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逆流启明> 第178章前途无量

第178章前途无量

  因为东林党对福王的偏见,即使弘光皇帝已经登基,但张慎言对其依旧看不上眼。

  别的拥立之故,弘光皇帝对于马士英依赖性极强,史可法又躲避到了扬州,偌大的内阁,几乎是被其掌控。

  “希望,汉阳王莫要令人失望。”

  下了船,张慎言刚要考察下襄阳城的景色,就被拦住:

  “老先生,您需要路引才行。”

  出口处,十几名皂角小吏,坐在椅子上,不断地登记着什么。

  张慎言一楞,多久没听说过路引了。

  所谓的路引,就是明朝规定凡出百里,就得出具路引,一般人甲长出。

  只不过,最近以来,规矩废驰,几乎甚少察看了。

  “我没有!”张慎言尴尬道。

  “没有?我给你出!”

  说着,胥吏问明姓名,籍贯,以及目的,相貌后,就直接手书填起,不一会儿,就完毕了。

  三张路引,甚至不需要一文钱。

  张慎言啧啧称奇。

  等出了码头,还得过护城河。

  约莫数十丈宽,着实惊诧。

  坐上了乌篷船,张慎言打听道:“听闻汉阳王爱民如子,可是真的?”

  “那还有假?”老歪头竖起大拇指,骄傲道:“当年,咱们这些船夫,赚不了三瓜两枣,还得被那地痞流氓剥一层皮。”

  “如今,但凡碰到个闲散人等,衙门里一报,直接修路去,没两三年回不来。”

  说着,他从腰上提起一把羊皮酒囊,美滋滋的喝道:“这几个月,赚了点钱,就想着给我女儿,存个嫁妆。”

  “这年月,没个嫁妆,到了娘家可不定怎么被欺负呢!”

  “爹,你说这个干嘛!”

  船尾,乘着船桨的少女,脸上羞红,跺着脚:“当着外人面,怎能乱说。”

  “我怎么乱说?”老歪头忙道:“你这丫头片子,还惦记着那郎君呢?咱们不是一路人,还是趁早把你嫁出去的好。”

  张慎言闻言,哑然一笑。

  他随便一瞥,只见那酒囊格外的精致:“船家,那酒囊与我看看如何?”

  “您看看!”老歪头笑咧咧地道:“这还是之前,一个俊俏的郎君给我的,舍不得扔呢!”

  张慎言细看起来。

  羊皮制之,麻绳系之,表面纹有酒神杜康图,还题酒诗一首,端是细腻,制作精良。

  “好酒囊!”

  张慎言笑了笑,还回去道:“这要是在江南,得卖二三两纹银呢!”

  “二三两?”老歪头惊了,随即大喜道:“没想到真碰了达官贵人。”

  “女儿,等你嫁人了,这个给你当嫁妆,看谁瞧不起你!”

  “不嫁咧!”女儿冷哼一声,扭着细腰,自顾自地划船。

  老歪头被气到了,直呼儿大不由爹。

  船客们纷纷大笑,不住的得调侃着。

  下了船,张慎言望着人来人往的襄阳城,感慨万千:“闯贼离去不过数月,竟然就如此的繁华起来。”

  刚准备入城,就见城门外,围堵一群人。

  他心生好奇,忙看去,只见偌大的城墙上,张贴了一张纸,硕大的三个字,在阳光下直晃眼:

  求贤令

  张慎言仔细一看,立马就看到了重点:不拘功名,不论籍贯。

  心中顿时掀起波澜。

  没有功名,凭什么为官?

  他正想上前理论,但忽然止住,人家招募的军政司,转运司这等私下军职幕僚。

  况且,他凭什么能反对?闲散的前吏部尚书?

  不过,求贤令,这三个字,让他颇有些回味。

  历朝历代都有求贤令,如秦孝公,汉太祖,曹操等,皆以人君身份求贤,而汉阳王,岂能如此?

  求贤令的颁布,让整个襄阳都轰动起来。

  整个湖广,人心奔涌。

  谁不知道,军政司乃是整个湖广官吏的太上皇?汉阳王的亲信幕僚。

  一旦加入,不亚于鸡犬升天。

  赵舒也因此,忙得一塌糊涂。

  军政司数十人,按照道理来说,是勉强足够的。

  但,朱谊汐却不这样想,他想让军政司,成为官吏的培养摇篮,逐步淘汰地方的官僚。

  不拘于功名,这就与进士出身的官僚们区分,从而进行竞争。

  不过,缺口更大的是转运司。

  阎崇信跑来军政司,言语中颇有些抱怨:“掌司,他们都去了军政司,我的转运司缺口的厉害,您可得想个办法。”

  “谁不晓得,你们转运司是个收税的衙门,人心所向,能有什么办法?”

  赵舒笑了笑,无奈摊手。

  “这可不行!”

  阎崇信忙道:“如今田赋没收,都靠咱们商税撑着,人要是少了,商税也就少了。”

  说着,阎崇信不无利诱道:“上个月,商税有十余万两,今月,只要人手够了,能翻一倍。”

  “二十万?”

  赵舒惊了,他忙起身。

  他是真没有想到,商税竟然有那么高,这样一来,一年岂不是两三百万两了?

  要知道,大明一年才五百万两啊!

  “多是盐税。”

  阎崇信如实道:“流入湖广的淮盐,一月近十万石,还有些丝绸,瓷器。”

  “也就是说,都是流出的?”

  赵舒更惊了,他冷哼道:“咱们打闯贼,西贼收获的钱财,都流入了江南。”

  “没办法!”

  阎崇信叹道:“自古以来,江南都是这般,尤其是淮盐,更是离开不得。”

  “不急,等殿下打下了四川,就能吃井盐了。”

  赵舒叹了口气,他起身踱步,思量起来。

  在还没有收到田赋之前,商税就是最大的支撑,所以扩大转运司,就不能从缓。

  想了想,他沉声道:“我会暗地里传出消息,军政司历练半年后,也会去往转运司。”

  “同样,转运司历练半年,也会来军政司。”

  “如此,一年后,就可以下放地方了。”

  “此法甚好!”

  阎崇信拍手笑道:“如此,那些考不上军政司的,自然会分流入转运司。”

  “而且,两番锻炼,更是选出精英,治民为官,都属上乘。”

  赵舒点头道:“经历了转运司,对于地方赋税多寡,也有了心得。”

  两人相视一笑,颇有些高兴。

  招贤令一出,上千人报名,真正意义上,显露出汉阳王的威势多么惊人。

  而这,对于文官一二把手的两人而言,更是明白跟着汉阳王,前途更是无量。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