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兴汉室> 第八十四章 深谋勿疑

第八十四章 深谋勿疑

    “届征途,携书剑,迢迢匹马东去。惨离怀,嗟少年易分难聚。”————————</p>

    即便是吕范、孙贲仍心存顾虑,孙策也不信他最亲的兄弟会算计他,他决然道:“无论如何,我也要亲自见一见周公瑾!”</p>

    以往的孙策都是才略多谋,吕范从没见过如今这么意气,但这又像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吕范想了想,心中转了念头:“好,伯符既然要见,那就大大方方的见!不妨将他领到城头上来,以观军容。”</p>

    “我正有此意,公瑾与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带他上城墙,这才叫坦诚相待,子衡知我也!”孙策喜道,说完,便催促着人开门迎接周瑜去了。</p>

    程普等人从后面走来,纳闷不解的问道:“这是何故?”</p>

    “我适才想到,若是这周郎也与伯符一般重情义,那他此次过来,应不为攻城,而是攻心。”吕范沉吟着说道:“兴许,还能转圜我等与朝廷之间的嫌隙。”</p>

    “你是说,这是个转机?”程普等人面面相觑。</p>

    “伯符想必也是料到如此,所以才要下去亲迎吧。”吕范说完之后,回首望向敌军阵中,在简单的辕门之下,那个身材瘦弱的年轻人正骑在马上,似乎在翘首以待。</p>

    这几天下来,吕范似乎摸到对方的性情了。</p>

    “公瑾。”孙策大开城门,亲自走出去迎接周瑜,他习惯性的牵过周瑜的马缰,将他引入城中。</p>

    让周瑜意外的是,孙策并没有带他前往城中的府邸,而是毫不犹豫的直接带他登上了城墙,将城头守备、兵力毫不掩饰的袒露在周瑜眼前。</p>

    这是莫大的信任,周瑜有些动容,忍不住叹了口气,道:“伯符直率的性子还是一点没变!”</p>

    “乱世之中,公瑾还是如此清闲洒脱。”孙策笑了笑,开始向周瑜介绍吕范,孙贲等人。</p>

    由于孙坚死后,孙策便离开舒县,周瑜也未正式见过这些孙氏亲族。此时周瑜向众人一一致礼,态度谦抑温和,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全然没有一丝高门子弟的倨傲冷漠。</p>

    吕范等人暗暗钦服周瑜的气度,在心里增添了几分好感。</p>

    孙策拉着周瑜走上城门楼,凭窗远眺,看了会城下壁垒井然、游骑步卒逡巡其间的敌营。对方有如此强兵精骑,背后又有朝廷作为倚仗,名实兼备,自己无论打不打都会弄得里外不是人。这两天下来就连吕范也未能想出破敌之法,好容易等到周瑜来了,可他又第一时间跑到对方阵营去了……孙策心里其实有很多话想质问周瑜,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生怕影响到两人之间的情谊。</p>

    “可是在忧心进退?”周瑜淡淡说道。</p>

    “是啊,我本只想报得父仇,做一地郡守,替国家镇守外疆,就已心满意足。可谁知道——”孙策顿了顿,突然忿恨的一拍栏杆,说道:“如今谁都知道强臣已死,天子亲政,汉室有望振作。此时对抗朝廷之师犹如反贼,袁公借我之手,要我孙氏在汝南与朝廷作战,分明是要陷我于不义!”</p>

    “袁氏早有不臣之心,后将军此为,争汝南倒是次要,让孙氏与朝廷交恶、坐实反贼之名才是本意。”周瑜分析条缕,声音清朗的说道:“张超为前将军视若股肱,此次若是张超战殁,以前将军刚正、固执的脾性,定然会视孙氏为死敌。孙氏也犹如自绝于朝廷,只能与袁氏一条路走下去,即便朝廷有心说降,也要顾虑到前将军的态度。”</p>

    “确是如此!”孙策说道:“可若非如此,袁公也不会将阿翁的旧部予我,更不会许我外出征战。我要谋求自立,就必得有兵权在手,所以顾不上可能会与朝廷为敌,先拿到兵权,再临机决断了。”</p>

    “还好你前次夜里放了张超,也算是留下一丝余地,不然我也不知如何是好了。”周瑜永远都是一副平淡似水的语调,似乎有一种魔力,能让人从焦躁的心绪中平息安静。好似天底下没有什么事能难得住他,一切都是那么的从容不迫。</p>

    孙策缓缓吐了口气,心中犹如放下一块大石,转过脸来看着周瑜身上那件甚为合体的深衣,目光放在皂色的绣纹领口上:“所以公瑾才会先到彼等的大营中去,待谈好了,再来说与我听?”</p>

    周瑜正把眼望向天外,这时回过头来,意味深长的笑道:“伯符在怪我未有事先知会?”</p>

    孙策赶紧否认道:“未曾,公瑾与我恩若兄弟,并非君臣,自然来去随意,岂有事先知会之理?”</p>

    说到这,他想想又说道:“只是,我以为公瑾这回过来是要助我守城,未料到却是早已为我打算好了。”</p>

    周瑜从对方的语气里听出一丝埋怨,不由莞尔笑了一下,然后敛笑正色道:“要想化险为夷,就得拿出诚意。前将军本来对尊先君有提拔之恩,极为赏识,后来是为了什么而生出仇隙,伯符应该知道原委?”</p>

    孙策点点头,朱儁为何会对孙坚从一开始的赏识,变为憎恨,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孙坚自己。当年董卓强迁朝廷百官、河南百姓入关中,孙坚作为讨伐董卓的干将之一,身先士卒,第一批进入雒阳城,修祭陵庙,屯军城南。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孙坚于甄官井中得到了位于天子六玺之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传国玉玺。</p>

    在当时朝廷西迁、为董卓掌控的情况下,孙坚自然不可能派人将玉玺送往长安,但他也没有将其交给关东联军,而是见天下大乱,得玺之后生了异心,将其藏匿带往南阳。</p>

    此事极为机密,鲜少人知,就算是孙坚的上司袁术也只是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而朱儁却不知从何得知了这个消息,想由自己保管玉玺,借由此物号召关东勤王。于是亲赴荆州寻孙坚索取玉玺,也就在那个时候,朱儁与孙坚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来事情不了了之,两人便结怨到现在。</p>

    “传国玺乃汉室重宝,如今天子振作、刘氏将兴,此物当归还原主才是。”周瑜淡淡说道:“此物对伯符来说毫无用处,反而会招致祸患。何不趁此机会将其献上,一来化解与前将军的私怨、二来以献玺之功,示好朝廷。”</p>

    “先君曾与我说过,传国玺迟早一日要还归朝廷,只是当时天子微弱,强臣窃命,故而由我家暂存。”孙策煞有其事的说道,目光真诚的看向周瑜:“如今看来,正是归献之时。我曾担心袁公会趁我不在,借机僭夺,故而一直带在身边,公瑾大可将其拿去。”</p>

    “只是……”孙策迟疑道:“这似乎不能一劳永逸?”</p>

    孙策家眷都在寿春,若要反戈、投靠朝廷,就不得不考虑到家眷的性命安危以及袁术的报复。所以一时之间是不会直接投靠朝廷的,献玺只能保证他与朝廷之间的良好关系,这中间还得有人在朝廷之上为孙氏随时交流搭线、转圜维持。而且此次他们必然是要退出汝南,那时袁术会如何处理他们这些‘败军之将’,则又是另一回事了。</p>

    “有一个法子,就看你舍不舍得了。”周瑜说道。</p>

    “我连传国玺都舍得,还有什么是舍不……”孙策顺口说道,突然一顿,像是想到了什么,连忙摆手道:“公瑾,不行,你不行。”</p>

    “你刚还说舍得。”周瑜揶揄的笑道。</p>

    孙策急叫道:“那是两回事!我有预感,你这一去就不会回来了!”</p>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