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兴汉室> 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

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

    “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释。.ranwena`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p>

    朱灵,字文博,是冀州清河人,是袁绍的忠实拥趸,为了袁氏,他甚至可以至家小于不顾,眼看着老母死于城中,也要下令攻城。其人颇有谋略,擅军阵,袁绍本就欣赏他的为人,尤其是在出了这件事之后,更是将他与先秦杀妻求官的吴起相提并论。</p>

    其人侍奉袁绍极为忠诚,因为也被袁绍派其带了三营数千兵马南下,在击退袁术之后驻守此处,奉命‘保护’张邈。若是张邈不愿意接受最后一次与袁绍重归于好的机会,那么朱灵恐怕就要将他取而代之了。</p>

    “阿兄,若仍追随曹操,则犹如自绝于途,陈留、我等也必将不保。”张超点清了利害,紧跟着劝说道:“难道阿兄还想投奔河南?可这样做岂不是视袁、曹二人如贼寇?依我之见,不如趁早结好袁氏,曹操那里另派人前去陈说难处,彼若果真明智,必不会怨恨。而阿兄亦可借此良机,缓和与袁冀州的关系,等日后局势明朗、或是朝廷重振天下,居中为袁、曹二人转圜,一同归附朝廷、彼此相望,岂不正好?”</p>

    张邈手抚着长髯,沉吟许久,这才在张超的殷勤的目光中点了点头。</p>

    这让张超大喜过望,不等吩咐,赶忙热衷的亲自跑去将陈宫再请回来。张邈看着迫不及待的张超忙前忙后,心里不知如何陡然变得空落落的,像是本来填满心中的某样东西突然不见了。</p>

    他有些悔意,在原地来回踱了几步,很想与人倾诉心中的那股烦闷与失落。这时,张邈眼角的余光忽然瞥见角落里仍旧如铁塔般站立着的那名护卫,他立即走了过去,看着这个比他还要高一个头的年轻护卫,忽然说道:“我记得你当年在闾里乡野,也曾做过任侠、有过一番义举。”</p>

    “诺。”那护卫一板一眼的回答道:“那是许多年前的事了,乡里有一人欺压良善,我便以牛车载鸡酒黍米,伪为候者送之,待到门开,便怀揣匕首杀此豪强。”</p>

    “听说当时追杀你的人有数百名,却都不敢近前。”张邈也跟着想起了自己年轻时,也没少跟着袁绍等人做过打抱不平的任侠之事,后来举义兵时,也多喜欢择选一些任侠出身的人做自己的护卫。他又问道:“那良善与你熟识?”</p>

    答案却出乎意料:“我与他素不相识。”</p>

    张邈奇道:“那你又为何舍身犯险?”</p>

    “但为一‘义’字耳。”</p>

    张邈沉默了,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感受不仅没有得到些许消解,反倒是愈加沉重了,像是吃了块铁。过了许久,直到他听见张超等人的脚步匆匆传来,张邈这才垂下眉眼,举手拍了拍护卫的肩膀,莫名其妙的说道:“听说你善舞双戟,等那日闲下来了,你再舞给我看。”</p>

    未等那人答诺,张邈便转身走了,本就不长的庑廊,他二人的距离却越拉越远。护卫仍伫立在原处,始终不曾转过脸来面对张邈的他,在此刻突然动了动,那宛如刀削斧砍般坚毅的脸庞上,这名忠厚的汉子眼底流露出一丝复杂的精光。</p>

    陈宫似乎早料到会有如此,当下愈是显得从容不迫,让张邈更觉得对方底气十足、袁绍一方更是有备而来兖州是真的再无曹操立足之地了。</p>

    在听了张邈的打算后,陈宫淡然笑道:“府君果然明达之士!兖州一旦局势翻覆,高门释怀、边公仇报,州中士人无不感激府君之德。以府君与袁冀州的旧交,以后兖州之事,还得多仰赖府君呢!”</p>

    这番话里的暗示已经很明显了,张超听了简直喜形于色,在一旁高兴的笑着。张邈却是表现淡然,说道:“袁本初对我已有了成见,以后恐很难尽释猜嫌,公台这话却是托大了。”</p>

    陈宫忙正色道:“府君多虑了,当年袁冀州与后将军彼此不合,几乎世人皆知,如今不也是兄弟携手、南北呼应?可见一时恩怨,并非放之不下,何况府君与袁冀州之间深厚的情谊?”</p>

    张邈心中一块巨石终于落了地,大松了一口气,喃喃自语道:“是啊,说的是啊。”</p>

    陈宫刚回到客舍,久候在此的兖州从事中郎许汜、王楷二人便立即迎了上来,他们瞧见陈宫面带喜色,便知事已功成,纷纷开口道贺:“若是连张孟卓都背弃曹操,其人便真是众叛亲离了。”</p>

    “曹孟德安忍无亲,残害贤良,他本该有如此下场!”陈宫突然脸色一变,在张邈面前着意保持的自矜荡然无存:“我当年却是如何看错了他!”</p>

    陈宫与兖州名士边让有师友之亲,边让有名士之风,好针砭时弊,瞧不起宦人家世的曹操做兖州之主,倾向于支持正宗的刺史田芬,由此遭到曹操嫉恨,借故处死。陈宫当初为了救边让在曹操面前说情过几次,最后还是不遂人意。曹操对兖州士人的着意打压,以及刻意抬举荀举荐的颍川士人,又让陈宫等人愈加伤了心。</p>

    边让之死更多的只是个引子,其深处还是曹操无法保障、甚至给予兖州本地豪强足够的利益而激起的矛盾。</p>

    “公台暂且安心,边公亡故,不单是我等,就连张孟卓其人也颇有微词。”王楷拱着手,轻声说道:“我还记得那日张孟卓向曹操写过书信,望其饶过边公性命,可惜不成。我那时正送完书信候立门外,依稀听得曹操自语‘越是如此,此人就越是饶不得’,曹操为了一己之私,残害名士,张孟卓在事后也是时常叹惋。这次同意起事,心中未尝没有借此为边公伸张的缘故。”</p>

    许汜也在一边附和道:“是啊,张孟卓也是兖州人,素闻边公大名,高士遇难,孰不有扼腕之叹?”</p>

    陈宫是最能控制情绪的,刚才也不知怎的,压抑许久的情绪一时泄了出来。此时见王楷和许汜你言我一语的劝慰,陈宫立时调整了过来,恢复了平静的情绪,说道:“说的对,兖州如今是人心所向,我等所为也不是谋乱,而是让田使君真正做到刺史之责而已。”</p>

    王楷唯唯了两声,忽又说道:“只是,在下尚且有一事不明。”</p>

    见到陈宫投来的探询目光,王楷干咳一声,说道:“袁公欲进军兖州,只需有臧君、田使君、朱灵等人携手同力,后有沮都督调度,即可万无一失。曹操率军远在徐州,荀等亲信也在南边,腹内空虚,旬月便成定局,何劳说动张孟卓?其人与曹操亲睦,又曾与袁公交恶,这万一游说不成,走漏风声……”</p>

    王楷说着,向陈宫微微拜了一拜,道:“就为了宣示兖州人心皆见背于曹操,未免有些得不偿失。”</p>

    “你哪里懂得。”陈宫眄了他一眼,自顾自的坐在席榻之上,拿起笔打算伏案写信:“袁绍是心中有口气,非要证明一件事不可。”</p>

    许汜知道陈宫只是为了共同的一个目标而暂时与袁绍合作,心中对其并无多少敬意,故而对其直呼袁绍之名的不敬之举选择性的忽视,单就好奇的追问道:“什么事?”</p>

    陈宫刚在缣帛上落下一字,此时笔尖在纸上顿了顿,眼睛盯着哪张空白的缣帛,意味深长的说道:“他要证明,自己无论哪里都比对方要强。”</p>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2.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3.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4.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5.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6.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7.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8.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9.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0.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1.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2.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3.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4.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5.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7.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8.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9.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0.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1.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2.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3.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4.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