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梦入红楼之薛蟠> 第353章 胡人来了

第353章 胡人来了

  就在薛蟠一门心思苦修的时候。

  九皇子他们也终于商量出了结果。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商量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是而已。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直接应战,以雷霆之势,将胡人给灭了。

  可惜,别说现在,就算是之前,朝廷也没有这个能耐。

  在正面战场上,中原很少有人能够和胡人交锋占据上风的。

  毕竟,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比步兵可厉害多了。

  中原少马,又是农耕文明,天性中没有草原那种彪悍。

  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一汉当五胡的。

  所以,面对胡人,中原一贯的做法,便是防御性战斗。

  什么意思呢?

  简单点来说,就是先靠着城池之固,坚壁清野。甚至可以以空间换时间。

  在正面交锋中,中原人可能比不上胡人。

  但是在防御战中,胡人就吃大亏了。

  本来,攻城一方就占据弱势,更何况胡人还没有什么强大的攻城利器,那就更加吃亏。

  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所以,现在朝廷要做的,一方面,自然是坚壁清野。

  这既可以减少损失,同时,也免得胡人得到这些资源,从而助长他们的实力。

  在一个,自然便是刀柄出库,演练阵法,放出伺候,严密防守。

  切不可如同边关那种,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却丝毫不知道。

  最后,自然便是传旨天下,号召附近的道府派兵前来救驾。

  虽然京城还有十万兵马。

  但是这些兵马,很多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而且御林军这些还要守护皇城。

  所以,真正能够派上用场的只有京营的军队。

  可惜,其中一部分精锐,已经抽调到边关去追杀胡人了。

  之前的捷报频传就是他们搞的。

  现在看来,他们已经被诱敌深入,落入了胡人的彀中,凶多吉少了。

  而京城这么大,京营的人马守卫起来似乎有些捉襟见肘。

  再说,就算是人够了,多一些人底气也足够一些,日后追杀起来也容易一些,免得最后因为人手不够,让胡人再跑了。

  是的,虽然如今形势看起来对中原朝廷很是不利。

  但是大家对结果还是很乐观的。

  胜利终将属于他们。

  有人学三国官渡之战,列出了一个十胜十败。

  虽然很多都是废话,但是不得不说听来就很鼓舞士气。

  随着朝廷这么一动,再加上胡人紧追着总督,要不是他们一路上还要攻城拔寨,恐怕前后脚的功夫就到了。

  即便如此,现在,消息也保不住了。

  一时间,整个京城都震动了。

  这份震动,丝毫不比之前的地动来得小。

  虽然去年,胡人扣关,边关失守,也让京城震动。

  但是这个震动只是震动,还没有什么切身的体会。

  但是这一次就不同了,胡人都快要兵临城下了。

  这下,大家再也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大家都慌了。

  城里其实还好,城外的人疯了一般的想要涌入城池之中。

  毕竟,胡人来了,只有这高城厚墙深深的护城河,才能给他们安全感。

  只是这人一多,问题自然就多了。

  衣食住行都是问题。

  朝廷的人,一时间忙成了狗。

  这些后勤保障问题若是不解决好,等胡人来了,恐怕更加麻烦。

  甚至说不得有人会趁机作乱,里应外合。

  这一点,也不得不防着。

  之前连薛蟠都能被诬告成造反,这些人,自然同样得不到朝廷的信任。

  一时间,整个京城都乱糟糟的。

  但是这些事情就和薛家,王家他们没有关系了。

  他们虽然位高却权不重,这个时候,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

  他们要做的便是自扫门前雪,紧闭门户,等战斗的胜利。

  有之前薛蟠的提醒,所以,他们准备很充分,只要城池不破,只要城池中自己不乱,就算是一年半载,都不是问题。

  而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即便是他们愿意尽一把力,人家也未必领情就是。

  所以,还不如关起门来,也算是为别人减轻负担。

  不只是他们,还有之前得到薛蟠提醒的百姓,这个时候也是一脸的庆幸。

  薛蟠的香火更浓了。

  之前修炼,消耗了不少功德,这个时候又弥补了回来。

  虽然薛蟠是感动百姓的善良和为自己的付出,所以随口提了一句。

  但是在百姓看来,这又是活命之恩德啊。

  要不是他,这个时候,他们这些老百姓,哪里还有机会准备啊。

  到时候,即便是胡人没有攻破城池,他们的日子恐怕也不会好过。

  只是,财不露白。

  现在还算好的,等日后围困久了,这些说不得就是灾难之源。

  好在,老百姓大智慧没有,小聪明却不缺少。

  自然是知道如何趋利避凶的。

  这且不说,不管京城中如何,胡人的脚步可不会因此停下来。

  没有多少时间,伺候便来报了。胡人到了。

  其实这还是胡人减缓了速度。不然早该到了。

  当然,倒也不是故意减缓。

  一方面,总督逃走了,而他们一路又没有追到人。

  然后,他们便知道消息已经泄露,人家有了防备,自然就不可能学偷袭边关的事情了。所以,不说特意放慢脚步,也就没有紧赶慢赶了。

  一方面,沿途的城池,若是不拔除,这却是一个隐患。万一被人前后夹击,那就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再说,别看胡人来势汹汹。

  但是经过了去年一战,不管是从兵马,还是从精神状态,其实都大不如前了。

  拿下了城池,得到了收获。

  本来就没有多少约束力和自制力的他们,自然就放开了享受。

  这个时候,要是有人阻止,恐怕就是和所有战士作对,直接炸营都有可能。

  好在这也算是恢复之前的精力,为之后的战斗做准备吧。

  只是城池中的百姓又一次遭殃了。

  好在,经历了之前的战斗,边关很多百姓都还没有回来,这也算是侥幸逃过一劫,不幸中的万幸了。

  还有一点可惜的便是,城池中,朝廷的积蓄白白便宜了胡人,端的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粮食什么的还好说,关键是各种兵器,尤其是攻城利器,落在胡人手中,真的是让他们如虎添翼。

  正是因为这样,胡人现在才到。

  不过,留给朝廷的时间还是太短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2.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3.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4.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5.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6.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7.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8.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9.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0.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1.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2.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3.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4.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5.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6.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7.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8.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19.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0.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1.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2.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3.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
  24. [历史军事] 别闹,我在异界古代打造未来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