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梦入红楼之薛蟠> 第124章 改换门庭

第124章 改换门庭

  有些话,憋在心中,其实很是难受。

  所以,有一种治病的办法就是找一个人宣泄,倾诉。

  薛蟠心中早就知道贾家,四大家族要完蛋,感觉亚历山大。

  但是这些话,他一点都不敢往外说。

  即便是对王子腾,也只能旁敲侧击。

  且不说人家相不相信,关键是他也拿不出证据。

  至于说如同马道婆那种,借预言?薛蟠却是不想那么做。

  如果要做,倒也简单,但是后续的麻烦事可不小。

  所以,他一直承担着自己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压力。

  好在,随着自己越来越强大,薛蟠心中的压力得到了释放。

  不过,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也不是那么好。

  尤其是对于自己的亲人。

  因此,薛蟠觉得,适当的给她们一些提醒是必要的。

  故而,就现有的信息,他给薛姨妈两人分析了一下,贾家的现状。

  端的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以前薛姨妈两人还不觉得,虽然也知道四大家族,贾家大不如前。

  但是到底还是京城一等一的权贵。

  尤其是贾元春封妃之后,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不然,薛姨妈之前也不会因为这个消息,终日最最不安。

  但是,经过薛蟠这么一分析,顿时就觉得风光背后是无尽的深渊。

  “那,那可怎么办啊!”薛姨妈忧心忡忡的问道。

  薛姨妈到底善良,四大家族都是老亲,看在这个份上,她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凉拌。”薛蟠却很是无所谓的说道。

  不是他冷血,到底他不是古代人,不能太过感同身受。

  而且,大势所趋,他也不可能力挽狂澜。

  尤其是对方并不会听自己的,还想要迫害自己,薛蟠就更加不会以德报怨,费力不讨好了,

  “这种事情和我们家有什么关系?你就算是去提醒,人家可能还会觉得你是不是嫉妒,看不得人家好。”

  “所以,我才说妈妈你们不要担心。”薛蟠总结道,

  “贾家现在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

  “你且看着,起高楼,宴宾客,终究会楼塌了。”

  “可是,四大家族同气连枝,贾家不好了,我们薛家恐怕也会木偶做戏———受人牵连。”薛姨妈道。

  “所以,我们才要和贾家保持距离不是?”薛蟠道。

  “妈妈也不用太过担心。”

  相比薛姨妈的担忧,薛宝钗显然对薛蟠更有信心,

  “看哥哥的模样,肯定是成竹在胸。”

  “不错!”

  迎着薛姨妈期盼的眼色,薛蟠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我既然早就料到了,怎么可能没有准备,你且安心看着,用不了多久,也许明年,就有结果了。”

  有了薛蟠的话,薛姨妈自然是心安了。

  自从薛蟠浪子回头之后,他说过的话,就没有不作数的。

  至于贾家,她虽然心善,但是也知道有多大胃口吃多少饭。

  自己家都是泥菩萨过河了,哪里还能为别人担忧呢?

  ......

  一天,两天。

  薛姨妈回去之后,贾家的人便一直留意着薛家的动静。

  虽然他们吃定了薛姨妈,但是他们同样也知道,薛家真正做主的是薛蟠。

  他们就想看看,这个情况薛蟠要怎么解决。从而做出相应的措施。

  他们有想过薛蟠不同意,想过薛蟠打上门来,闹起来,想过直接服软。

  只是,让他们意外的是。

  两天过去了薛家居然毫无反应,就好像,根本没有这回事一样。

  “哼!”

  察觉到这一幕,贾母等人就怒了。

  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计划没有完成。

  计划没有完成,那就代表银子没有着落。

  尤其是其他妃子家族在轰轰烈烈大搞建设的时候,贾家却无动于衷。

  这让他们觉得大失颜面。

  在一个,在他们看来,贾迎春嫁给薛蟠是下嫁,是他们看得起薛家。

  薛家虽然因为薛蟠改换门庭,有了崛起的迹象。

  但是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所谓是富不过三代。

  只有富过三代的家族才算是一个大家族。

  想要改换门庭,至少也需要几代的积累,不然就是暴发户,即便是位极人臣,也不会有人承认的。

  就如同汉朝的何屠夫一家,都已经成了大将军,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是在袁家,杨家这些四世三公的世家门阀之前,就算是官位不如他,显然也看不起他。

  远的不说,近的贾家,不也是如此?

  贾家是以武立家,跟着太祖打天下从而发迹起家的。

  但是他们也知道,乱世武将,盛世文臣。

  打天下自然是需要武将,但是治理天下就需要文臣了。

  而且历朝历代,一旦放马南山,武将就会被削弱,防备。

  甚至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什么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什么杯酒释兵权,什么......

  所谓是心怀利刃,杀心自起。

  尤其是对于皇帝这种有被迫害妄想症的人而言。

  自然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绝对不会允许有人威胁到他的政权。

  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有可能威胁到他的,自然就是军队,武将。

  所以,历朝历代,再是雄才大略的皇帝,只要不是开国皇帝,都会抑制军方。

  即便是开国皇帝,为了后世皇帝,也会有所取舍。

  贾家的先祖,显然是有先见之明的。

  他们也知道,贾家若是想要长治久安,走军队这一条路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扎根越久,立功越大,就越是会成为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谁叫贾家开国的时候功劳立得太大了呢?

  一门双公,除了封王,端的是进无可进,封无可封。

  如果是弱一点,哪怕是四王八公十二侯中的侯爵,他们都没有那么迫切。

  因此,他们很早之前就在积极谋划转型。

  不然等皇帝对他们动刀子的时候一切都完了。

  想要由武转文。

  一旦让他们成功了,贾家就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

  毕竟,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以武立家的世家传承几百年,上千年。

  即便是能够如同折家,种家这种与国同戚的,也最多只能坚持一个朝代。改朝换代了,他们也会跟着灭亡。

  文人世家就不同了,不管是谁建立了皇朝,最后都需要文人来治理。

  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加封山东孔家。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2.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3.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4.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5.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6.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7.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8.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9.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0.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1.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2.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3.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4.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5.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6.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7.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8.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19.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0.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1.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2.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3.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
  24. [历史军事] 别闹,我在异界古代打造未来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