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秦鬼谷,让你纵横没让你统一> 第626章 来自明珠夫人的试探

第626章 来自明珠夫人的试探

  有句话说得好,女人喜欢换衣服,男人喜欢脱衣服。

  百香殿内,曹超正无趣地打量着四周。

  明珠夫人留下一句本宫要去更衣,便扔下了他径直离去。

  这一去就是两刻钟,真是无聊透顶。

  曹超就想不明白,明明男人脱衣服只需要三几下,为什么女人穿衣服就要用三十几分钟。看書溂

  难道这是性别的错?

  他始终悟不透。

  所幸又等了几分钟,身后便传来那道熟悉且富有节奏的脚步声。

  “哒哒哒~”

  脚步声从后殿响起,曹超如闻仙音,顿时扭头望去。

  只是一眼,便差点鼻血狂喷。

  又是那件薄薄的黑色蕾丝纱衣,娇俏曼妙的身姿,夸张惊人的曲线。

  特别是那白皙如雪的肌肤在烛光之下若隐若现,简直是勾人心魄。

  配合那精心打扮的步摇,那完美无瑕的雪峰,以及那纤纤柳腰。

  走起路来一摇一晃地,极富节奏感。

  每一步都带着某种诱人的韵律,让人目眩神迷。

  咽了一口唾沫,曹超连忙起身,朝明珠夫人行了一礼。

  “贫道见过夫人。”

  一股幽香扑鼻而来,只见明珠夫人挥退了侍女,这才踩着猫步摇摇晃晃地走到曹超跟前,媚声说道,

  “道长,本宫漂亮吗?”

  “……”

  曹超闻言只觉喉咙一阵发紧。

  此女实在太凶,他有点把持不住。

  要不是还有侍女在场,他当即就要拔剑而起了。

  这个世上是不允许有这种级别的妖孽,就让贫道收了你吧!

  得亏他还有三分理智,知晓这剑是不能轻易拔的。

  一旦出鞘就要见红。

  所以虽然动心,但脸上的表情仍旧平静,缓缓说道,

  “正所谓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

  “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在我道家看来,相由心生。”

  “哦?”

  明珠夫人略一蹙眉,脸上露出意外之色。

  她刚才可是动用了媚术,还借助了身上的香气让效果加倍。

  一般人早就中招趴在地上跪舔了,然而此人却仍旧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丝毫不为所动。

  想到这,黛眉越发收紧,忍不住又仔细地打量起了面前之人。

  他究竟是如何抵抗得住自己的媚术?

  不行,我一定要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一刻,明珠夫人对曹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一双狭长的美眸瞥向不远处的侍女。

  侍女顿时会意,连忙低头退出大殿,还很贴心地关上了殿门。

  随着殿中光线渐渐暗淡,明珠夫人拧着纤腰朝曹超走近几步。

  接着伸出一根如葱般玉指,轻轻刮了刮男人的手臂,就像情人之间的打闹。

  见男人只是下意识缩了缩,那狭长的眸子微微眯起,媚笑着说道,

  “道长还没有回答本宫的问题呢~”

  刚才出手试探,此人身上居然没有一丝真气的反应,可见这人应该不懂武艺。

  但一个不懂武功的普通人,又是如何抵挡得住她的媚术?

  这让明珠夫人感到越发好奇。

  要是今天不能搞清楚这个问题,她是绝对不会放对方离开的。

  被明胡夫人刮了一下手臂,曹超浑身紧绷,满脸紧张地说道,

  “夫人当然是极美的。”

  “假话!”

  似乎有意要与对方抬杠,明珠夫人娇笑一声。

  旋即美眸中闪过一抹轻蔑之色,声音却变得越发柔媚。

  “先生有所不知,心善之人是不可能在宫中活下去的哟。”

  然而让明珠夫人感到意外的是,面对自己的一再紧逼,面前的这个男人却没有再退,反而一脸认真地说道。

  “夫人此言差矣!”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2.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3.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4.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5.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6.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7.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8.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9.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0.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1.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2.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3.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4.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5.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7.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8.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9.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0.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1.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2.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3.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4.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