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秦鬼谷,让你纵横没让你统一> 第354章 大汉的两年计划

第354章 大汉的两年计划

  床舱内,曹超闲来无事,索性找来李斯、张苍两人议事。

  无名已经先一步带着上千儒家弟子前往成都,那里会有冯去疾接应并根据曹超的意思安排这些儒家弟子到各处赴任。

  随军北上的只有李斯和张苍二人,看得出来曹超是要刻意培养二人。

  “大王的想法虽好,但恐怕国库无法支撑。”

  看完手中的绢帛后,李斯皱眉说道。

  绢帛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一行大字:大汉两年计划。

  而大字之下则依次列有四条。

  其一,剿扶并举,让大汉境内的流民归乡,或者就地编户齐民。

  其二,通查户口、人丁、田亩,编制什伍。

  其三,建立公学。

  其四,修缮水利,架设驰路。

  “大王,这四件事都是极好的,要是能在两年内做成其中一两件便足以让大汉国力提升一个台阶,然则……”

  “然则?”

  “然则事情太多,时间太短,恐适得其反!”

  见曹超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李斯只有壮着胆子继续说道:

  “第一件事耗费军粮与士卒;

  “第二件事需要各郡的豪强富户支持;

  “第三件事要大量的钱财与文士;

  “第四件事则需要动员大量的壮丁与民夫,所需钱、粮、人力比前面三件事加起来还要多!

  “然而大汉新立,缺人缺钱缺粮,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完成四件事。”

  曹超听罢没有立刻发表意见,而是扭头看向张苍。

  “张侍郎怎么看?”

  此时李斯与张苍都被曹超封为侍郎,秩比四百石,可谓是一步登天。

  张苍低头沉思半晌后,这才说道。

  “时间上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只是大汉的钱粮不足持。”

  曹超听罢,脸上这才浮起一抹笑意。

  “张侍郎不妨直言。”

  张苍:“大王所言四件事,却没有说必须要四件事一起做。”

  李斯听罢,忽然脸色一变。

  他本就聪颖,之前只是陷入了思维误区罢了。

  如今得张苍提醒,立马就明白了过来。

  张苍继续解释道:“在臣看来,这四件事乃是环环相扣,互为联结。

  “先说清理流民,编户齐民,如今正是秋收时节,各地刚收来粮草,朝廷大可以让当地拿出陈粮来诱惑那些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百姓,让其接受官府的编导。

  “如此一来,即便是那些凶顽成性的兵匪和强盗也会动心。”

  李斯听罢,若有所思。

  没想到第一件事居然与秋收联系了起来,这样看来,也未必不能成事。

  “再说清查户口,丈量土地,还是那句话,秋收后便是各地纳粮的时候。此事正好与赋税一并进行,征税纳粮时田亩大小收成一览无遗,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看書溂

  李斯听到这里,已经是服气得不行了。

  没想到这位大王年纪轻轻,竟然考虑得如此周到。

  “至于建立公学……”

  说到这,张苍一脸古怪地看向曹超,踌躇半晌后才说道。

  “臣冒昧揣测大王的心意,此举乃是为了安抚那些豪强大户,所以设立公学,让那些豪强大户的子弟日后有晋身之阶,以换取他们支持清查户口,丈量土地一事,不知臣说得对不对?”

  “可以这么说吧。”

  曹超微微点头。

  其实公学还有另外一个用处,那就是为将来的科举制准备的。

  不过这都是之后的事,现在没必要提这些。

  然而这番话落在李斯耳里,就已经让他惊讶得目瞪口呆了。

  这计划也太周密了,丝丝入扣,就像一道蜘蛛网,只要掉进去,便只能任人摆布。

  如此周密的计划又怎么可能是一个人能想出来的?

  李斯完全可以想象,那些地方豪强大户得知这两件事后会作何反应。

  大概会一边咬牙切齿地让地方官吏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然后乖乖补交税赋;一边欢天喜地地将家族中的优秀子弟送往学堂读书,盼望着有朝一日家族里能出个大官。

  而朝廷呢,不但得了大量赋税,将来还会收获大量人才。

  高,实在是高!

  这一刻,李斯对坐在主位上的那道身影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这边张苍还不知道李斯的内心戏,顿了顿后又继续说道:

  “至于修缮水利,架设道路,要是前三件事都做好了,大王的威望必将如日中天,届时只要登高一呼,大汉各地百姓定将望风景从。”

  此言一出,曹超终于抚掌大笑。

  “哈哈哈!知我者,张侍郎也!”

  不过张苍却没有跟着笑,反而皱眉说道。

  “大王的计划的确不错,不过臣还是那句话,今年巴、蜀两地本就欠收,朝廷绝对拿不出如此之多的钱粮。”

  曹超却是不置可否地转头来看向李斯

  “李侍郎怎么看?”

  李斯听罢,低头沉思。

  之前已经被张苍被比了下去,他必须得扳回一城。

  思虑半晌后,他忽然眼前一亮。

  “昔管仲治齐、白圭治魏、范蠡治越,无不注重商贾之事,故三国无不国库丰盈,百姓安居乐业。”

  “臣斗胆猜测,大王是要在商贾之事上有所建树。”

  “不错!”

  曹超微微颔首。

  果然不愧是能在青史上留名的人物,智商就是高。

  接着也不再隐瞒,径直说出了答案。

  “我有一法,能将粗盐提纯,化为精盐。”

  一言既出,李斯、张苍无不色变。

  自古以来,盐铁之利半天下,盐和铁的收益一般能占到国家税赋的一半

  要是朝廷能将粗盐提纯化为精盐,这意味着什么,答案不言而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