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逆流启明> 第十五章高炉林立

第十五章高炉林立

  拜访张慎言后,郑森就在整个襄阳四处晃悠,同行的,还有之前张宅中侃侃而谈的年轻人。

  说是年轻人,其实也考取了举人,名叫李舜徽,字尧臣,三十来岁,正等着恩试。

  一路上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在城中逛一大圈。

  真是寒冬腊月,梅花初放,熙熙攘攘的人群让气氛越发的热闹。

  大量的大汉,身着劲服,或三五成群,或携妻带子,在整个街面上大肆挥霍,令人侧目。

  不用想就知道,这些人都是军营中的兵卒。

  而那些商贩们,这热情的迎客,不厌其烦的推销着,脸色胀红。

  李尧臣颇有几分兴奋,见郑森一脸好奇,将棉袍敞开了些,散散热气:

  “郑兄可是好奇,按照常理来说,国朝以来,兵贱而民贵,何至于襄阳的兵卒如此豪奢?”

  “这是为何?”郑森十分配合,他知晓这位碎嘴的厉害,不伺候好了有的苦头吃。

  “无外乎豫王所谓的亲军政策罢了。”

  李尧臣斜瞥了一眼那些军汉,眼眸中有些不屑,侃侃而谈:

  “豫王心善,不仅给出了饷钱,这些军汉们在军中吃食无忌,顿顿吃饱喝足,仅凭着饷钱养活一家老小不难。”

  “另外,春、冬二季衣裳不断,逢年过节赏赐颇丰,例如今秋,各地秋粮入库,襄阳府库一时间存不下,豫王竟然給军中每人派发一石粮食……”

  “襄阳城外数万战兵,一个个身家富裕着呢!”

  郑森恍然。

  这位豫王真是出乎意料,不仅不克扣粮饷,竟然厚待兵卒,难怪军心依附。

  学到了。

  “走吧!”李尧臣撇了撇嘴,不无酸意道:“这些人有眼无珠,只知道巴结那些武夫,没甚意思。”

  郑森点头称是,随即追问道:“尧臣,这武夫每月饷钱多少?”

  李尧臣一愣,想了想,才道:“约莫是八百文,若是在江南,就得是二两银子了。”

  短短一百来年,美洲,日本数亿两白银输入,尤其是隆庆开关后,更是流水般涌入,导致江南银贱铜贵,家家改稻为桑,粮食价格高昂。

  即使在江南,也算高了。

  郑森嘀咕着,自家父亲怕是不允,自家十万水手,还得管吃喝,如此完全招架不住。

  学不来,学不来。

  不知不觉,两人带着奴仆出了城,乘坐小船,来到了汉江。

  相较于长江,汉江的水量不及,但是水浪却不差分毫,没有些许功夫,很难操持。

  江浪翻滚,船只摇晃,郑森却怡然不惧,下盘功夫稳当,昂首而望。

  只见汉江两侧,大量的农田已然收割完毕,长起了杂草,许多农夫也没闲着,不时地施肥养地。

  而他投目一瞧,那些肥料,竟然是船夫们直接从江中打捞起,大鱼发卖,小鱼直接卖与农夫们。

  光明正大,毫无忌讳。

  “这是?”

  李尧臣顺其目光一看,笑了笑摇头:“鱼肥罢了。”

  “之前豫王说,培育鱼肥能养田,咱们湖广别的不多,就是鱼多,索性就尝试一下。”

  “谁知,效果极好,惹了许多人效仿。”

  “能增产?”郑森平静的脸上满是诧异,这又是什么说法?

  “能增产一两成吧!”

  李尧臣吧唧嘴,不得不道:“豫王这法子虽然于农有利,但局限鱼米之乡,难以普及。”

  一两成……

  郑森瞠目结舌。

  良久,他才缓过神来。

  除了那些农民外,得利的怕还有鱼夫,昔日不得不舍弃小鱼小虾,竟然也能卖钱,一个个笑逐颜开,怎么也止不住。

  不知不觉,船只就来到了一片浓烟滚滚之地。

  只见,大量的高炉林立,滚滚浓烟弥漫空中,黑乎乎的,似乎要遮盖住这片天地,极为震撼。

  数不清的船只,卸下大量的煤炭,然后又装载着一箱箱的武器,缓缓而走。

  “公子,前面不能走了。”渔翁说道。

  “这有什么?去看看!”李尧臣不以为意,他也满心的好奇。

  “止步——”

  就在郑森出神之际,数艘小船直接而来,其上的大汉毫不客气地吼道:

  “军事重地,快些回去,不然抓尔等去牢房坐一坐。”

  鱼翁吓的直哆嗦,不敢多言,操持着船桨,就直接离去。

  郑森满脸遗憾,在浓烟之下,到底是什么?

  “老翁,此地是何等要地?”

  郑森忙问道。

  “我也不知,但传闻这里炼铁的地界,许多商贩都会来这里进些锄头等玩意回去,又便宜又好用。”

  渔翁满脸的皱纹,有些畏惧道:“没人敢来这里放肆,除非得了牌子。”

  郑、李二人失去了兴趣,炼铁那等工匠活罢了,至于闹的那么大动静?

  而在不远处,码头上,豫王身着常服,端是潇洒自由,仰望着林立的高炉,心中一片的自豪。

  耗费一年时间,终于弄出来些许的工业。

  此时,似乎是心有所感,他转过头,见到一艘小船飞快的离去,如同受惊之鸟。

  船上的几人好似读书人。

  摇了摇头,吃饱了没事干,就是指这些人吧!

  “殿下?”羊乐疑惑道。

  “无事!”

  朱谊汐摇摇头,皮靴毫不避讳地踩踏在黑炭汇聚的地面,对于此地已颇为兴奋。

  大军即将开动,除了粮草问题,武器装备也是重中之重。

  对此,匠营这边自然要巡查一二。

  正徴老爷子虽然依旧精神矍铄,但到底是年纪大了,力不从心,陪同在豫王身边的,只是他的徒弟。

  “殿下,匠营如今虽然每日产铁过万斤,但比不上黄梅治,日常所用的,都是黄梅治的生铁,供应还算充足。”

  男人小心翼翼地说道,在前头领路:“另外,您要求的简陋铁甲,每日可产五百副,剩余的全部按照您的心思,锻炼锁子甲。”

  简陋的模具铠甲虽然方便,廉价,但到底是不上台面的,只有锁子甲才是王道。

  “每月能有多少?”豫王干脆利落的问道。

  “一百来作坊,每月能有一千来副。”

  “太少了。”

  豫王不满道:“就连装备亲兵营得须一年,太慢太慢。”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