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兴汉室> 第二百一十章 将钓取钩

第二百一十章 将钓取钩

    “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https://”――――――――左传成公十三年</p>

    “那曹孟德就值得倾力相助?”陈纪挣开了儿子搀扶的手,走过一道土坡,站在一株桑树下,扭头眺望右手边的远处。</p>

    “值得。”陈群站在底下,极为自信的说道“平东将军麾下兵多将广,既善于兵事、又长于政务。汝南许子邵说他是‘治世之能臣’,其人魄力、智谋远胜刘备,又得颍川荀氏、兖州士人相助。早在谋诛宦官,乃至以前便有不错的政声,若要引为奥援,他可比身微名轻的刘备要更轻易。”</p>

    陈纪转过身去,目视远方,陈群见他沉默不语,便接着说道“儿子私下里也不是有意腹诽,只是觉得,阿翁与郑公他们对刘玄德此人太过看重了。”</p>

    “我观曹操用兵,知其性情诡诈、好权谋,而刘备慈仁爱民、亲近贤士……”陈纪默然叹了口气,两手负于背后,轻声说道“现如今这天下,局势虽渺渺若云雾,实则月明星疏,有识之士,皆知天命所归……所以这世道缺的不是曹操,而是刘备啊。”</p>

    “还是那番话,单论宗亲臣工,刘备还差得远。论及天下方伯,他尚且不及平东将军。”陈群心里大不赞同这句话,却不便表露,只好说道。</p>

    陈群侍奉老父向来温顺恭敬,很少会这么‘抬杠’,但这是决定了颍川陈氏今后运势与走向,不能单凭陈纪等老一辈人因为‘欣赏’刘备的才德,而将宝压在他身上。无论是出于个人的价值取向、还是出于对曹操个人能力的认可、或是对荀等友人的信任,陈群都把支持曹操当做比支持刘备更有价值的政治投机。</p>

    而陈纪当初与郑玄、孔融这些忠于汉室的士人相商的想法却很简单,就是扶立与己友善、又有豪杰之姿的刘备在徐州落脚,助其成就一方事业。若是朝廷光复天下,刘备则可以安民之功率土归顺,成为陈纪他们在朝中的政治盟友;若是朝廷无望,那刘备可成光武第二,也不枉他们对刘氏的一片忠心。</p>

    可陈群的性格柔中带刚,虽然表面上对陈纪诸事恭顺,听从父命、委身去做刘备僚属,但其实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想法,并在私下里与荀、杜袭这些交好颍川好友联络谋事。</p>

    他对汉室的感情没有陈纪这一辈那么深厚,既然凡事以利益为先,弃刘投曹并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所以陈群与陈纪抱着同样的打算、做了两手准备,只是他选择的是看上去更为杰出的曹操。</p>

    颍川陈氏本该一气同声,父子两人有了分歧,总归有一个人要做出让步。</p>

    最终,还是陈纪这个当父亲,被陈群用理智战胜了感性。</p>

    陈纪蓦然叹了口气,他今年已六十余岁,郑玄也与他差不多岁数,与他名气俱重的荀爽、卢植一个接一个的死去。他们这一辈的人如今都已逐渐凋零,世道也开始打破旧有的秩序与观念、出现他们所不适应的变化。</p>

    这些天来,陈纪心里一直有个模模糊糊的年感悟;这天下已经不再是他们这一辈人的了,后生永远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们比自己这些老朽更能快速的适应这多变的世道。而自己确实该有所变动了,或许他早就想这么做了,只是过不去心里的那道坎――所以他才会在徐州的时候不露半点风声。</p>

    他最后叹了一声“是我愧对刘玄德啊。”</p>

    陈群见陈纪终于被他说动,放下了当初他与郑玄等人谋议的计策,心里大为宽慰,很快应声说道“刘备能有今日,泰半都是阿翁以及郑公、陶公的功劳,彼此互相帮衬而已。我等又非是与他为敌,有往日情面在,日后若是得以同处朝中,未必不能再度携手,阿翁言重了。”</p>

    “往日情面,终敌不过‘功利’二字。”陈纪乜斜了陈群一眼,嘴角里还是忍不住哼了一声,道“你此时既已寄望于曹操,少不得多与其谋划议事,断然没有不使其做大的道理。兖州附近就那些地方,曹操也只能往徐州开拓,他预备何时入徐?你且说来我听。”</p>

    这本是陈群与荀、戏志才等人商量好了的,在刚出徐州的时候陈群不敢冒然说与陈纪听,现在过了这么久,他再藏着也就没有意义了“战机飘忽难觅,谁也不敢预测妄断,不过,平东将军试图绕过小沛、径直从泰山入东海等郡进兵的想法却是早已定好了的。”</p>

    “扰乱徐州,助长袁术气焰,他就不怕引起朝廷不快么?”陈纪突然想起了什么,反驳说道“别忘了,他如今还尚未撇清与袁本初的关系呢。”</p>

    “阿翁说的是。”陈群答说道“平东将军只在泰山除寇,绝不会轻易越境。只是驻守琅邪国的臧霸、昌等人,本为贼子,因势不利而迫降,如今徐州空虚,彼等未必会坐得住。”</p>

    “你我父子,在这个时候还不愿把话说明白?”陈纪知道对方没有把话说完,有些不满。</p>

    陈群苦笑一声,方才如实说道“昌乃反复小人,但有指使,如何不会谋图徐州?平东将军届时紧随其后,以此名义平之,既能尽得渔翁之利,又能摆脱与袁氏的干系。”</p>

    “袁绍指使昌夺徐州?”陈纪心里一惊,袁氏兄弟二人几乎同时试图染指徐州,这份想结成一片的潜在意愿可不是巧合那么简单“袁本初与袁公路和解了?”</p>

    “应是如此,据传,去年袁绍之甥高干回陈留探亲,之后不复往北,反而潜行南下。这个消息非同寻常,而太守张邈却隐瞒不发,这让曹将军很是忧虑。联系到这次淮南袁公路北上徐州、兖州刺史田芬不欲让曹将军越境、袁谭进驻青州以后立即遣使与吕布议和罢战等事,可想而知。”陈群说完,看了一眼陈纪,进一步说道</p>

    “阿翁明鉴,若二袁合流一处,关东局势便急转直下,岂是朝廷所愿见到的?以刘备之能,可堪重任否?”</p>

    兴汉室</p>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