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梦入红楼之薛蟠> 第234章 破防

第234章 破防

  江南大营的人显然想得有些多。

  奉圣夫人以前的地位倒是很高,但是那也是以前。

  还是那句话,一朝天子一朝臣。

  太上皇在的时候也就罢了,不管是真的有感情,还是为了面子,为了利益,太上皇都会保他们。

  可惜,太上皇驾崩了,当今和他们只有怨,没有情。

  其他人也都是见风使舵的人,于是生生的演绎了墙倒众人推。

  得知奉圣夫人惊怒而亡,当今确实有些责怪江南大营的人。

  但是这种责怪和他们想象中的责怪却有些不同。

  当今的责怪不是因为奉圣夫人的身份,而是因为她死得太过干脆便宜了她。

  显然当今的气量有些小,他本来还想着将奉圣夫人押解到京城,亲自看看她落魄,甚至斩首的模样。

  显然,这怨气,也是当年结下的。

  太上皇还在的那些年,江南甄家可没少给他添堵。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迟与来早。

  就如同贾家,若是贾母死了,赖家又没有离府,你看看贾赦等人收不收拾他们。

  这些长辈面前得脸的丫头婆子,就如同宰相门前七品官一样。

  狐假虎威,便是不受宠的主子还要称呼他们一声赖爷爷。

  当然,这是贾家,不是皇家。

  不然甄家恐怕早就完蛋了。

  太上皇能够称呼奉圣夫人一句吾家老人,但是他们要是真的觉得自己就是皇帝的长辈,那就是自寻死路了。

  当然,现在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略过甄家不提。

  毕竟,眼下,最关键的还是边关入侵。

  现在,抄了甄家,钱财暂时也够了。

  不得不说,甄家经营江南几十年,真的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想想一个清知府,三年之中都能捞取十万雪花银,就更别说甄家这个在江南这个膏腴之地,搜刮了半个世纪的家族了。

  抄出来的东西,真的是让皇帝又是痛恨,又是眼红。

  从甄家抄出来的东西,不说,这头到了京城,那头还没有完全离开金陵,也好不到哪里去。

  以至于皇帝都想着是不是再找个借口,抄几家?

  当初从忠顺王府抄家都没有得到这么大的收获。

  甄家真的是死有余辜。

  不知道是不是感应到了皇帝的这个心思,朝堂之上,瞬间便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生怕自己被当做下一个甄家。

  好在,皇帝还比较清醒,也有大臣在一旁敲边鼓,这个时候,还不是时候,边关告急,不要节外生枝。

  不过,即便如此,也让大家流了一身冷汗。

  对于皇帝,他们明面上自然是不敢有什么怨怼之心的。

  但是对于甄家这个罪魁祸首,他们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本来还有人和稀泥,有人为甄家求情,现在统统都变成了要对甄家严惩严判。

  对此,当今不由得冷冷一笑,坐在龙椅上冷眼旁待,俯瞰群臣。

  果然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他自然是不会放过甄家的,但是这些叫得欢的人,他也要好好省视省视。

  现在不是时候,但是等现在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当今依然不会手下留情的。

  虽然他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但是他眼中更是容不得沙子。

  尤其是这些人尸位素餐,还在薅他的羊毛,就更是让他难以忍受了。

  从来之后皇帝薅别人羊毛,哪里有被人占便宜的道理?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解决闭关问题。

  随着钱粮到位,粮草也到位了。

  而召集过来的兵马也纷纷就绪。

  于是,一队一队的人马便在各自将领的带领之下,朝着边关开拔了。

  可惜,还不等他们到达战场,一个坏消息便传了过来。

  之前就说了草原这边,全民皆兵,都是马背上长大的人,马匹这些不要太多。机动力完全不是中原的人可以比拟的。

  因此,即便是他们已经提前预料到了草原的入侵,及时的做了布防。

  但是到底还是低估了这一次草原入侵的强度。

  再加上之前粮草短缺,耽搁了一些时间。

  所以,最后导致的结果便是,被塞外胡人一口气冲破多重关隘,差点酿成门户大开的惨剧。

  当然,这其实也怪不得边关的人。

  毕竟,他们也严防死守了,武备也并没有荒废。

  但是架不住人家是以有心算无心,再加上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防御了东边,对方从西边来,防了南边,对方从北方来。

  最后,弄得边关的人顾此失彼。

  再加上,这些年没有大的战事,边关虽然还好,每年小型战役不断,经验不缺,但是也只是和京城那些没落的勋贵相比,相比真正刀口舔血的草原胡人,自然是没落了。

  能够在连续破了几个关卡之后,还能站稳脚跟,重新构建防线,已经说明他们不是酒囊饭袋,殊为不易了。看書溂

  可惜,这些在当今,在京城的人看来,却还是不够,远远不够。

  他们根本不考虑其他,他们只是看到了边关的人败退了。只这一点就足够了。

  平时耀武扬威,看不起内陆的兵马,现在不也现原形了?

  当即,皇帝一怒之下,连撤销了边关好几位守卫大将的官职,要不是现在情况紧急,临阵换将不好,也怕逼迫太紧了,对方来个反戈一击。

  所以,只是撤职,还允许戴罪立功。

  不然,恐怕直接就是押解回京,择日斩头。

  不管皇帝多么愤怒,喝骂边关将领的无能,但是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抵御胡人的入侵。

  可是,放眼朝堂之上,有这个能力的,却是寥寥无几,而且,都七老八十了。

  大部分的勋贵武将,几乎都在吃老本,熬资历,或者如同贾家那种转武为文。

  这要是让他们上战场,且不说他们愿不愿意,敢不敢,就算是去了,最后恐怕也是送人头的命。

  武将不行,文臣自然也不行。

  不是什么人,都能如同闻仲那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尤其是在宋朝之后,文武双全的人,几乎没有了。

  这其实也是皇帝想要扫清勋贵的原因。

  他们自己无能也就罢了,关键还把持着武将的升迁,占着茅坑不拉屎。

  以至于如今,朝堂之中居然没有可用之人。

  当今心中又给勋贵狠狠地记了一笔。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2.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3.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4.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5.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6.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7.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8.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9.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0.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1.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2.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3.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4.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5.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6.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7.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8.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19.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0.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1.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2.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3.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
  24. [历史军事] 别闹,我在异界古代打造未来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