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兴汉室> 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

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

    “尚可稍赎前愆,倘再仍前玩忽自问当得何罪,决不能稍为宽贷也。https://”乾隆实录</p>

    这个回答与王昌所言没什么区别,众人听了,也不觉得有何出奇之处。就连一边竖着耳朵听的王昌,此时也放下心来,悄然松了口气。</p>

    法正撇了撇嘴,轻蔑的退了回去。</p>

    这时徐荣心里暗道不妙,实在忍不住坐见大好良机溜走,出言问道“那若是在高山深谷,又该如何?”</p>

    徐晃感激的看了徐荣一眼,果然没有让对方失望“深谷之中,绝不能贸然后撤。若是猝然相遇,当摇旗擂鼓,壮士卒胆色,再排弓弩于前,且射且击。我再观察敌阵,若是有乱,当即刻进击。”</p>

    众人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没料到事出突然,徐荣与徐晃二人像是说好了似的一问一答。若不是这是皇帝临时出题,断无串通的可能,他们差点就要怀疑这两人私下有过交流了。</p>

    张辽此刻突然来了精神,他出声说道“你可别忘了,敌众我寡。”</p>

    “深谷之中,再多的兵也排不出成型的阵仗,譬如壮汉入窄巷,空有膂力,反倒还不如羸者灵动。”徐晃并不因为对方是北军越骑校尉而收敛几分,自信的回道。</p>

    本来志趣恹恹的法正听了这话,眼前一亮,再度问道“你若进击,如何确保得胜?”</p>

    徐晃转向法正,说道“狭路相逢,勇者胜!”</p>

    “善。”皇帝拊掌说道“一鼓作气,长驱直入,古之善用兵者,也不过如此吧。”</p>

    这可是除了对张辽的评价以外,今天皇帝所说的最高评价。众人不由侧目而视,没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军候竟然还有如此谋略。</p>

    在之后的事就很简单了,皇帝并没有对王昌质疑、怪罪什么,更没有对徐晃说什么偏向性的话。</p>

    直到二人离开,犹未反应过来的王斌这才好奇的问道“君上似乎很看好这个军候?”</p>

    “哪儿有什么军候?”皇帝反问道,接下来的话也让徐荣瞬间安心,知道自己这些心思没有枉费。</p>

    “这是我未来的上将军!”</p>

    几乎所有的将校一时间都在羡慕徐晃,有这么一句话在,今后想不一飞登天都难。</p>

    “徐荣。”皇帝吩咐道“让他做骑都尉,带两千羽林骑。你可得好生栽培,切不可埋没了他!”</p>

    回过神来的徐荣立即喜道“臣谨喏!”</p>

    这段事便告一段落,虽然皇帝并没有明说,甚至丝毫的暗示都没有,在场所有人,不仅是禁军诸将校,就连随驾的侍中、秘书郎等亲侍都能从皇帝突然考校徐晃与王昌这两个小角色的行为中,察觉出一丝异样。只要他们联系到王昌与徐晃都是蓝田之战的先锋,再想到这场考校所展示的各自智略,便不难明白这里面发生了什么。</p>

    皇帝当着众人的面,已经通过非常委婉的方式对王昌贪功冒绩的行为作出了警告,盖顺若还有些许进取之意,想必痛定思痛,将会大力整顿军中风气。</p>

    王昌的军职虽然不会被撤,但已经没有机会再往上进一步了,虽然他可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p>

    至于徐晃,虽然他在蓝田的战功不可避免的给了王昌,但他有皇帝刚才的高度评价作为补偿,又是一个简在帝心的人物,以后在军中自然会顺风顺水,用不了多久就会崭露头角,所以王昌盗取的这点功劳还不还给他,已经无关紧要了。</p>

    回去的时候,皇帝没有骑马,而是改乘銮舆,为的就是让盖顺骖乘,有单独说话的机会。</p>

    “知道我为什么让你随驾么?”</p>

    盖顺跪伏在狭窄的车厢里,愧疚的说道“臣未加甄别而误信人言,险些埋没良材,此皆臣不察之过。”</p>

    “你以为你的过错就只有这些?”皇帝终于忍不住骂道“你太瞧得起你自己了!”</p>

    话一说完,皇帝随即从袖中抽出一份随身带着的、董承弹劾盖顺的奏疏,将其丢在盖顺面前“这是今早弹劾你的奏疏,你自己看!”</p>

    盖顺将奏疏捡起来,快速的扫视一遍,随即大惊失色,再次伏身说道“请陛下恕罪!”</p>

    “说得轻巧,你教我怎么恕你的罪?”皇帝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痛心疾首的说道“朝廷不日就要出兵征讨白波,你知道我对你寄予了多少厚望?”</p>

    皇帝在盖顺身上付出多少心血,盖顺心如明镜,征讨白波,是他们君臣二人老早以前就议定好了的计划。为了这件事,皇帝特意预先派盖顺外出剿除贼寇,一来是积累经验,二来是增加声望,不至于到时候反对的声音太大。</p>

    可现在出了这么几件破事之后,盖顺的能力一定会遭到质疑,短时间内只好将他冷藏,不可能再让他有单独领兵出征、或者是参加大战的机会了。</p>

    “王昌的事倒还好说,你只是受其蒙蔽,不算主犯,我可以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底下的那些人也不会乱讲话。只要你及时整肃军纪,把其他几个冒功邀赏的人给办了,你依然可以做你的中郎将。”皇帝气仍不平,警告道“但倘若还有下次,你就自己看着办吧!”</p>

    “唯,臣敢以性命担保,此事绝不会再犯!”盖顺信誓旦旦的做出保证,这个事也将他多日以来建立的自信与骄傲土崩瓦解,让他在今后戒骄戒躁,算是一个宝贵的经验教训。</p>

    皇帝没再说话,盖顺在他心里的地位已经大打折扣,毕竟不会有哪个领导会喜欢给他找麻烦的无能下属,如果盖顺真的教而不改,那他就准备回去当一辈子的宫门司马吧。</p>

    銮驾到了宫门,皇帝下车之后,再也没看盖顺一眼,径直回了前殿。留下盖顺极为尴尬的站在原地,冲皇帝离去的身影深深一拜,作揖离去。</p>

    法正等人见到这副景况,无不明白是什么回事,他们不敢在这件事上多言,只好簇拥着跟在后头。这时公车司马令王端走上前去,在皇帝身边小声说道“司空刚才亲谒北宫门上封事,臣不敢自作主张,特来呈交陛下。”</p>

    听了这话,皇帝停住脚步问道“他又有什么事?”</p>

    所谓封事就是密封的奏章,是孝宣皇帝首创,奏疏用皂囊封缄,一旦呈递,就是录尚书的大臣、或是尚书令都不能擅自启封拆看。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奏疏中的内容泄露,相当于是清朝的密折制度,是防止臣子欺下瞒上,加强君权的一个措施。</p>

    皇帝拿过王端递来的封事,亲自拆开,草草看了两眼,突然无不嘲弄的笑了“这手段可比王允高明多了。”</p>

    7</p>

    兴汉室</p>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