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兴汉室> 第一百一十一章 祸机殃流

第一百一十一章 祸机殃流

    “怀张汤之辩诈,兼卢杞之奸凶,诡变多端。手机端https://”――――――――</p>

    初平四年七月初。</p>

    长安城西,上林苑。</p>

    皇帝有半年没有来上林苑了,上半年由于正是生灵哺育、万物生长的春季,故而皇帝为了以身作则,暂时放弃了甘之如饴的游猎活动。好不容易捱到盛夏,皇帝总算可以在上林尽情策马驰骋,肆意发泄着年轻人身上整日被礼制束缚压抑、无处可发泄的活力与精力。</p>

    十三岁,是古人所谓的舞勺之年,雄才伟略的孝武皇帝在这个年纪还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太子、王霸道杂之的孝宣皇帝还是个斗鸡走马的游侠、而作为中兴之祖的光武皇帝这时候还在南阳乡下放牛。</p>

    如今的皇帝已经十三岁了,名义上掌握着整个汉家天下,实际上牢牢把控着上至朝廷、下至关中等地权柄,在经过一年的勾心斗角与政治倾轧之后,他终于成功遏止了自孝章皇帝以来君权逐渐旁落、式微的趋势,使权不下移,事不寝废。在同一个年龄段,皇帝的成就已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列祖列宗,虽然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足以让前辈们汗颜了。</p>

    太阳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天上,湖上泛着碎金一样的颜色,湖畔的草地、灌木、行宫尽皆被染成了一片黄灿灿的景象。</p>

    微风从湖上吹拂而来,带着些微的凉气,在炽热的阳光下愈加清爽。</p>

    与其他正值青春的少年一样,皇帝也很喜欢这样灿烂、热烈的阳光,他微仰起脸,半眯着眼享受般的晒着阳光。这时候他在马上再怎么大幅度的展臂扩胸,也不会有人要求他保持仪态,毕竟这里不是未央宫,而是皇帝视为最让人放松身心、无拘无束的上林苑。</p>

    这里没有烦人的赞礼官对他的一言一行都提出规定、也没有前呼后拥的宦官近侍时刻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上林苑可谓是最不用守规矩的地方,也难怪孝武皇帝喜欢上林苑,甚至在此修建了恢宏无比,规模直追未央的建章宫。</p>

    他身下骑着的是一匹白马,这马是武都太守韦端代氐族人敬献的神骏,高大雄壮、威武不凡,浑身纯白就如高山上的初雪,性情也被驯服得极为温顺,最适合做皇帝的御驾。</p>

    刚一见到这马时,皇帝便一见倾心,被压抑了一整个春天的游猎之心也忍不住发作起来,当即招呼羽林、虎贲等郎入上林开始了本年的第一次游猎。</p>

    皇帝舒展双臂,深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仰头看见瓦蓝瓦蓝的天空,一片流云正在半空慢悠悠的飘着。他顿时清醒了许多,轻轻用手指梳理着马鬓,低头看向身边人说道“在未央宫里待久了,整个人都是昏昏沉沉的,而现在一出来就灵台清明,看来还是得多出来走走啊。”</p>

    “唯。”贾诩永远是第一个准确领悟上意的人,他低声应道“这天下之大,八方寰宇,盛景美物数不胜数,人若是只囿于一处,岂不是辜负了天地造化?何况,臣也未见身居一处,狭于眼界,而得有旷世之大功名者。”</p>

    荀攸也在一旁难得的附和道“虽然君子应以养心修德为重,但也不该忘了射、御等技艺。陛下正值年少,的确该多活动筋骨,以康健身体。”</p>

    皇帝乐得一笑,拊掌说道“说的是啊!都说身为天子,享有四海,可我自打出生以来,从未有外出游历过,当初从雒阳迁都长安,一路上也只是匆匆一瞥。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等以后天下太平、四海无事了,我什么也得回东都,或者去关东看看。”</p>

    “陛下说的是。”贾诩接着皇帝的话头往下说道“眼下不就有个‘行万里路’的机会么?”</p>

    荀攸怔了怔,向贾诩看去,贾诩低垂着目光,似乎感觉到什么一样,几乎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荀攸心里这才有了底。</p>

    看来河东已经传来消息了。</p>

    “计划赶不上变化。”皇帝低头看着胯下白马,手持马鞭,末梢在马耳上轻轻摩挲着,看着马耳朵像是驱赶蚊虫似得抽动,这才好笑的说道“本来让韦端去武都,是想让他充作先锋,好为图蜀进凉之计做打算。谁料河东却先成了亟待解决的地方,风向天定,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只得让韦端在武都多熬些时日了。”</p>

    “今年开春,平准丞鲍出奉命赶赴河东,现今已查明河东豪强范先、祝奥、程银、侯选等人违抗朝廷盐铁、屯田等国策要政,并对郡守王邑心怀不满,于是勾结外镇,谋图造反。”贾诩一一数落道“如今罪证确凿,而据鲍出所言,范先已然在河东举兵,具体如何尚不得而知,只得等河东或是冯翊派人传讯佐证后,方可宣示朝堂诸公,昭告臣民百姓。”</p>

    河东叛乱,虽然早有准备,但仍是出乎荀攸意料,又在贾诩意料之中,就连皇帝对此都没有做出任何评价,他一向秉持的观点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哪怕王邑在逼卫固伏法之后、不能和平解决河东豪强,皇帝也不怕这场叛乱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危机。</p>

    但荀攸心里却觉得不对劲,因为按照原本的设计,河东应该在杨沛等人的主持下,提前挤破河东的脓疱,将危险扼杀于萌芽,这样就能将影响范围缩小到河东一地,既能满足皇帝清算河东豪强、推行各类大政的初衷;又能在大敌当前防止事态扩大化、将追究仅仅止步于河东豪强。所以河东叛乱只是最坏的一个结果,根本就不在荀攸的计划中。</p>

    除非……</p>

    荀攸看向贾诩的神色逐渐有些怪异,心头隐隐恼怒起来。</p>

    除非是有人故意算计,逼范先造反。</p>

    尽管他相信以自己与贾诩的智谋,皇帝的英明决断,以及南北军的精锐,坐拥关中,完全不虚任何来犯之敌。</p>

    虽然他同时也相信贾诩这么做一定有万全之策,但荀攸真正怕的却是对方在这件事背后,对豪族暗藏的祸心。</p>

    只是在这之中,皇帝又是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呢?</p>

    是默许,还是纵容,亦或是跟荀攸一样被蒙在鼓里?</p>

    “鲍出昨日单骑赶至,其间千里奔驰,想必再晚也晚不过今天。等军情到了,纵然非我本意,但也不得不兴师动众了。”</p>

    只此一句,皇帝便戛然而止,不再继续说下去了。</p>

    他好整以暇的看着前方追狐逐兔、有意表现自己勇武的一面的羽林郎张绣,表情意味深长,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p>

    贾诩与荀攸二人各怀心思的骑马侍从在皇帝身旁,在他们身后,在周围保护皇帝的郎卫、兵卫们身后,一名骑士与一名文士高举凭证,正急匆匆的策马赶来。</p>

    兴汉室</p>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