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兴汉室>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见吏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见吏

    “廉耻节礼以治君子,故有赐死而无戮辱。https://”――――――――治安策</p>

    在河东大乱之后,后知后觉的王允在羞愤之中大病了一场,辗转病榻之间,他利用自己在太原的威望,使各家豪强全力支持刘虞对抗匈奴的战事。既是为了保护桑梓、也是为了挽回自己不利的处境。</p>

    自己费尽心机的弥补错失,只要自己没有参与叛乱,仅仅只是勾结外臣这样尚无凭据的事情,皇帝也不会对他施加重罪。可他怎么也没想到,族亲王昶有一天会突然惊慌失措的跑来向他坦白,说是他奉父命,与范先私下传过书信。</p>

    “王季道真是糊涂至极!这是要害死我家啊!”当时仍在病中的王允气得捶床呼道“起先我就与尔等说过,不要理会河东那些小儿辈,他们成不了事!尔等偏却不听,私下谋事倒还罢了,如今祸到临头,还想着要我帮你们?”</p>

    虽然对外同样是宣称太原王氏,但内部却分为晋阳王氏与祁县王氏两门,王允与王凌是晋阳王氏出身,王昶则是祁县王氏,两家祖上同为一系,但子孙绵延至今,已经形同两家,彼此之间有着竞争的关系。</p>

    毕竟太原只能有一个王氏。</p>

    当然,这只是私下里的竞争,在明面上,两个王氏是亲如一家,尤其是袁绍派人伸出橄榄枝,两家更是因此展开合作,所以才有王昶代表两家拜访初来乍到的刘虞。但在合作的背后,两家的分歧也逐渐产生,祁县王氏想借袁绍的势力彻底压倒晋阳王氏,所以事事奋先,他们本以为绕开了王允可以独占全功,却没想到掉进了河东这个大坑里去了。</p>

    王允想起了前因后果,又想起了如今两家人岌岌可危的处境,王昶等人自作主张的事若是揭露出来,要说是王允在里面没有半点干系那是谁也不会信的,最终倒霉的只会是他们所有人。他越想越是苦涩,心底也越发的生寒――不仅是往日的朋友,就连身边血浓于水的亲人都想着坑害他。</p>

    “晋阳王氏与祁县王氏,到底同出一脉啊。”</p>

    不待王盖接话,他背着手,走出书房,神色淡然,慨然长叹,然后后迈步走了出去,口中吟诵道“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p>

    王盖不由拿起王允给他的简牍,上面写着的正是这一句话,他眼圈一红,默然无言的在他身后亦步亦趋。</p>

    走出竹林的时候,王允骤然停步回头“这片竹林留着,不要伐它。”</p>

    “谨喏!”王盖险些撞上王允,堪堪停步,急忙应下。</p>

    王允难得温和的看着红了双眼的长子,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要哭。”</p>

    他笑了笑,闲庭信步的走着,像是在饭后消食,悠悠然走进了竹林外热烈的阳光里。</p>

    “让天使久等了。”王允将赵咨迎上正堂,歉意的说道“老夫自打回了家,便有午睡的习惯,耽误了些许功夫,实在过意不去。”</p>

    “不敢。”赵咨忙在席上欠身说道“来得仓促,未有提前知会,这是我的不对。本想着忙完对并州各官的赏赐宣诏之后,再来拜会,奈何身负帝命,不得不奉命而来。”</p>

    “我知道。”王允点头表示理解,突然转了话题问道“国家可还安好?”</p>

    “国家身体康健,文治武功,样样都好。”赵咨一五一十的说道“在我来之前,国家便郊祭上帝,改明年为建安元年。”</p>

    “建安……”王允忽然想起‘初平’这个年号还是皇帝刚登基、自己被董卓器重进入中枢辅政的时候定下来的,可以说整个初平年间的朝廷除开董卓,就是他王允一人的身影,那是打上了属于他个人烙印的年号。如今被皇帝废弃了,是在昭示着什么吗?</p>

    赵咨见王允莫名其妙的陷入沉思,心里有些迷惘,愣怔了一会才想起来说道“国家很思念王公,说是若非琐事缠身,他如何也得北上太原来亲自见王公一趟。”</p>

    “啊,这可不敢!”对方辞色虽然平和,但话语里的寓意却有着重若千钧的分量,王允惊得浑身一震,顿时觉得如芒在背,再也坐不住,连倾起上身说道“国家万乘之躯,岂可为了我一介老朽而远离中枢?”</p>

    赵咨脸上没有带着笑意,语气有些沉闷的说道“王公乃诛董元功,深孚海内人望,得天子优待也是应该的。听闻王公前些日子病了,国家心里挂念,本来还想让我送牛酒以为慰劳。可后来一听王公病愈,便打消了这个念头。”</p>

    饶是早有准备,王允的心里还是登时沉了下来,赐牛酒,既是两汉以来皇帝对生病的大臣表示慰问的一种方式,又是皇帝不便于将大臣明正典刑、让大臣自裁的暗示――这也是给大臣最后的体面。</p>

    可最后听赵咨把话说完,他又觉得好笑,这牛酒本来是赐死大臣的,怎么在皇帝眼中,反倒还真以为这是慰劳臣工的东西?</p>

    想完,王允那一颗本已寒彻的心,又再度燃起一丝侥幸的火花。或许……</p>

    “国家托我给王公带的东西,我已经带来了,王公最好看一下。”赵咨从席上站了起来,冲王允拱了拱手,准备告退“有些事我不能明说,还请好自为之。”</p>

    王允怔了一怔,就这么走了?</p>

    赵咨似乎真的只是代表皇帝看望退休老臣的,任凭王允如何挽留,坚持要走。王允派王盖代为相送,两人一前一后走到庭院里,赵咨忽然站住了。</p>

    “赵公?”王盖不明其意,轻声问道。</p>

    赵咨没有理他,也丝毫不在意自己突然停下要走不走的样子是件失礼的举动,他抬头眯眼看着太阳,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话“今天的太阳可真暖和啊,一点也不酷烈。”</p>

    正堂里,王允看着眼前一只黑漆朱纹的盒子,愣愣的出神。</p>

    这是皇帝赐给他的食盒,里面据说是装了糕点,但王允紧张的眼神却像是这里面装着毒药似的。</p>

    他颤抖着将食盒打开,里面空无一物。</p>

    王允顿时犹如被抽去了脊梁,瘫软在地上,脸上挂着惨然、以及如释重负的笑“果然,这才是陛下,这才是陛下!”</p>

    他身为颇有名望的老臣,按照汉代‘义不受刑’的风俗,皇帝为了维护皇权,大臣为了保留体面,一般都会选择赐牛酒以暗示自杀这种方式。如此皇帝也不会继续追究下去,然后两全其美,皆大欢喜。</p>

    这是汉代即便在政治斗争的最后关头,也不会因此伤了君臣和气与体面的模式。</p>

    何况王允心里也笃定,无论皇帝有没有真凭实据,都不会将其大白于天下,不然的话,诛董功臣、匡扶社稷的老臣王允居然涉嫌参与谋反,这件事会给天下士人带来何等的冲击,甚至可能会撼动他们心中坚守的道义。要是世人敬仰的忠臣都是私下篡逆的乱臣贼子,那这个世道还有救么?这个影响天下人心的结果,是皇帝所不愿见到的,所以王允只能自觉的自杀。</p>

    而之所以不是送牛酒来暗示,主要是因为牛酒的象征意义太明显了,很容易引起闲言碎语,对皇帝的形象也不好,所以只能选择这个别开生面的方式。</p>

    既想维护颜面,尽量不沾上杀功臣的恶名,又不想明正典刑,引起人心动荡,皇帝可谓是煞费苦心。</p>

    不过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王允心中的皇帝!</p>

    在拔剑横在脖子上的那一刹那,王允脑海里回忆起了去年在石渠阁觐见皇帝的时候,皇帝站在窗边,眯起凤目仔细认读着书简上的小隶,阳光洒在苍白的脸上,身上一袭深色的燕居服,衬得身子越发瘦小不堪……</p>

    那认真、好学的模样却深深印在王允脑海里,成为了他终身难忘的画面。</p>

    那是皇帝给他的第一次机会,也是他这辈子最糊涂的一次……</p>

    “陛下……”王允高高的身子无力的倒下,眼前不断的回放着当初的一言一行,他嘴里喃喃说道“老臣无能……”</p>

    “赵公?”王盖在庭院里正准备再说什么,却听见身后一阵尖叫,他立时慌了起来,转身便往回跑去。</p>

    赵咨仍旧昂然的站在原地,他所站的位置靠近府门,当年孝哀皇帝赐死丞相王嘉的时候,所派的使者也是这么气势张扬的站在门口。</p>

    他抬头再一次看着太阳,沐浴在阳光下的他全然不曾理会周遭的喧闹,赵咨感慨万千的说道“今天的太阳可真暖和啊。”</p>

    兴汉室</p>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