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梦入红楼之薛蟠> 第262章 内阁态度

第262章 内阁态度

  之前听了首辅的话,皇帝没有说什么,此刻,听了次辅的话,皇帝依然只是不动声色的点点头,又看向下一个阁臣。

  这倒不是皇帝对两位阁老的建议都不满意,也不是心中胸有成竹了。

  这其实就和皇帝之前不表态,让阁老们先说是一个道理。

  就是要让所有人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不管是好的,坏的,有用的,无用的。

  只有这样,通过各方的表述,皇帝才能够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比如,谁是稳重的,谁是激进的,谁又和谁思想一致,谁又和谁不和......

  只有充分的了解了这些,皇帝才能从中浑水摸鱼。

  说浑水摸鱼可能有些不妥当,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只有这样,皇帝才能够更好的掌控朝堂,平衡各方力量。

  别看这是封建社会,皇权至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皇帝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了。

  别说普通的皇帝,就算是雄才大略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做不到随心所欲。

  所以,自古以来,皇权都在和相权,和宦官,和外戚,和文官,和武将,和各方势力争夺。

  可以说,皇权和任何其他势力都是相辅相成,又相互制衡的。

  端的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但凡有机会,皇帝都会死死的抓住,狠狠地削弱。

  当然,其他势力也是一样,蛋糕就这么大,你多得一点,我就少得一点。

  这就是伟人所说的在斗争中求和平。

  不过,这需要有一个度。超过了界限,就很容易一发不可收拾。

  每每到了皇朝末年,除了天灾人祸之外,其实就是皇权和各方力量的斗争打出了真火,最后不能平衡,彻底崩掉。

  就如同东汉末年一样,皇权和世家之争,闹出了一个太平道,最后谁也控制不了,统统都被祸害了。这也算是自食恶果吧。

  当然,这些就是题外话了。

  眼下的当今,虽然算不上什么雄才大略之辈,本来因为太上皇驾崩,处理了忠顺王,他也算是大权在握,一言九鼎了。

  架不住本身在太上皇压迫下,形成了习惯用帝王心术的手段。

  再加上地动,边关告急,再加上现在江南事发等等事情,一步步的削弱了他的权威。

  就更让当今不得不用各种手段来试探朝臣。

  虽然这些阁老中,有一半都是他的亲信。

  但是,当今依然不怎么相信,或者说不能完全相信他们。

  他知道人心易变。而且各有各的小算盘。除了那种真正的死士,其他人都不可能抛弃一切,舍身奉献的。

  不然之前户部还款,这些人也不会等到他和他们做交易之后,才行动起来。

  对于皇帝的试探,其他阁老其实也是心知肚明。

  都说老而不死即为贼,又说官场是最锻炼人的地方。

  这些阁老显然将这些都占据了。

  其他阁老在心中盘算一下,有的隐晦的看了一眼皇帝,首辅和次辅。

  然后整理了一下心中所想,道,

  “我认为次辅的话不妥,太过激进了,两线开战,风险太大,中间万一要是出现什么变故,事情恐怕就要一发不可收拾了。”

  “此言差矣,正是因为时局维艰,我们就更是需要乱世用重典,以雷霆之势秋风扫落叶,不然,一旦让他们站稳了脚跟事情可就不好办了。”

  “是啊,尤其是江南之地,事关国脉,每年的税收,几乎一半都是靠这里,还有粮食,也占据了天下的半数。如果江南乱了,对朝廷而言,可比如今的边关告急还要麻烦。”

  “我觉得大家都说的有道理,既然谁也说服不了谁,不如这样,折中一样,让王子腾赶紧解决北方之事,然后全力以赴对付江南之事如何?”

  ......

  当今默不作声的听着众人的观点,双眼不由得微微眯缝了起来,不知道的还以为快要睡着了,但是所有人都不敢小瞧了这位。

  不是什么人都能在太上皇的压制下,走到今天的。

  不然,如今坐在龙椅上的就不是当今,而是废太子了。

  废太子当年连皇帝都不是,太上皇还是皇帝,他都受不了那种看不到希望,不断被压迫的感觉。

  当今坐上龙椅,太上皇退位,安全感更弱,自然感觉更是如履薄冰。

  然而,他却挺了过来。

  当今给人的感觉,就如同武则天一样,当时也是双圣临朝,也有人叫嚣着废掉武则天。就好像忠顺王等人时刻想要取而代之一样。可惜最后还是让他笑到了最后。看書喇

  因此,即便是经历了地动,边关告急,江南事变等等变故之后。皇帝的根基受到了动摇。

  但是,朝堂内外,虽然在小心的试探,但是也只是试探而已。

  如果真的觉得有机会,南安郡王就不是想要养寇自重了,江南也不是流言蜚语了。

  而是直接养兵自重,割据一方,甚至直捣黄龙,改天换日了。

  “还请陛下定夺。”

  各自的观点都交代清楚了,也争辩了一番,最后拿主意的还是得皇帝。

  当今点了点头。对于几个阁老的话有些玩味。

  因为,他们各自的意见。有的赞同,有的反对。但是仔细一忖度,赞同的不是很赞同,反对的也不是很反对。

  给人一种说了当没说的感觉。

  显然,这些人都是老油条,想要让他们完全坚定立场,显然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激进的次辅,稳重的首辅,他们就真的如他们表现的那样鹰派鸽派吗?

  都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用在这里,显然是再恰当不过。

  对此,当今也丝毫没有意外。

  他只需要看到一点就可以了。

  那就是内阁有分歧,不是铁板一块就好。

  要是他们是一个鼻孔出气,那么就和自己这个皇帝不是一个鼻孔出气了。

  都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没有党争,没有内讧。看起来似乎是好事。但是没有党争,就是和皇权在争了。

  这对皇帝而言,其实才是最不愿意看到的。

  皇帝看起来至高无上,但是却是孤家寡人。

  如果内阁铁板一块,皇帝如果不另外想办法,比如引入内侍,外戚等力量,那么被架空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2.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3.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4.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5.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6.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7.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8.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9.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0.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1.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2.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3.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4.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5.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6.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7.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8.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9.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0.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1.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2.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3.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4.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