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梦入红楼之薛蟠> 第164章 长生牌位

第164章 长生牌位

  古代王朝更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土地兼并,农民活不下去。

  而农民活不下去除了其他原因之外,其实还有一点,便是粮食的产量不行。

  别说古代了就算是现代,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都还吃不饱呢。

  直到杂交水稻的出现之后,才一举彻底的解决了粮食产量的问题。

  都说民以食为天。

  粮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然而,古代的产量却十分感人,即便是所谓的上田种水稻,产量是两石,中田和下田就更少了若是小麦,更只能收一石多。

  当然,其中可能还会套种些杂粮豆子之类。

  但是显然这些都不能当做主食。

  因此,普通百姓,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白米饭,几乎绝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食用杂粮。

  现代人说杂粮是养生之粮,但是那是吃的少,要是经常吃,一天三顿都吃,你看看养不养生。

  而即便是杂粮,也不是能吃饱的,还要配合一些野菜什么的。

  这还是要老天赏脸才行,一旦遇到风不调雨不顺的灾荒之年,好家伙,那不说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薛蟠很是自信,自己只要能够将高产良种种出来,推广出去,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看書溂

  只要自己不作死,只要自己后代不作死。

  不说千秋万代,保持个十代八代还是没有问题的。

  只要人们还吃着自己推广的粮食,就要承受自己一份情谊。

  虽然不管是玉米,还是红薯,还是土豆,相比大米小麦,其实并不适合人们的口感。不算正经主食,

  毕竟,不管是口感,还是抗饥,都不能和稻麦相比。

  而且,这东西吃多了,还会烧心。

  但是所谓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只有等基础条件满足了,才能有更高追求。

  现在的情况是吃多吃不饱,哪里还管他好不好吃?

  没有吃的时候,树皮泥土都一样往嘴巴中塞。

  土豆,红薯这些东西再差,怎么也要比这些好吧。

  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耐旱耐瘠,很好养活,不挑土质,而且产量高。

  如果好好培养一下,还能一年两季,一亩地能收千斤,好的田地可以达到六千斤。

  有了这些东西,不敢说彻底让农民过度到温饱状态。

  但是,至少也能够大面积减少因为没有吃的死亡,卖儿卖女的情况了。

  这份功德加身,不敢说立地成佛,但是在如今这个年代,不管是对于凡俗界,还是修行界,这都是一份万法不沾,先天不败的护身符。

  有了这份功德,之前薛家的什么危机都不存在了。

  便是警幻仙姑也奈何不了他了。甚至连算计都不行。

  因为一旦算计自己,到时候,恐怕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薛蟠没事,反而她自己可能会被打落尘埃。

  这就是功德的威力。

  比什么主角光环都还要好使。

  而有了这份功德,人间王朝自然也不能不表示一二。

  王爵可能不行,但是公爵,侯爵那是一定的。

  而有了这份权柄,再借用一下朝廷的力量,对付赖头和尚两人,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就算是杀不了他们,也能让他们名声臭大街,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甚至连警幻仙姑,若是薛蟠真的计较,就算是奈何不了她,也能恶心恶心她。

  毕竟,人间王朝可是可以代天封神的。

  既然可以封神,自然也能削神。

  所以,自古以来,都不乏伐山破庙。

  尤其是万里山和一片红的时候,更是将一切魑魅魍魉都扫到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所以,此刻,薛蟠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将粮食种出来。推广出去。

  只有这样,功德加身,自己才算是可以自保。

  而不是如同之前那样,生死操之于人手。

  可惜,粮食也不是想种就能种出来的。

  尤其是这些外来物种,还需要适应。

  即便是有法术帮助,但是效果也不是很显著。

  但是对此,薛蟠却并不是很在意。

  毕竟,之前不按时节的种植,他就已经料到了。

  但是权当做一次演练罢了。

  同时,有钱能使鬼推磨。

  在薛蟠大把大把的银子撒出去,西洋、南洋、阿拉伯的商人们都趋之若鹜,争着去帮薛蟠寻找这些种子。

  陆陆续续的,薛蟠又收到了许多种子。

  虽然相比整个华夏地大物博,这些依然是九牛一毛,不够看。

  但是光是满足京城一地,却是可以了。

  现在薛蟠就等着来年,粮食大丰收。

  “不急,不急,之前那么久都等了,不过是小半年的时间罢了。”

  薛蟠心中自我安慰道。

  心中虽然一直安慰着不急不急。

  但是每天薛蟠去葫芦谷中修炼的时候,第一时间都会去地里看看。

  而且,薛蟠虽然认为,因为水土不服,时节不符,以至于高产良种没有达到他预期中的产量。

  甚至,就算是水土适合,时节符合,恐怕也种不出薛蟠记忆中的那么多。

  毕竟,他生活的时代,良种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优中选优。

  不过,即便如此,在刘姥姥那些一辈子在地里捞食的农民眼中,已经足够他们狂喜了。

  因为,这比他们正常耕种,产量还要高,而且高很多。

  要是好好耕种,收获岂不更大?

  因此,刘姥姥等人,激动得不能自己。

  一个个的看到薛蟠,直接就跪倒在地了。

  既有喜极而泣,也有感叹为什么不早点遇到这样的宝物。

  在他们看来,此物就算是金山银山也不能换。

  以至于刘姥姥虽然很想要来年自己家也种植这个。

  但是却一直都不好意思开口。

  毕竟,一方面薛蟠已经帮助了她许多。人不能贪得无厌。

  在一个,便是此物实在是太珍贵了,她有些不敢开口。

  不过等从薛蟠口中知道,他日后会推广此物,刘姥姥等人看薛蟠的眼神就如同看庙里的菩萨佛陀了,甚至已经有人暗中给他供奉长生牌位了。

  对此,薛蟠也没有在意,虽然感觉有些怪异,但是能够理解,也阻止不了。

  这就如同尉迟敬德,秦琼,关公等人走上神坛一样。

  现在还只是庄子中的人,一旦推广开了,整个天下,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而效法。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2.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3.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4.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5.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6.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7.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8.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9.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0.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1.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2.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3.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4.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5.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6.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7.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8.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19.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0.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1.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2.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3.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
  24. [历史军事] 别闹,我在异界古代打造未来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