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兴汉室> 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诛

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诛

    “苟於积敝之末流,因不足任之才,而修不足为之法。手机端https://”――――――――拟上殿札子</p>

    皇帝没来由的冷笑一声“宋翼遗毒?他在左冯翊有那么大的能耐,可以一手遮天?去年的时候为何不见你提?”</p>

    司空士孙瑞正欲再说,却被皇帝挥手打断“鲁旭任职也有岁余,连手底下各县令长是什么情况、河工等要政推行的成效都不甚清楚,必然是鲜少出郡治,所以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难逃干系,说不准,此人到左冯翊之后,经受不住宋翼遗毒,学起前任来自作威福了!”</p>

    这可是诛心之语,士孙瑞急忙抢白道“陛下,鲁氏祖孙三代皆有清名,岂会做出有辱门庭的事来?”</p>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皇帝私底下派平准监查过鲁旭,其人在治理民政琐事上,鲁旭信奉的是以道德教化黎庶的那一套,以身作则试图感化百姓,是故不任刑罚,致使奸吏欺上瞒下、从中取利而不自知。这样的人只适合在太学教书,根本不符合皇帝心中对治民官员的标准,他唯一的亮点恐怕就只有清廉、宽爱了。</p>

    皇帝这是在质疑鲁旭的本性,这对于一个士人是莫大的侮辱,司徒马日坐不住了,言语有些激烈了些“陛下!臣愿为担保,左冯翊此人纯良谦退,为官多年,绝无半分恶迹!”</p>

    “鲁旭当真名士,既然有司徒与司空同时为他说话……”太尉董承插了句嘴,不怀好意的说道“那何不派人去查,证其清白?只是此人办事颟顸,这个罪责是逃脱不掉的!”</p>

    鲁旭操守不错,但能力太次,这一点就连士孙瑞等人也无法回避。</p>

    “这、此事如若大办,必使得内外瞩目,恐引起物议。”素来多智的士孙瑞一时也没了主意,他们此刻也只能抓住鲁旭品性纯良这一点,但品性再好,也依然改不了鲁旭在左冯翊玩忽职守的罪责!思来想去,他还是想尽量将此事的影响压至最低,以免闹大了不好收拾“光凭华歆一人之言,不足为凭,不若先让鲁旭上疏自辩,两相作证才好。”</p>

    “华歆也是名士,也有清名,怎么他的话就不足为凭了?”董承冷笑一声,左冯翊如今就是个烂摊子,只能藏着掖着、装饰门面,一旦被揭开来,那就是一桩丑闻,顺蔓摸瓜下来,地方上不知会有多少郡县官员、令长遭受追究,对关西士人来说,这是对他们在关中的基本盘的倾覆性打击。</p>

    士孙瑞等人知道此事的严重性,绝不会在这个事情上让步,而董承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个机会从掌心溜走,他特意加强了语气说道“司空,你这是袒护!”</p>

    董承一直有意带动话题,对方在这件事上表现的越坚决,皇帝心里就会越不高兴,这是他这一年多来摸索出的经验。一旁的尚书令杨瓒也跟着说话了,言语比董承更犀利,要言不烦的说道“臣记得,鲁旭又太仆任上改授左冯翊,好像是出自司空的荐举。”</p>

    鲁旭任职左冯翊其实是出自司徒马日的保荐,杨瓒故意说错,是为了引马日主动跳出来“陛下!”</p>

    果然,当事人马日不得不说话了“鲁旭当初是臣举荐,臣当时是念在他家世清名,为人正直,这才……”</p>

    “事到如今,你还要顾全他人的体面?”皇帝冷不防说道。</p>

    马日顿时被这话噎住了,他初听以为这个‘他人’是指鲁旭,他作为荐举人,应该避嫌才是。可转念一想,皇帝这分明指的是士孙瑞!杨瓒一句话便把他与士孙瑞扯在了一起,一个荐举失察、一个袒护乡党,这下子他两人就真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p>

    “我看你们是在家休养了几天,连性子都变了。”皇帝的声音很有力,当下的朝堂看似光鲜亮丽,其实就是一个烂摊子,两百年积弊沉疴,一朝难改。他要把这艘江河破船修理成远洋战舰,难度比那些白手起家的君王要大得多,因为他要面对的不仅是外部的敌人,还有内部的对手。</p>

    打破关西士人在关中本地盘根错节的政治关系,获得纵向的政治空间,这是皇帝自罢黜王允以后一直在绸缪的事情,从河东平乱回来的路上就开始布局了,若不这么做,皇帝做事就永远也绕不开本地豪强出身的官僚。上次马日与士孙瑞等人请辞何尝不是在展示肌肉,这也愈加让皇帝坚定了决心。</p>

    如今河东豪强已经被用来以儆效尤,司隶、并州等地局势安稳,弘农杨氏沉默隐忍,关东士人被压制到极限迫切的需要与皇帝合作展开反击。皇帝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再度聚起了‘势’,又有事先在埋在左冯翊的伏笔当名目――没有什么有比现在还要好的机会了。</p>

    “左冯翊的事情藏不住,朝廷也没必要藏着,索性把它从里到外的翻出来晒晒,狠狠整治一番。不是说宋翼遗毒么?那就看看我大汉的京畿郡府,到底烂成了什么样子!”</p>

    皇帝把话刚说完,董承就抢先应下,不给马日等人反对的机会“臣谨诺!”</p>

    接着,像是商量好了一样,尚书令杨瓒、尚书仆射吴硕也随声附和。</p>

    士孙瑞看得透彻,知道当下的局势险恶,怎奈于情于理,他都不好再说半个字。既然一时难以挽回皇帝的心意,更不能愈加激怒了他,此时就只能委曲求全,等过两天的太学议论开始后,舆论的焦点不在左冯翊、而集中在太学论战的时候,方能将此事低调处理。</p>

    只是他低估了皇帝的决心,他不加掩饰的吩咐道“让吏部尚书傅巽去一趟左冯翊,再由华歆从旁佐着,这一年半载,左冯翊到底有没有将朝廷的诏令推行下去、推行到什么样子、有何等成效,都一一查清。还有那些县官、功曹、掾吏,品性能力如何,也交由吏部铨选。总之今年的政绩考课,由左冯翊始,其余各郡,皆视其为典范。”</p>

    “如今天下民疲田芜,杼轴空匮,皆因官吏贪鄙无能。”朝堂斗争与整顿吏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皇帝不仅要收拾关西士人,还要借此整顿关中的吏治“左冯翊鲁旭及其下各曹、县令长官一概‘停职’,留待傅巽逐一考成。”</p>

    “秋收在即,若是左冯翊郡县官府皆弃事不理,恐会耽误朝廷税赋。”站在朝廷的出发点上,杨瓒一时有些犹豫。</p>

    皇帝赞许的看了他一眼,颔首道“劝农、典农等官是去年新设,今年的税赋暂由他们接手,朝廷这里另外派一批得力的郎官、臣子过去。”</p>

    朝堂斗争的前提是不耽误正经事,显然,杨瓒很准确的摸到了皇帝的喜好“臣谨诺。”</p>

    “天下百姓属望风政已久,积敝之后,易致中兴。”皇帝突然说道“诸君可不要忘了为臣子的本分。”</p>

    兴汉室</p>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