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逆流启明> 第二十四章百万大迁徙

第二十四章百万大迁徙

  前敌元帅府,即御敌之幕府也,乃是为了尽快的处理军事而筹备的机构,一如满清的军机处。

  还有抗日时期国民政府的统帅部,苏联对抗德国而成立的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日本的大本营等等。

  权力大,效率高,决断快,这是它的优点。

  同样,军机处这种临时机构,短时间内还行,都是长期保持,就是形成垄断,从而影响权力构成。

  当幼主临朝时,军机处就会失灵,政府没有了决断,失去大脑。

  从权力构成来看,慈禧的上位,是偶然,也是必然。

  这也是内阁的相较而言的优势。

  元帅府一经组建,内阁三人加入其中,兵部、五军都督府,参谋司,户部,工部,兵部等部门加入其中。

  也就是说,这些人需要随时待命,轮班轮值,皇帝一经发令,必须要去执行,即口出即行。

  没有了内阁的讨论,也没了所谓的廷议,可谓是迅速而又直接。

  第一日,元帅府就达成了数十道军令。

  首先,以李经武坐镇淮安,统兵五万,驻守运河;白旺、王光恩、闫国超、赵光远等,分驻各地,层层以守。

  再后,户部以运河为节点,分设粮仓,每日所储不过三日之粮,以防满清夺取。

  一些如铠甲辎重,粮草弹药等,也参谋司的统筹下,迅速调派而去。

  而在内阁的安排,淮北地区的百姓,开始了大迁徙。

  即,从淮安府百姓迁徙入凤阳府境内,扬州府百姓,迁入庐州、滁州一带。

  凤阳不用说,在张献忠火烧中都时,城内的富户都被掳掠干净,百姓也跟着跑了,人口十失之五六。

  再加上刘泽清、高杰、刘良佐等人的暴政,百姓逃亡不可胜数。

  所以,迁徙的基础上有的,

  而淮安百姓呢,也乐意西去。

  无他,实在是黄河夺淮,让昔日的淮河两岸多为盐碱地,泥沙又多,富饶的淮海平原随之落寞。

  能去凤阳,成为中都百姓,许多人还是乐意的,但破家值万钱,依依不舍的大有人在。

  这时候,封建铁拳就开始表演了。

  于是,呈现在李定国眼前的,就是连绵不绝地骡马队伍,以及大量的船只。

  “啪,快些,老头子找死!”

  路边,踉跄的队伍中,一名老者有气无力地坐下,随即就被紧盯着的衙役看到,直接就是一鞭子。

  李定国见之,眉头一皱,马蹄一展,贴近其身,对着衙役就是一鞭子。

  “啪,尊老爱幼,这点道理都不懂吗?”

  “军爷饶命,军爷饶命!”

  衙役连滚带爬,忙不迭叩首,额头发青。

  “若有下次,绝不饶你,滚吧!”李定国摆摆手,挥舞的马鞭,缓缓落下。

  “老丈,慢些,这些银子你且拿着。”

  李定国想从怀中掏出几两碎银,却只是几枚银圆。

  “多谢军爷,多谢军爷,这是?”

  老人厚着脸皮收下,确定一块块的圆扁的东西,看着像银子,但却不是银子的样式。

  听到这话,李定国笑道:“这是银圆,一块能值一两白银,且收下吧!”

  说着,他不再理会老人的神情,跨马而走,沿着运河不断地张望着。

  这时,身后的高一功也跑过来,开口道:“不过区区一贱吏,宰了又如何,出口恶气也值当。”

  “话虽如此,但人家也是尽职罢了。”

  李定国脸色淡然,并没有想象中的愤怒,他的目光直接聚集在运河上。

  曾经拥挤的运河,如今没了漕运,南北中断,显得格外的宽敞。

  所以,北上的军船走右边,南下的民船走左边,各安其位,显得井井有条,就算是有了堵塞,巡逻船也会介入安排。

  “尽职?他是在欺凌百姓!!!”

  高一功却不服了,咬着牙,双眼喷着怒火。

  他觉得,李定国肯定是被人换魂了。

  “石壕吏知道吗?”李定国目不转睛地盯着运河。

  “甚东西?”高一功皱眉。

  “就像是这个衙役一样,虽然手段过了些,但到底是为朝廷办事,罪不至死。”

  李定国轻声道:“若是矫正过枉,怕是底下人都不敢做事了,怎么催粮征税?”

  “那他们迁徙百姓,让人背井离乡,总归是不好吧!”

  高一功听不太懂,但依旧不肯罢休。

  “让他们离开淮安府,总好过被满清劫掠屠杀。”

  这一点,李定国看得很清楚,明廷这是在坚壁清野,就算打不过满清,也得耗死他们。

  高一功摆了摆手,无奈嘟囔道:“算你的理由多。”

  “高兄,打仗与治理百姓,终究是不一样的,差距甚多,不能全凭喜好来做事。”

  李定国扭过头,望着高一功道:“虽然只有我不想为绍武皇帝说话,但却不得不言语,其还算是个合格的皇帝,至少不是昏君。”

  “我知道,不然老子早跑了。”

  高一功扭过头,骑着马离去:“南京那成船的牛、犁,我又不是看不见……”

  李定国摇摇头,如蚁群般的百姓,在这乱世之中才是最可怜的。

  不过,这满清,该如何去打呢?

  跟随张献忠数年,他甚至没有见过满清那所谓的八旗兵,而皇帝为何对他如此信任?

  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淮安城中,李经武不断地处理百姓迁徙问题,农村几乎为之一空,城池之中也走了六七成。

  索性运河便捷,省了不少功夫。

  不过,刚放松一些,皇帝就给他出了难题。

  调派三千战马,与李定国、高一功组建骑兵。

  “匪夷所思!”

  李经武揉了揉太阳穴,感觉这件事非常荒唐。

  李定国是张献忠义子,高一功是李自成小舅子,俘虏后归降,竟然直接编入了京营。

  让人难以置信。

  “卑职见过统制!”

  李定国、高一功单膝跪地。

  “既然是陛下派来了,不管你们之前如此,日后若是不听话,一律军法从事。”

  “是!”

  “战马已经准备妥当,你们自己去取吧!”

  李经武满脸的心疼。

  骑兵营因为高杰之故,收获了上万匹战马,从而扩编到一万五千人,一人双马,也不会三万多些。

  舍了三千,战马就吃紧了。

  望着二人远去的背影,李经武叹道:“希望你们不要让陛下失望……”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