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兴汉室> 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进取

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进取

    “将知兵,宜听其方略,以时进取。https://”――――――――广阳杂记</p>

    成固位于汉水之滨,西边是汉中的郡治南郑,东边就是张鲁重兵防守子午道的黄金戍,越过黄金戍、顺着汉水往下,可一路直达上庸、西城等地。成固县作为汉中连接东部的枢纽、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辎重,如今既已克复,徐晃遂下令全军休整一天,然后认真的考虑接下来的去向。</p>

    无论是打仗还是别的什么,徐晃一向的宗旨都是‘先为不可胜,然后战’。如今摆在他面前的有这么一个出路,就是驻守成固县,对南郑造成足够的牵制与威慑,这也最保守的策略。</p>

    只是所有人,包括徐晃自己都不赞成,他们跋山涉水,历经艰险,可不仅是为了当个起牵制作用的偏师。既然如今朝廷大军主力尚在阳平关下,那他们何不变副为主,把攻克汉中的大功一口吃下。</p>

    太史慈首先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南郑乃汉中之腹心,若我军逆流击之,南郑以西的阳平守军必还师来援,如此,则裴公等军可接踵而进。若是阳平守军不还,则南郑之兵寡少,我军大可趁势拿下。又何必坐守此地,凭白丢失战机呢?”</p>

    徐晃沉吟不语,他没有急着发表意见,抬眼看向孟达,问道“子度,你的意见呢?”</p>

    自打法正罹病之后,军中能与徐晃议论军事的就只有孟达一个人了,只是孟达到底在临机应对上比法正要慢了几分,让已经习惯了法正敏捷思维的徐晃有些不太适应。虽然孟达的谋略也不算差,但徐晃跟法正相处已久,再来与孟达共事,就有些滞塞了。</p>

    孟达不知道徐晃心中所想,为了显得重视,他很是认真的思考了一下,却不知这副举动在徐晃看来,却像是毫无预备。</p>

    只听他从容说道“军志有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张鲁麾下重兵,首在阳平、次在黄金,南郑虽为郡治,但与成固相比,左右不过是多些守备。如今正是南郑空虚之际,我军大可挥兵破之,有列座将军与步兵精锐在,必得大功。”</p>

    “可若是我军西行,东边的黄金戍却不得不防。”徐晃对此颇有顾虑,通过城中降兵口中得知,黄金戍守将杨昂是张鲁手下大将,手下有精兵万余。他们手上只有四五千人,若是全军西向,无异于放弃成固,将后背暴露给杨昂。杨昂要是稍微懂些兵法,和南郑的张鲁来一次夹击,自己这些人可就要折在这里了。</p>

    思来想去,徐晃还是决定留下一支兵马镇守成固,一来保证后路和粮草、二来也能防备杨昂。</p>

    这时恰好有人来报,说是本地豪强投上名剌,请求接见。成固县也是汉中有数的大县,这回来的还不止一个,七八个人有老有少,其中以姓李、姓张的两个人为首,守在门下。</p>

    徐晃不以为然,如今正是议论军情的时候,安抚本地豪强的事再重要也得往后排。他正准备让人将对方打发回去,却被孟达伸手拦下“慢!将军,我听说汉中成固,有两家人轻慢不得。”</p>

    孟达的家里也算是一方豪强,父亲孟他更是前凉州刺史,在座众人,徐晃、太史慈仅做过郡吏,赵云更是连小吏都没做过,故而就属孟达的家世最好。豪强之间都有自己的一套信息渠道和人脉资源,对于各地豪强背景的了解程度,只做过郡吏的徐晃可不如孟达。</p>

    “喔?”见孟达都如此说了,徐晃也不得不谨慎了起来,问道“成固还曾出过什么名士?”</p>

    出了名士、名臣,是决定一个豪强是否能被称之为世家大族的标志,最高的就是如杨氏、袁氏那般四世三公,名士大儒辈出,次一等的也得是家里世代二千石,只有上了这个档次,才算是士族。这个时候他们的社会地位与资源就不再是物质财富,而是靠累世积累的名望、人脉。</p>

    除此之外,若是家中没有出过名士、大儒或是名臣,哪怕家中蓄有巨亿、奴仆上千,也跟东海麋氏一样,只是个大一点的豪强而已。</p>

    蜀地的经济实力不如中原,很少有颍川荀氏那样具有覆盖全国的政治影响力的世家大族,说起来,就徐晃所知,整个益州也就一个蜀郡赵氏算是士族高门,因为彼等累世三公,加上当今的司空赵温,已经出过四个三公了。可他却从未听过汉中有过什么大人物,难道是他孤陋寡闻了么?</p>

    孟达说道“成固张氏倒是不用多虑,彼等祖上虽出了博望侯这等凿空西域的人物,但那已是孝武皇帝的事了,中兴以来,未曾有过什么人物。至于这李氏,在孝顺皇帝朝,曾与蜀郡的司空赵公一同抗衡大将军梁冀的太尉李公,正是汉中李氏出身。”</p>

    他所言的汉中李氏,曾出过司徒李、太尉李固,还有一个河南尹李燮。他们本来是南郑人,但由于遭受梁冀的,家族丧乱,不得已改居成固,后来李燮光复祖业、还家故居,但这成固仍留下了一片基业。</p>

    徐晃这才了然,他本来想着的是,对方若来的只是普通豪强,那就暂且晾着,如今看来却是不行了。</p>

    “那就让这李氏进来吧,我记得我等入城之时,成固令能干脆的投降、不焚府库,其中也有他李氏说劝之功。”徐晃想起了什么,摆手说道。</p>

    于是很快,李伏作为本地豪强的代表,迈着步子走了进来,见了步兵校尉徐晃,他也不摆架子,谦抑的一笑,拱手说道“将军英武,调遣兵马宛如天降,除灭妖道,成固之民无不心悦,犹解倒悬。”</p>

    他在半个月前便与南阳人李休打好主意,要为朝廷天军入汉中的行动中尽可能的些便利,以彻底洗白身上的从贼之罪、谋一个反正之功。因此,他们利用本地盘根错节的关系与人脉,不仅说动张鲁几次三番的抽调黄金戍留守的精兵强将,故意弱化东边的防御、而且还在成固这等县城进行了一系列布置。</p>

    比如以整治为名,延长关闭城门的时间,就是为了不时之需。只是李伏没有想到的是,朝廷派的偏师不是他们所以为的子午道,而是人迹罕至的傥骆道。</p>

    朝廷之兵来得又快又急,让李伏措手不及,幸而他早在几天前就借故回到成固,此时正好第一时间与徐晃搭上关系。</p>

    “李君客气了,米贼肆虐,朝廷深知汉中百姓身处水火,我等领兵之人,合该奋力除贼才是。”徐晃看似随意,眼神却是微带探询之色“我等只善征伐、不善治民,如今成固虽已重归朝廷治下,但新官未到,要安抚民心、筹备粮草,还得有赖于李君等人啊。”</p>

    “谢将军厚爱,在下何以德能,敢受此任。”李伏高兴的道,他知道这只是一个甜头,真正的好处还在后头,此时他也投桃报李,接着将自己在张鲁府中的身份说了出来,其间很是委屈的将自己塑造成忍辱负重、委身于贼的形象。此时双方都是互相利用,信或不信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一个理由。</p>

    然后,李伏又将他与李休等人的筹划详细陈说道“如今黄金戍守将杨昂、材质平庸,其麾下仅有数千兵马,守护戍口尚且不足,又何来余力击我军后路?”言语之间,他很快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开始一口一个‘我军’。</p>

    兴汉室</p>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2.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3.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4.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5.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6.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7.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8.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9.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0.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1.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2.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3.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4.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5.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7.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8.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9.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0.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1.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2.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3.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4.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