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兴汉室> 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

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

    “夫寻常之污,不能溉陂泽。手机端https://”――――――――盐铁论贫富</p>

    荀攸三月初便随军南下,出于隐秘,未肯告诉荀等人详情。所以陈群只好自己在里头胡乱猜测,他看着远处有几个衣着破烂、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精壮农人试图到一处临近的水渠引水,却忽然被守候在此的几名衣着光鲜的人拦住。陈纪耳朵不管用,听不出在争执什么,回头问了陈群。</p>

    陈群静静地听了下,说道“这是本地人家私开的沟渠,不是官府所修,所以这些人不许他人引水。”</p>

    这类事情放眼天下都不鲜见,陈纪眉头皱得更深了,问道“朝廷大兴河工,各地想是皆有河渠,彼等何不从官府修的水渠里引水?”</p>

    陈群细细的听着,像是听到了什么,脸色顿时显出几分怒色“说是用水不足,被人堵了。”</p>

    “放肆,这是哪家狂妄的人物?”陈纪被气得不轻。</p>

    普通黎庶的生路一断,少不得四处借贷,或是卖儿卖田,最后便宜的还是那些底蕴不深、急需积累产业的小豪强。当今许多高门大族都是这么一路走来的,只不过是在华丽转身成为经学传家、不需要靠土地产出维持社会地位的士族之后,像这种肮脏下作的手段不仅不屑一顾,反而会大力抵制以划清界限。</p>

    陈群也是不喜这等行径,他看到刚才接待他们的枳道亭长此时已走到田间,亲自参与说和,很快,那名身着华衣的管家似得人物便不情愿的让人开渠,允许农人自行引水。</p>

    那几个农人一脸感激的对亭长跪下叩首,千恩万谢。</p>

    陈纪的脸色这才稍稍缓和了几许,说道“这个亭长倒是个明白事理的人物。”</p>

    “枳道亭地近灞桥,是长安以东人烟最为辐辏、百姓安乐的乡亭。东西往来皆过于此,不选个正直能干的人,长安令王凌的脸上也不好看。”陈群接口说道。</p>

    “不论如何,此事绝非特例,当此之时,朝廷断然不可轻忽。”陈纪重重的点了点头,心里已打定了主意,说道“等入朝正式受职以后,我定要上奏此事,大局所关,当防患于未萌。”</p>

    于是陈纪便与陈群走回了歇息的雅室,桌上茶壶里的热水早已变得温凉,陈纪也不介意,径直拿来一杯饮尽。随后又与闻讯赶来的亭长说了几句,这回,陈纪对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亭长好感倍增,不再冷眼看待了,反而很仔细的问了姓字、家世、学问,让亭长受宠若惊。</p>

    待问道适才的情形时,亭长不疑有他,径直说道“朝廷在各地确实主持建了不少河渠,不说别的,就说是这附近的河渠陂池,在下也是亲自督过工的。但是,太常公睿鉴,河里水就那么多,沟渠挖得多了,水也就分得多。而且这连着一个月没见场雨,天气又热,水干得快,往往流到地里的水也没有多少,所以才会有争水这种事情。”</p>

    “这么说来,纵然出现大旱,只要河中水少,这沟渠也是无用了?”陈纪忧心说道。</p>

    亭长连连摆手“这倒不是,朝廷除了修整沟渠,还挖了不少陂池蓄水,别的不说,单是这上林苑的昆明池――那叫一个大,听说能装下一整个县城,只要将里头的水放出来,要缓解三辅的旱情倒不好说,但至少能保住京兆。”</p>

    他从未去过上林,只是人云亦云、调优加醋的形容着,而且嘴上说的有板有眼,其实自己也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把昆明池里的水放干了,皇帝上哪儿避暑游乐去?</p>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纪倒是深觉可行,他与陈群两人对视一眼,彼此心里都有了谱。既然已入朝为官,如何也要一鸣惊人,做出一番功绩出来,不然如何引起世人的瞩目、成全声名?</p>

    于是陈纪父子二人休息了会,便不顾亭长的再三挽留,趁着日头当空,轻车赶赴长安。</p>

    陈氏在颍川的家业早在几年前被李、郭汜率军劫掠一空,纵然后来有他人献金相助,此行来时也未事先在长安购置房产。好在依汉制,朝廷会给为官者按照不同的品秩,免费分配不同等级的住宅,陈氏父子也不愁没地方住。只不过他们在入住时被事先告知,如果陈纪因为调动或者离任退休,到时候还要将官舍退还给朝廷。</p>

    这倒是与以往的规矩不同,陈群好奇的打听了一下,得知这是皇帝认为免费分房、永久居住这个福利不太可取,长安城如今虽然地方空阔,居民少,但难保日后不会发展成大都市,届时定然会造成‘官多房少’、‘无房可分’的局面。所以干脆将永久性住房,加上了时限,重新修改了官邸制度。</p>

    陈纪听了,倒是不介意这些身外之物,反倒是从这一层更深入的了解到皇帝的才思睿智,心里愈加欣慰了几分。</p>

    父子二人刚在新府邸里安顿好,各自沐浴更衣,洗去身上风尘之后,门下便有人递上名剌,说是谒者赵俨候见。</p>

    赵俨,字伯然,颍川人,与辛毗、陈群、杜袭四人相交莫逆,名气相若,号为‘辛陈杜赵’。二十出头的年纪,赵俨便早已是颍川新生代士人里头的佼佼者了,当初他避难于荆州,见朝廷有中兴的气象,遂与杜袭等人通过艰难跋涉,一起来到关中,打算入仕。</p>

    后来在荀攸的推荐下进入吏治科,成为了第一批在吏治科深造的官员,在去年九月的时候通过策试,因其品性、样貌出众,被拜为谒者,专掌宾赞受事。</p>

    此番他闻讯赶来,正是公私两便,既是为了传陈纪觐见皇帝、为其导引,同时也是作为陈纪的晚辈与陈群的好友,特来探问起居。</p>

    “可算是把陈公盼来了!”赵俨看看陈纪,又看了看好友,欣喜的说道“若是再晚上一两天,我恐怕就不得接待二位了。”</p>

    “这是什么缘故?”陈群不解的说道。</p>

    赵俨脸长得好,既不过分英俊、让人自惭形秽;又不丑陋不堪、让人见而生厌。他待人接物总是一团和气,很亲切热情,这也是他在谒者台如鱼得水、在朝中人缘不错、常交‘官运’的缘故“诏书已经下来了,明日我便将赴任汉中,担任上庸令。”</p>

    “啊,想不到我等一来,便听见一件好事。”陈群坐在赵俨对面,面上由衷的露出欣喜之色,为这个故友感到高兴。</p>

    陈纪闻言,眉头一抖,说道“蜀地平定了?”</p>

    汉中收服的消息早已传遍关中,虽然对缓解旱灾没什么用处,但无疑振奋了人心。陈纪与陈群在来时便已得知此事,如今想要进一步知道的是益州的战况。</p>

    “汉中早已平定,蜀地虽然未复,但依我平日送往,南方战事告捷,应在旬日之间。”谒者台是个消息流通很快的部门,赵俨偶尔有一次充当使者赶赴汉中宣诏,其他时候也通过别的同僚闲谈过此事,信息的准确度毋庸置疑。他低着声说道“如今旱情初现,朝野内外都有些坐不住,蜀地若正好在旱情正盛之前平了,可纾一时之难。”</p>

    陈纪笑道“如此正好,旱灾一起,百姓不安、黎庶遭难。我正有劝国家尽早止战的意思,一会入宫觐见,还要向国家议论此事呢。”</p>

    “善。”见陈纪心里已有了如何表现自己的主意,赵俨也不再追述,笑道“那烦请陈公与我进宫一趟吧?”</p>

    兴汉室</p>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2.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3.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4.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5.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6.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7.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8.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9.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0.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1.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2.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3.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4.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5.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7.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8.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9.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0.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1.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2.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3.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4.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