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兴汉室> 第二十一章丨才不从命

第二十一章丨才不从命

    “窃惟皇上念天下之计,至大至重,思得良大夫主之,故寤寐阁下之贤,复有此拜。”与省主叶内翰书</p>

    只不过贾诩太精明了、太执着于明哲保身了,皇帝要想彻底收服他,为己所用,非得有一个绝妙的说辞不可。</p>

    “董卓在世曾言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这是真的吗?”皇帝看着贾诩,缓缓说道。</p>

    皇帝近来对肆意侵占上林之地的三辅豪族进行不遗余力的打击,看上去是有意抑制豪强,但是又对杨氏等士族百般优渥。这让贾诩一时不透皇帝的想法,这时又听皇帝提及汝南袁氏的两个当家人,出于谨慎,他答道:“董卓在世时,确实说过这样的话。”</p>

    这个回复很有抓不住重点的意思,皇帝不得不强调道:“我问的不是董卓有没有说过这句话,而是天下自服这句话是真的吗?”</p>

    贾诩避之不过,只得答道:“臣见关东诸人,强者唯有袁氏兄弟。袁公路自负意气,志在四海,而勇而无断,不足为虑。袁本初好务虚名,虽以宽厚得众人之心,实无魄力得以驭下。关东各地方伯大都仰赖袁氏,若此二人束手归朝,天下自无不服。”</p>

    皇帝笑道:“朝臣不免都对袁氏等人抱有幻想,希冀他们献义输诚,你倒是敢说话。”</p>

    不是敢说话,而是不得不迎合上意。</p>

    见贾诩没有应答,皇帝也没有说话,直到车驾到了宜春宫旧址,皇帝带贾诩登上废弃的高台,对贾诩说道:“东边这块地界在前朝被唤作宜春下苑,孝武皇帝每每游猎过后,常在此暂歇。特有宜春禁囿令丞,不许百姓私自闯入,禁绝樵采渔猎。只是你看”</p>

    顺眼望去,只见一条弯曲的河水,滋润着两岸阡陌纵横的田地,菽麦渐黄,农人在上面辛勤的劳作着。</p>

    皇帝叹道:“映水轻台,缘堤弱柳,当年这里曾是何等风光。”</p>

    他转身看向陷入沉思的贾诩,缓缓说道:“若不是这次清丈上林,又怎知这二百年间,堂堂上林禁苑,都化作了他人的垄亩田庄。”</p>

    贾诩淡然答道:“据臣所知,此处曾为京兆王氏所侵占,如今王氏被董司隶拷掠入狱,家产抄夺。这方田地又回归朝廷所有,今被陛下用以安置流民、推行屯田,以为兴盛之基,不负祖宗留下的这块宝地。”</p>

    又是一次毫无意义的话,皇帝盯着贾诩,非得要他表态不可:“这天下侵田占地的豪强还少了吗?若不是他们肆意兼并,暴虐地方,各州郡会有那么多百姓流离么?他们说祸朝纲的都是那些阉竖,殊不知他们才是国之巨蠹!”</p>

    “陛下!”贾诩赶忙冲皇帝拜了一揖,小心张望着四周,发觉穆顺早已将闲杂人等赶得远远去了,心里这才稍安:“万不可说此语,光武得天下,全赖豪强之助。如今满朝公卿皆是一时名士,陛下欲兴祖业,哪怕有约束之意,也不能在这个时候行背离之事。”</p>

    “任何事都有轻重缓急,我自有分寸,只是心里郁郁不平,非得与你倾诉一番不可。”皇帝摆摆手,制止了还想谏阻的贾诩:“宦竖当权,董卓擅专之时,天下士民皆呼讨贼。于是几年间大兴义兵,名门大族,富室豪强,不远万里奔赴一地。”</p>

    既然皇帝想说,贾诩也不再拦着,一边听一边在心里思索该如何回复。</p>

    “酸枣盟后,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兵屯于孟津,以致朝廷西都长安。这个时候关东诸人又在干什么?他们逡巡不前,还相吞灭,各自攻伐。”皇帝淡淡看了贾诩一眼,问道:“贾公,依你之见,何者是天下纷之源?”</p>

    答案已经十分明确了,但贾诩仍有些犹疑,这比如何取天下要难回答的多了!</p>

    最稳妥的法子就是虚与委蛇,别看皇帝对士族豪强满心恶意,但谁知道皇帝对削弱豪强的决心有多大?当初光武度田,也是存着削弱士族的心,结果使好不容易安定的天下再次纷,度田一事也变得虎头蛇尾。</p>

    以光武的雄才大略都不能彻底抑制豪强之势,皇帝虽然聪敏,再度中兴倒也不难,只是未见得能做到光武都做不到的事。到时候乘兴而起,半途而废,遭殃的还是他这个谋士。</p>

    董承如今不就是这样么,为人刀俎而不自知,看似风光,其实关中所有豪强对他极为不满,稍有不慎,便会跌落万丈深渊,</p>

    这才是贾诩一直犹豫搪塞,不肯擅自表态的缘故。他既已提前预见了董承今后的下场,自然不会让自己重蹈覆辙。</p>

    再说了,好生辅佐皇帝安定天下,捞一个绘图云台的功绩还不够么?何必要学商鞅去得罪权贵,趟这摊浑水?</p>

    在分析了付出与回报、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难度与风险之后,贾诩明智的选择了拒绝,他委婉的说道:“天下之始于朝廷失政,朝廷失政始于幼主临朝。万机决于帷闼,阉竖蒙蔽圣听,名臣贤士不得跻身于庙堂,以致祸滋生。”</p>

    “真是如此么?彼等豪强亲亲相隐,藏匿民户,兼并田地,把持选举,还自诩为当世君子,结党自守。虽有肃清宦竖之功,但也有割裂地方,不尊朝廷之过。”皇帝咄咄人,说:“天下黎庶皆心怀汉室,拥戴天子,反观这些人,可谓是兵民未叛,而吏士大夫先反。”</p>

    “陛下。”贾诩突然跪伏在地,态度坚决:“臣微贱之身,才智鄙陋,恐难以为陛下授受大事。”</p>

    皇帝虽然很失望,但他并没有灰心,贾诩的顾虑未有出乎皇帝的预料之外。对于皇帝来说,董承是随时可以拿来作交换、暂且安抚士族情绪的弃子,而贾诩在皇帝心中则应该是谋篇布局、无可替代的人物,不是董承这种可有可无的角。</p>

    眼下还不是对士族豪强图穷匕见、大动干戈的时候,贾诩顾虑太多而不敢投效,皇帝这也能暂时接受,想着只能用别的方式来迫使他低头了。</p>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