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兴汉室> 第七十一章 无宜追罪

第七十一章 无宜追罪

    “危言刺讥,构怨强臣,罪辜不旋踵,亦不密以失身,悲夫!”————————</p>

    皇帝看着士孙瑞的眼睛,良久没有说话,半晌,他才打定了主意,点头道:“可。”</p>

    士孙瑞大松了一口气,只要干干净净的离去,即便不能干干净净的回来,也能保全一个好声名。</p>

    他郑重的俯首承旨,杨瓒在心里琢磨了会,也与杨琦等人跟着拜倒。</p>

    皇帝似乎没有闲心再继续说下去,露出一副兴致缺缺的模样,众人察言观色,都很自觉的告退离去,唯独新授任的卫将军王斌留了下来。</p>

    王斌依皇帝的示意,往前挪了几个席位,坐在皇帝身边说道:“君上似乎有些不甘心。”</p>

    在自家舅父面前,皇帝不假颜色,直接表露出心底的情绪,将茶碗重重的放在桌案上:“一步步绸缪到现在,却是这么个收场,虎头蛇尾,谁会甘心?”</p>

    地动之后朝野人心惶惶,无不关切皇帝的情况,所以越早开朝会越能让众人放心,不至于滋生闲言碎语。否则就凭刚才苗祀那一番如临大敌的动静,明日若还不开朝会,外朝臣还不知要怎么胡思乱想。</p>

    “可君上即便拖得几天,又能如何?左冯翊积弊已久,庸官胥吏,坐法贪鄙之事难以胜数,岂是傅巽一朝一夕就能革清的?”王斌这几天一直在旁观朝局,他也理解皇帝在这个关键时刻不能克竟全功的惋惜,见皇帝负气的模样,王斌拿出慈父的口吻劝慰说道:“士孙公已知天命,马上就是花甲之年,又能与君上捱多久呢?”</p>

    皇帝怫然不悦:“若是如此,我何必布局那么多,直接等天降灾异就是了。”</p>

    王斌向皇帝微弓着背,温顺的说道:“唯,老臣明白陛下想借此事树立威权,必要时,便是杀人亦不足惜。当初王公在时,关西士人就已经势力庞大,王公走后,更是无人可制。幸有黄公、杨氏、董承等人从旁掣肘,不至于一家独大。如今君上意图振作,自然要收拾那些不听话的,让他们轻易脱身,的确不是君上本意。”</p>

    “只是,老臣尚有一事不明。”说完,王斌又疑惑道:“左冯翊的事闹得再大,于马公、士孙公等人来说,也不过是荐举失察、包庇袒护的罪责,彼等大可为己上疏自辩,君上想借此牵连整治,难免会有人心中不服。”</p>

    “荐举失察倒还好说,包庇袒护乡党、为大臣者还抱有畛域之见,这难道还是小过么?”皇帝端端正正坐着,淡淡说道:“从查左冯翊开始,彼等便一个劲的劝我大事化小,若不是有意庇护鲁旭,担心折损势力,何必几次三番的阻拦我?何况三辅是最先推行河工、驿道等政的地方,士孙瑞为尚书令时几乎一手操办。现在因为地动灾异,他为我代受天咎,辞位以后,我再拿左冯翊的事惩他,岂不是显得我不近人情?”</p>

    如果灾异与左冯翊的吏治整顿结果同一天发生,或者是左冯翊这边先出了结果,过后几天发生地动,皇帝都可以将灾异与左冯翊的吏治问题联系到一起,给士孙瑞扣上一个渎职包庇引起天咎的帽子,这样既能让他再无翻身的机会,又能避免有人将灾异的原因归咎到皇帝头上。</p>

    可惜这地动好来不来,偏就在左冯翊尚未有一个处置结果的时候发生,这下可是乱了皇帝的布局。因为此时士孙瑞渎职包庇的理由都还没有成立,等他代罪辞任之后,人走都走了,皇帝若还拿左冯翊的事来惩罚他这个已经被罢免的大臣,在别人眼里就显得皇帝刻薄无情,丝毫不爱惜大臣,不仅会使旁人寒心,也会有损皇帝的形象。</p>

    连带着别人也会担心自己离任后皇帝会不会找他算旧账,从而加深顾虑,影响到今后可能会与皇帝的合作互信。</p>

    古代毕竟是个讲情面的社会,像后世的那种‘离任追责’制度放在古代尚且难以让人接受,皇帝目前只得打算一步步做起,先整顿吏治,杀出威权让众人悚惧之后,再从基层官吏中推行‘离任追责’、甚至是‘终身追责’。</p>

    “或许此番灾异,真的是应征于司空身上。”王斌没有想到这点,顾自建议道:“不若在明早引发廷议,言说司空治事疏放,所以才引发天咎地动,无关乎君上失德。”</p>

    皇帝摇了摇头:“左冯翊的事尚未有一个结果,无论鲁旭还是诸县令、长,此刻都是朝廷的干臣。司空平日办事惟谨,你有什么理由将其与地动牵扯到一起?若是说不清楚,这地动依然是应照在我身上,他依然是例行公事,代君受过。”</p>

    “这些也不是舅父烦恼的事,且不提他了。”皇帝摆了摆手,随意说道:“这次留下舅父,是为了禁军的事。南北禁军的将校如徐晃、高顺等人无不是多谋善战之辈,有关日常操训、军务后勤、调动部署等事也皆有章程可循,众将遇事皆照章办理,当无大碍,也不须劳烦舅父分心。”</p>

    南北军的各种制度已经逐渐完善、权责也很明晰,皇帝让王斌做卫将军并不是要加一个统率南北军的领导者,那样没有必要,也不符合军权分散的原则,而是要让他发挥别的用处。</p>

    王斌打起精神,知道皇帝这是要给他这个卫将军划清职权了,他应声回道:“唯,老臣也是如此以为,兵权不可操于一人之手,何进、董卓等据兵权而擅专者前车之鉴犹在,不可不慎。南北军互不统属,其上不设将职统御,各将直属君上,这正是为朝廷安危计。”</p>

    皇帝点了点头,他知道王斌既无野心也无足够的才能,所以才会那么放心的让他管军:“如今京畿除了南北军三万八千人以外,尚还有平狄将军马腾、扬威将军樊稠、中郎将王方、李蒙等将手下兵马三万余人。如今樊稠所部与太尉旧部杨昂并两万人已派往关东,马腾身为将军,暂不好动,我先将王方等人连带部曲交付与你,舅父要好好统带。”</p>

    董承身边的这些凉州将校一直都是皇帝的心病,虽然皇帝不担心他们会搞什么事,但皇帝并不希望有一支不完全听从掌控的军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所以趁着樊稠带着大部分人马到关东消磨实力,让王斌把留下的王方等人再度裁撤一事便提上了议程。</p>

    京畿的军队只能听从皇帝一人的指挥,至于董承,安心当个不掌兵的大臣就是了。</p>

    “臣谨诺。”王斌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至于董承会不会为了王方这么几千人而置气,那就是董承的事了。</p>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