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逆流启明> 第七章附郭四县

第七章附郭四县

  “赵捕爷,您安好。”

  “吃瓜,赵捕爷,这是刚从甜水巷拿出来的……”

  赵咸右手扶腰刀,断了两根指头的左手,则拿着绳索,一身皂服行走在街面上,无人敢招惹。

  而在他身后,则跟着两个眼珠子乱转的白役,充当其跟班来,在街面巡逻。

  “赵爷,这街面走了一圈了,咱们回去坐着吧!”

  其中一人小心地说道。

  “呸,收起你那偷奸耍滑的心思,若是在军中,老子直接鞭子抽你。”

  赵咸回过头,怒目而视,那双饱含杀气的眼睛,让两个白役汗毛直竖,吓得不敢言语。

  “这会试快到了,若是那些青皮们扰了读书人,那可是罪大发了。”

  两个白役只能点头称是,不敢再有怨言。

  赵咸也不理会二人,继续巡逻起来。

  事实上,因手伤而无法握兵器,被迫从京营退出,来到大兴县当了个字铺的捕快。

  或者说,抽调而出,在整个北京城铺开,组建了千字铺,分别以一捕快、二白役为组合,巡查管理一个街道的治安、水火,沟渠等事宜。

  虽然没有品级,但俸禄却与京营相差不离,年禄二十块银圆,二十石大米,足以维持一家生活。

  “能留在京城就好。”

  赵咸怀揣着喜悦,他可不想跟之前的同僚那样,去地方的巡防营任职。

  “可惜,这两白役偷奸耍滑,若非见其识人多,非得撵走不可。”

  “呸,大头兵出身,直来直去,搁这耍威风呢!”

  “由着他,这街面上可没那么容易把饭吃……”

  两个白役私底下滴咕着,抱怨不止。

  只是,接下来的一幕,就让他们不敢吱声。

  一位兵马司的军官,骑着马缓缓而池,路上碰到了赵咸,竟然聊了起来。

  “朝廷准备将外城从宛平、大兴剥离出来,成立宣武县和崇文县,这下附郭成了四县,天下绝无仅有……”

  “外城怎能算京城?五城兵马司只在京城……”

  “不过向老赖去了宣武县,去了通判衙门当了捕头,这可是从八品……”

  两人说着开心,两个白役心凉了半截,合着这位赵捕快,同伍之人遍及京城,得,只是伺候着。

  北京的鄙视链中,最大的一条,就是内城看不起外城,甚至不承认其为京城,只是蔑称为外城。

  毕竟在嘉靖之前,内城是坊,而外城是厢,多是失地农夫、小商户,外地寓居之人构成,身份远远不及。

  北京城附郭,以宛平、大兴二县分而治之,前门大街中轴线为界,东面为大兴县管辖,西面为宛平县。

  即使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增筑北京外城,仍由大兴、宛平二县分别治理北京东西两大区域。

  不提之前的百万众,就说如今人口膨胀治五十万的北京城,仅靠两县,就显得太过于粗犷,力有所逮。

  以正阳门为中心,其以西为宣武县,以东为崇文县,取名自其各自对应的宣武门和崇文门。

  “嘿,京城成了四县,倒是有的瞧咯!”赵咸乐呵呵地说着,继续巡逻。

  及至夜间,他回到了自己攒钱买下的房子。

  或者说,是皇帝半买半送的。看書溂

  偌大的内城,满清直接清空,作为了整个八旗的居住地,所以等到朝廷迁都后,自然就空荡无人。

  而大部分的宅院,也就此都被半卖半送给了京营中的军官、士兵们,清空他们的功勋点。

  “你当了巡警也好,不用上战场,也省得我提心吊胆……”

  妻子都囔着,准备好了饭菜。

  “你懂什么,不打仗,这么大的三间房,岂能是几十块钱能拿下来的?”

  赵咸却不乐意了:“若不是俺是个队正,起码也能当个捕头,功勋还是不足……”

  都囔着几句,饮了杯米酒,赵咸才停下声来,继续吃食着。

  几乎是在眨眼睛,偌大的北京就一分为四,管理的更加细致,也更有效。

  无人提出异议,只是满口称赞。

  官僚们对于增扩两县这种事,是乐于见成的,因为这会增加编制,增加岗位,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官场,多一个坑位,就能盘活许多人的位置。

  “民间可有什么议论?”

  “大多乐见其成。”羊乐笑着说道:“京城拢共三十三个坊,内城有二十五坊,而外城丁口众多,但却只有八个坊。”

  “这本就不合时宜,陛下增设两县,可谓是顺应民心。”

  东厂提督不好过。

  相较于锦衣卫的守外,东厂最大的活动范围就在北京城,给皇帝看守那一亩三分地。

  功劳没多少,苦劳到尽是。

  所以,如今羊乐没少往皇城跑,就是为了刷存在感。

  字铺,暂住证,增二县,这都是皇帝对于北京城的精细化治理,对以往的粗犷似治理说再见。

  亦或者说,对于城市的治理,上千年来几乎未改变过,一向被统治者忽略。

  毕竟农村能产粮食,能提供赋税徭役,而城市只会创造消费,远远不被重视。

  不过,随着商税的兴起,城市提供的商税远远大于乡村,这就让城市治理必须提上日程。

  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春闱到了,今年可就热闹了。”

  一听到这话,羊乐浑身一激灵,求生欲立马迸发:

  “也就那样,不过是人多了一些,京城一切如故。”

  “话不能这样说。”

  朱谊汐摇头,叹道:“自来了北京城,我就没好好逛一逛,趁着这个机会,可不能放过……”

  羊乐心中叫苦,只能咬着牙应下。

  地位到了他这里,虽说巴结皇帝是必须的,但绝对不能纵容,一味的巴结。

  且不提其中的风险,就说皇帝是个聪明人,一旦事后自己觉察到不对劲,第一个吃亏的就是他。

  “准备去吧!”

  不顾其苦脸,朱谊汐兴致盎然,活动起了手脚: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日,正适合读书,也更适合游玩。”

  两刻后,所有的一切都安排妥当,锦衣卫、东厂番子随行,

  目标,去往新成立的宣武县。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