级军火商> 第731章 缺粮三百万石

第731章 缺粮三百万石

  各道州府,都在说旱情已经有了苗头。

  这两日,送来的折子上,尽是一些报灾的说辞。

  言称去岁虽有准备,但远远不够。

  朕今日召集你们过来,就是商议一下,如何面对接下来的旱情。

  李世民说完,一脸不爽的看着杜一阳。

  杜工部,朕想问问,各地兴修的水渠、水库如何?

  去岁大雪,可曾积蓄了水源?

  杜一阳连忙解释道:回皇上,自去岁方郡公示警后,臣便调动了所有登记在册的工匠,征集五十万役夫日夜不停的赶工。

  也确实趁着年关大雪存了一些水源,可臣估计,这些水远远不够解决旱情的。

  这是客观事实。

  杨广修大运河用了多少人?五百多万!

  干了多久?六年!

  在这个全靠人力的时代,要搞大工程,就是这么难。

  别扯这些,朕就问你,工部用了这么多人,花费如此之大,今岁能有什么效果!

  朕只要结果!

  李世民不耐烦的追问道。

  回皇上,若是真如方郡公之前所言应验,今岁夏收,至少减少七成!

  杜一下额头渗出了豆大的汗水,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啪!

  李世民怒了,抓起御案上的茶杯猛的砸在地上,碎片四溅。

  七成!

  动用五十万役夫,花费超百万贯,你竟然告诉朕,还要减产七成!

  朕要你这工部尚书何用!

  皇上息怒,距离夏收还有两个月,兴许会有转机。

  杜如晦连忙在一旁劝道。

  房公,你掌管户部,朕问你,如今粮价几何?库中存粮有多少?

  若当真减产七成,可能拿出足够的粮食赈灾?

  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把心思放在那莫须有的转机上,不是一个明君该做的事情。

  李世民要,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回皇上,臣昨日问过粮价,米麦每石一贯五百钱,粟、黍、稷每石一贯二百钱,价格比半个月前足足涨了三成。

  天下十道,旱灾最喜其五。

  关内、河南、河北、陇右、山东。

  剩余五道不计,单单这五道,就占据了全国六成人口,近九百万民众。

  百姓家中的余粮最多也只能支撑到夏粮收获,到那时,哪怕皇上下旨夏粮颗粒不取,减产之后的收获,也不过是够百姓们支撑上两个月罢了。

  如此一来,赈灾加上秋粮种子,至少需要四百万石粮食。

  眼下国库除去红薯之外,仅有存粮一百万石。

  嘶~~~

  房玄龄话音一落,殿内的大臣们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三百万石的缺口!

  李世民也傻了,他想过会缺粮,但没想过会缺如此之多!

  没粮,就只能买了,于是便向房玄龄道。

  那就快派人,去江南、去淮南,无论如何,在夏粮收获之前,把这三百万石的缺口找补回来!

  皇上!国库没钱了,开春之后,各督护府改制、营造,加之学堂兴建、兴修水利,已经把户部掏空了!

  房玄龄摊开两手,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小子,你认下的一千万贯国债,可曾筹够?

  户部没钱,李世民就盯上了方二。

  方二一脸尴尬,这事儿,他交代下去之后,转过头就给忘了。

  回皇上,臣也不太清楚,要不,把长安总行的行长召来问问?看書溂

  准了!

  听到李世民应允,方二走到殿外找了个禁卫,让他去长安银行把马鸿运叫过来,然后便又回到殿中候着。

  就在这时,魏征突然出列看着房玄龄问道。

  房公,魏某好像记得去岁的红薯收获了近二百万石,都收入国库了吧?

  确有两百万石,但,这是秋粮的种子,万万不敢动用。

  皇上,这些红薯,可是用了足足三年的时间繁育出来的,只需今年再繁育一次,便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万万不敢拿去赈灾便用啊!

  一说到红薯,老房瞬间就急了。

  这些,可是他存的命根子!

  李世民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魏征一听国库有粮,便朝李世民拜了下去。

  皇上!臣请开仓,取薯种赈灾,如若不然,两个月后,九百万民众将食不果腹,流离失所!

  房玄龄瞬间就急眼了,手指着魏征的鼻子直接吼了起来。

  魏征!眼下大旱,更需要留下这些红薯作为秋粮种子,此物耐旱,乃是旱年首选!

  若是把这些拿去赈灾,秋季再旱,怎么办?

  又一人出列:房公,臣以为,魏公言之有理,天下大旱,江南各道恐一时间也凑不齐如此多的粮食。

  而且,把这些地方的粮食都采买回来,谁能担保南方不会干旱?

  臣附议!请开仓放薯~~

  臣附议!

  臣附议!

  一时间整个两极殿内,都是奏请李世民放出薯种赈灾的请求。

  房玄龄急的满头大汗,可是无法反驳,吭哧吭哧的喘着粗气,手指着众位大臣。

  你~你~你们简直就是鼠目寸光!

  没了这些红薯,不知又要几年才能繁育回来!

  若是明年,再有旱灾,到时候,拿什么出来!

  骂完了之后,突然一指方二:方郡公,这些红薯可都是你的心血!

  你总不能任由这几年的付出,被一场旱灾就给消耗完了吧?

  方二:......

  这特么,该说你是老抠呢,还是老抠呢?

  尼玛,从去岁秋收,红薯就交归了户部,方家庄也只是留一些自用罢了。

  放就放呗,大不了再繁育就是,干嘛这么死犟死犟的?

  可是看到死死盯着自己的房玄龄竟然急的眼角都湿了,竟然莫名的感觉这货身形突然高大了起来。

  也是,红薯又不是他家的,这么维护,还不是为了天下百姓?

  既然如此,那就想办法解决这三百万石粮食就是了。

  于是便上前一步,朝李世民拱手说道。

  皇上!莫要再为难房公了,这三百万石粮,小子来想办法。

  唰~!

  此言一出,全场寂静!

  文武百官们不敢相信的看着方二,这家伙,他怎么敢!

  那可是三百万石,三亿六千万斤!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2.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3.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4.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5.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6.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7.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8.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9.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0.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1.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2.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3.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4.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5.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7.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8.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9.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0.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1.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2.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3.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4.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