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兴汉室> 第十四章 勉为厌难

第十四章 勉为厌难

    “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手机端https://”――――――――庄子徐无鬼</p>

    公孙瓒一开始占据着些微优势,但听闻后方有难,自己眼见难以攻下邺城的情况下。凭恃着武勇与手下步骑的精锐,在一阵冲杀过后终于带着两万多人杀出重围,麴义兵少,又因为士众疲惫,所以也不敢离营追击,眼睁睁的放着公孙瓒离去。</p>

    崔巨业一身是血的走了过来,把手上提着的首级往麴义脚边一丢,那颗头骨碌碌的滚到麴义的脚边停下,面孔朝上,正好是公孙瓒部将文则的首级。</p>

    麴义低头略看了一眼,像是踢球似得将其踢到一边,若无其事的说道“嗯,崔将军这下不用观星都能与袁公共饮食了。”</p>

    四周忽然传来一阵讥笑,崔巨业善于观星,袁绍经常以此问他天象等事,有时起兴,还会拉他同吃同喝,待遇超然,甚至在最后把他安插在了军中带兵。冀州军中尤其是麴义的部下都很瞧不起崔巨业,何况当初界桥之战麴义击败公孙瓒主力之后,袁绍便以为公孙瓒即将败亡,便临阵换将,使崔巨业接替了麴义去围攻公孙瓒。</p>

    结果崔巨业带数万大军都未能攻下故安,反而粮尽南归的时候被公孙瓒率部队追上,在巨马水大败,战死七八千人。</p>

    这被崔巨业视为最大的耻辱,很长时间在军中都抬不起头来,袁绍这次既是为了暗中防范麴义、又是为了再给崔巨业一次机会,特意让他参与了这次牵制公孙瓒的战斗,幸而他这次没有失误,甚至还斩下了敌军一员将校的头。他将首级丢到麴义跟前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本以为这就能让自己扬眉吐气了,没想到麴义浑不在意似得,还刻意取笑他。</p>

    崔巨业脸色涨红,好半天才说道“笑什么笑!此时不整顿军旅,还在等什么!”</p>

    这些人里面大都是麴义亲手带出来的私兵,根本就不怕崔巨业这个外将,仍旧在哪里低声讥笑着。</p>

    在城中留守的袁谭与高览这时也走了过来,看到这副场面,都不由得皱起了眉头。</p>

    麴义微眯着眼,手轻轻一摆,像是关上了闸门,四周的笑声这才消失不见“都听见了?”麴义往四处张望着,视线所到之处,所有人都肃穆着神情,低头不语“全军休整两天,确保公孙瓒的确是往幽州而去,然后再拔营。这时候派人去南边的东郡传讯,请臧使君收拾部众准备反攻,我与他两路并进,只要收复了渤海、平原,公孙瓒的手就再也伸不进青州。”</p>

    袁谭有些不悦,他代袁绍执掌大纛,按理说他才是这支部队的主将,可麴义却丝毫没有将他放在眼里。他有意发作,却碍于麴义当下的威势,一时奈何不得。</p>

    毕竟麴义是当前冀州军中首屈一指的大将,当初曾是冀州牧韩馥麾下,因不满韩馥太过软弱而叛乱,最后与袁绍结盟,既为袁绍夺得冀州,又为袁绍在冀州扎稳脚跟,重挫公孙瓒。在冀州军中战功赫赫,性格蛮横专断,有时就连袁绍都指挥不得。</p>

    故而袁谭与崔巨业等人心里再是愤恨,也只好强行忍着,留待以后。</p>

    公孙瓒一路快马加鞭,奔袭返程,准备走河间大路回易县,路上却为关靖及时劝阻“袁绍若真的进攻易县,难道不担心我等会从后杀到?这其中必然是围魏救赵,恐怕袁绍趁虚进攻易县是假,诱我等回军,在路上伏击是真。此行切不可走正路,不妨走渤海绕行北上。”</p>

    “若是非你所想,袁绍当真围击易县又如何?”公孙瓒问道。</p>

    “易县经营多年,堪比广宗,又有王门等将镇守,短短数日,绝难失守。”关靖笃定的说道“若是袁绍当真围城而击,我军大可与王门内外合击!”</p>

    “好!”公孙瓒此时也没有旁的办法,立即采纳了关靖的意见,绕道从渤海郡北上渡过易水,顺利抵达易县。袁绍的确听从了沮授的建议,并在他的安排下在河间北上易县的要道上布下伏兵。此时听闻公孙瓒绕道,失望之下,只得悻悻然的收兵县,与公孙瓒南北对峙,正式卡死了公孙瓒再度南下的道路。</p>

    “幽州亦不乏能人,公孙瓒在危急之时还能明智果决,选择绕路北归,这也是我等不曾预料到的事情,怪不得沮君。”看着沮授略带歉意的神色,袁绍好言宽慰道“沮君不要在忧心于此了,下去收束部众,我等过一会就班师回去。县就交给张,他正好就是河间县人,熟悉地理人情,由他守着是再好不过了。”</p>

    “谨诺。”沮授这才躬身施了一礼,缓缓告退。</p>

    袁绍看着沮授离去的背影,蓦然将视线放在了一旁坐着的田丰身上,脸上似笑非笑。田丰头脑清醒,反应过来后,也立时找了个借口,告辞离去。</p>

    “诶……”房间里就只剩下袁绍一个人,他轻轻的叹了口气,低头感慨着说道“都是聪明人啊。”</p>

    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阴影处,有个干瘦的人突然冒了出来,对袁绍执礼甚恭“明公。”</p>

    “陈君,你观我今日情势如何?”袁绍问道。</p>

    此人又瘦又高,坐在席上就像是折起的竿子,他名叫陈逸,是孝灵皇帝时的太傅陈蕃之子,也是袁绍的汝南老乡。陈蕃当年与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诛杀宦官,后来事败被杀,陈逸也因此受到株连。幸而陈蕃的一个友人将陈逸藏匿于冀州甘陵,方才使其幸免于难,直到后来黄巾蛾贼造反,孝灵皇帝为了团聚士人,不得不解禁党锢,陈逸也因此蒙获官职。</p>

    只是陈逸的父亲为了汉室鞠躬尽瘁,最后却被朝廷害死,这让他一直就对宠信宦官的孝灵皇帝心存怨恨。故而在中平四年的时候,他与术士襄楷造访冀州刺史王芬,与一干名士密谋废帝。</p>

    最后事情泄露,陈逸也与许攸等人逃到袁绍门下避难。若说是对朝廷的忠诚,陈逸经历了家破人亡之后,那是半点也无,他一直想着的是如何推翻朝廷,至少是不能让孝灵皇帝的血裔继续做汉家天子。所以他也一直是袁绍身边最坚定的支持者,很多连田丰都不可说的事情,袁绍都会与陈逸商量。</p>

    “此次连番大胜,冀州再无近忧,明公也算是可以稍松一口气了。”陈逸答道。</p>

    “全赖将士用命,但他们出死力到底是为了冀州,还是为了我,却不得而知。”袁绍语气有些沉重,尽量不去想这些事情,他转而说道“陈君,我引你为腹心,眼下有件事,非你替我去做不可。”</p>

    陈逸福至心灵,他虽然才学不及他的父亲陈蕃,但论及计谋却远胜其父“可是为了那件事?”</p>

    这件事早在几年前两人就为此商议过,并且敲定了许多细节,只是中途经历了许多波折,时机又尚未成熟,这才一直寝废搁置。如今见袁绍似乎有意提及,陈逸突然就兴奋了起来,他的脊背挺直,像是一棵劲竹。</p>

    “嗯。”袁绍简短的应道“此地去博陵不远,你到那里之后,将他们请来,记得沿路潜行,不得声张。”</p>

    兴汉室</p>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