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兴汉室> 第一百零一章丨萧墙刀兵

第一百零一章丨萧墙刀兵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按照已事先商议好的行程,众人先去太尉府接受将职封赏,然后再入宫觐见皇帝。

    在此之前,蔡邕与赵温两人联袂入宫先行通传,向皇帝汇报结果。

    在知道李傕、郭汜、胡轸等人都已入城后,皇帝立即振奋了起来,这是他多日以来与荀攸商议密谋许久的结果,在示敌以弱,假意诛杀‘王允’之后,利用李傕等人对蔡邕的信任,以及对朝廷的侥幸,实行请君入瓮。

    如今西凉叛军中几乎所有有实力的将领都已入城,是时候开始第三步计划,关门打狗!

    皇帝看了看坐在一旁默不作声的荀攸,向众人吩咐道:“张辽、王忠,你二人即刻带兵赶赴北宫门,待李傕等人入宫之后,除樊稠、董承等人以外,其余人等就地格杀!”

    “唯!”旅贲令张辽、右都候王忠立即领命。

    “魏桀、张猛。”皇帝对站立在一旁,垂手以待的步兵校尉魏桀等人说道:“李傕等人带入城中的护卫定是亲信精锐,其中不乏死忠者,李傕一旦被杀,其余部必然生变。尔等可带两千北军士兵,赶往宣扬朝廷但诛首恶,对余部赦免之意,若还有反抗者,则一律处死。”

    最后,皇帝又看向在场的车骑将军皇甫嵩,虽然皇帝不是很喜欢皇甫嵩见风使舵的性格,但此时论及在军中威望,要出面弹压城外十万叛军,就非得需要皇甫嵩出力不可。

    “皇甫公,城外的叛军就交给你了!”皇帝缓缓说道:“我会让贾诩、董承、张济等人前来城门与你汇合,他们可以助你安抚军心。”

    皇甫嵩应诺时与张辽等人渴望借此建立功业的激动语气全然不同,他沉稳的说道:“臣谨诺,只是此事慎重,臣区区不才,一人恐难以济事,还请陛下另派羽林中郎将与羽林监领兵,随臣一同赶赴城外。”

    这番话足以表现皇甫嵩精明老到的性格,他自诩是半途上船,不是皇帝嫡系,比不得盖顺从一开始就唯皇命是从。所以出于谨慎,他不敢独占收服城外叛军的大功,有意借此提一提盖顺。

    皇帝心里正有此意,见皇甫嵩如此上道,也不拒绝,说:“那我便将羽林、虎贲连同交付与你,待收服叛军之后,接下来一应行动,俱如荀侍中事先计划的那样进行。”

    “诸位!朝廷是否能就此中兴,我等身家性命能否得以保全,成败皆在此一举!”皇帝朗声道,做出最后的动员:“事若克成,我必不吝勋爵之赏,还望诸位勠力同心,共襄大业!”

    “臣等敢不效命!”

    于是众人开始按部就班的开始行动,皇甫嵩等人奉诏各去布置兵马,尚书令士孙瑞与尚书仆射杨瓒坐镇尚书台,卫尉赵温与光禄勋杨彪、执金吾司马防各自带人在城中戒备宵小,北军中候王斌亲上城头督军,侍中、黄门侍郎等人持剑侍立殿外,戒备非常,通传情报。

    身边的亲信臣子们人人都身负重任,唯有侍中荀攸一动不动,像个局外人一样坐在宣室殿中。

    皇帝长吁一口气,起身走到荀攸身旁,若不是有这个人,自己恐怕还无法一时间调动这么多资源,花费这么多精力想出、并完善这个计划。

    “此事多亏了公达。”皇帝郑重的向荀攸行了一礼。

    “不敢,李傕死后,尚还要陛下出面收服军心,重整朝廷。尤其是董承,事先既已给出答诺,其后势力渐长,该如何约束,这还需陛下筹划。”荀攸不敢居功,将身子挪到一边,俯身拜倒。

    “我不是那种功过不分的人,你大可不必自谦。”说完皇帝便叹了一口气,想起给董承开出的条件,心里竟想起宫中某个灵动的身姿:“只是麻烦事,我这还刚开始呢。”

    李傕等人各领封赏后,依例要入宫向天子谢恩。

    在临行前,太尉马日磾说道:“朝廷已在未央宫南安排好了营地,须知兵甲非诏不得入宫,诸位将军的部曲可暂且屯驻于此。”

    意思是让李傕等人彻底舍弃兵马护卫,赤手空拳的入宫。李傕、郭汜等人鉴于董卓死因,百般不愿,正欲推辞,只见得封辅国将军的董承率先响应道:“正是此理,圣天子不曾见过刀兵,我等可别冲撞了才是。”

    一旁得封安集将军的张济也附和道:“是,我等既已归顺,自当尊奉朝廷制度。”

    李傕皱起眉头,以探询的目光看向贾诩,且听被拜为尚书的贾诩淡然说道:“理当如此。”

    扬威将军樊稠立即叫嚷道:“那还有什么好说的!索性都进城来了,不过是入宫一趟,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便是李傕也不好反对,只得无奈接受了这个要求,跟随先导赶赴未央宫。

    未央宫,北宫门。

    负责带李傕入宫的先导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路上对李傕奉承有加,却不显谄媚。李傕到底是粗人,很快便对此人产生好感,心想自己今后若是要在朝中施加影响,怎么也得扶植一些像这样的人当自己在朝中的口舌耳目。

    “本将军看你很会说话,不知你唤作什么名字?”李傕侧过半张脸问道。

    那人展颜一笑,将李傕等人引入宫中,走过了北宫门后,方才答道:“在下乃长安令王凌,奉陛下诏旨,特来接送诸位将军。”

    “王凌?”胡轸闻言,面露思索,突然惊道:“你是王允的侄子!”

    “家叔正是王公。”王凌这时已策马与众人拉开距离,他不说王司徒,单说王公,但这已足以证明他的身份。

    王允不是被马日磾等人弹劾罢免,被判处死罪了么?身为他的族人,为何还担任着朝中官职?

    胡轸越想越是阵阵心寒,他哪里还敢往前走,径直拨马回头,想跑出宫去。

    只见贾诩、张济、董承三人站在门洞里,北宫门在他们背后缓缓关闭,其身周护卫着百多名执戟卫士,正好整以暇的看着他们。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