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唐之超级军火商> 第94章 高炉起尉迟回朝

第94章 高炉起尉迟回朝

  赵虎和孙周每人教一个。

  很快,两个家伙就学会了。

  玩的很嗨。

  最后每人非要带一杆火枪回去。

  这方二哪能同意。

  许诺了二人可以随时过来玩后,两个家伙才算是作罢。

  回到方家庄,给长孙冲拿了银子之后,二人留下吃了一顿饭便离去了。

  走的时候,长孙冲甚至还有些恋恋不舍。

  铁料已经到了,炼钢就可以开始提上日程。

  下午的时候,方二在作坊里,开始挑选用来制作高炉的材料。

  他取出了矿业百科全书,对着赵虎他们之前寻找回来的各种粘土,进行一一比对。

  比对之后,这些样品里面,还真有合用的。

  那就是高岭土。

  这是一种白色的粘土,熔点高达一千七百多度。

  而钢的熔点只有一千五百度左右,用高岭土做耐火砖,足够了。

  问了赵虎才知道,在距离方家里七八里路的地方,有一个小山包,全是这种土。

  用了一下午的时间。

  方二带着卫队,用牛车,弄了足够多的高岭土。

  次日一早,便开始下手制作高炉了。

  把高岭土制成了耐火砖胚,一上午的时间,就阴干成形了。

  在铁匠作坊中间的空地上,挖了一个直径五米,深一米的圆坑。

  圆坑里铺满了耐火砖,用来当做地基。

  然后,木匠作坊那边正在收尾的泥瓦匠们,被叫了过来。

  在方二的指挥下,一个直三米、高五米的Omega;形的高炉,被建造了出来。

  在高炉的旁边,用系统兑换出来的工字钢,搭建了一个同样高的上料台。

  整个炉子,从上到下,按炉内温度区间,分成五个部分。

  最上面是炉喉,温度到了这里只有两百度左右。

  炼钢的原料就是从这里投入进去的。

  往下是炉身和炉腰,温度在这里分别在五百度和八度百左右。

  越往下,温度越高。

  炉腹位置在距离地面一米到一米五之间的这个位置,温度最高,在理想的状态下,相以达到一千四百到一千八百度之间。

  再往下就是炉缸,这里留了两个口,分别是出料口,稍低一些,高一点的是排杂口。

  随着钢料的溶化,里面无法被汽化的一些杂质,会慢慢的浮到钢水上面,打开排杂口,就可以让杂质流出来。

  一切弄好之后,还不能直接炼钢。

  因为用的砖都是刚刚阴干的,方二为了省事,也没去特意的建砖窑。

  就直接在高炉里开火,从内向外的烘烤。

  炉子里的火焰,持续了一天一夜。

  耐火砖随着温度的变化,也慢慢的发生了变化。

  从灰色的泥胚,变成了赤红色的真正的砖块。

  等到炉子里的温度彻底的降下来,都已经是第三天了。

  把里面的灰烬清理干净。

  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

  将准备好的木炭、生铁锭、石灰石投入高炉中。

  点燃木炭,把顶上投料口的盖子合上。

  随着木炭的燃烧,盖子上预留的烟口,开始向外飞出一条黑色的烟龙,直上云霄。

  因为是第一次炼钢,各种数据都需要慢慢的摸索。

  方二便一直守在作坊这边。

  长安城,热闹非凡。

  尉迟敬德父子终于押着俘虏回来了。

  长安城外,渭水桥上,李二带着一众大臣,早早的便在这里等候。

  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

  李二在做着截然相反的事情。

  当然,这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的事情。

  尉迟敬德带着人马,从远处浩浩荡荡的走来。

  后面押着大量的俘虏。

  三千精兵,押着两万俘虏的场面,惊呆了守在这里想看热闹的民众!

  尉迟将军真厉害!三千人,打跑了颉利不说,还抓了这么多的俘虏回来!

  我还以为这次咱们又要遭兵祸了,没想到竟然打赢了!

  是哪,前两天听到消息的时候,我还不敢相信呢!

  这么多的俘虏,估计朝廷会当成奴隶发卖吧,不知道能不能拿出一部分钱来救灾,这旱灾,真是要了命了。

  谁说不是呢,你看这地里的谷子,全都死掉了,颗粒无收啊!

  一群看热闹的民众,说着说着,就从战事说到了旱灾上面。

  他们丝毫不知道,自己无意中的话,都被人群里的探子给记录了下来。

  臣,见过皇上,托炸药包的福,和将士们用心,总算不辱使命!

  尉迟敬德到了渭水桥头,翻身下马,向李二交差。

  好!好!好!敬德果然还是朕的依仗!

  李二上前,拍着尉迟敬德的肩头,连声的夸赞,然后又把目光投向了他身后的尉迟宝林身上。

  宝林也是好样儿的,这次能射杀一个首领,当赏!

  随后又对其余将领一番夸赞。

  这些人听着李二的话,心里都美滋滋的。

  场面戏做完之后,班师回朝。

  东宫。

  尉迟敬德亲自口述了一遍泾阳之战的经过。

  文武大臣们原来已经从捷报上知道了一些,可听到尉迟敬德又一次的讲述。

  越发的知道这次胜利的来之不易。

  皇上,臣有个请求!

  尉迟敬德跪倒在地,对着李二说道。

  敬德起来说话。

  李二看他严肃的样子,也坐回了龙椅上。

  此次能够大胜,多亏了炸药包和那迷雾手雷,方安之立下如此大功,臣请加封!

  尉迟敬德并没有起来,继续跪着说道。

  你且起来,此事朕已经让各位爱卿商讨了,克明,你们可有结论?

  李二把目光转向杜如晦。

  克明,正是他的字。

  回皇上,臣以为,此等功劳,古之未有,日后再有战事,总不能一直加封,因此,臣建议直接给方校尉连升三级,日后不再因此事加封。

  杜如晦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李二没有发表意见,摸着他的山羊胡子,看着其他的大臣。

  臣,觉得可行。

  房玄龄也站出来,支持杜如晦道。

  皇上,之前给方安之的封赏是从八品上御武校尉,连升三级也只是从七品下的翊麾副尉,相对于炸药对于我大唐的重要性来说,有些拿不出手了。

  李靖有些不满意的看着房杜二人。

  他是大唐军神!

  对这种能够左右战局的东西,比房杜这种谋士更能明白它的重要性。

  臣同意药师的意见,翊麾副尉确实有些拿不出手。

  尉迟敬德突然插了一句话。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