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梦入红楼之薛蟠> 第106章 校书郎

第106章 校书郎

  翰林院,相当于是一个官员的职场培养机构。三年的学习就是一个试用期。

  在这里表现好,日后只要不踏错了道路,基本上走到三品高管是没有问题。

  至于说想要入阁,位极人臣,那就全看运气了。

  那不是背景,天分可以决定的,还要看运气,时势等等。

  此机构,唐代初置,是宫廷供奉机构,安置文学、经术、卜、医、僧道、书画、弈棋人才,陪侍皇帝游宴娱乐,统称翰林院,并非正式官署。

  随着发展,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

  到了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

  明朝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尤其是到了本朝,这里对于进士,文人而言,几乎成了一个圣地一样的存在。

  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众人来到翰林院,心中都是一阵激动,感觉要朝圣一样。

  翰林院。在皇城边上,从礼部过来,并没有花费多少功夫。

  只是到了这里,礼部官员就离开了。

  徒留众人面面相觑。

  进了翰林院,看着这宽敞的大院和众多的房间,一时间,众人也不知道该去哪儿报道了。

  因为来来往往的人虽然都不少,但是大家都行色匆匆,好似完全没有看到他们一样。

  这个时候,有关系,有人脉,有背景的人的好处就体现了出来。

  因为上官文博对这里比较熟悉。所以,薛蟠也跟着享受到了一波福利。

  相比其他人,找这个找那个,还可能不对头。

  上官文博直接拉着薛蟠,就来到了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办公间。

  只见大门敞开,上官文博只是敲了敲门,不待里面的人回答,就直接拉着薛蟠走了进去。

  房间中,正见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正伏案撰写,与一般文人的清瘦不一样,这一位显得有些心宽体胖。

  不过,整体的气质却并不油腻,反而有些弥勒佛的意思。

  即便是上官文博看上去十分失礼,换做一般人,肯定已经皱起了眉头。

  但是这位掌院学士面色却是一点都没有改变。

  不说其他,这份养气修为便让薛蟠有些感叹。

  “吴叔!”

  上官文博看到掌院学士看向他们,很是日常的叫了一声,行了一礼。

  上官文博之所以敢如此行事,显然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

  “原来是你小子啊!”果然,掌院学士吴孝杰露出了一丝并不意外的神色。

  “你是薛蟠吧!”

  说着,吴孝杰将目光投向薛蟠,露出了一丝赞赏的神色。

  “吴大人也知道我?”薛蟠有些诧异。

  “你小子之前那段时间名声那么大,谁不知道?”吴孝杰笑道,

  “不过,我知道你,还是因为上官阁老时不时就在我们耳边吹嘘你。”

  “呵呵!”薛蟠有些尴尬的笑了笑。

  “对了,你们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说笑了一会儿,吴孝杰问道。

  “吴叔,你这可是贵人多忘事啊!”上官文博故作不满的说道,

  “今天可是新科进士入职翰林院啊!”

  “哦,你看我,都忙得搞忘了。”经过上官文博这么一提醒,吴孝杰这才恍然大悟。随即,调笑道,

  “你小子不会是想要让我给你们走后门吧!”

  “如果你老人家愿意,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上官文博笑嘻嘻的顺杆往上爬道。

  “你啊!”吴孝杰闻言,不由得摇了摇头。

  “你们想要入职哪里?”虽然走后门是不可以的,但是给予一些方便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就是朝中有人好办事!

  不说看在上官阁老的面子上,单单是对薛蟠本人,吴孝杰也十分喜欢。

  一方面是因为薛蟠的文章,字迹深合他心,他也是殿试阅卷考官之一。

  本来他是想要推薛蟠进入一甲的,可惜被皇帝给刷了下来。

  后来,礼部唱名,他又专门注意了一下薛蟠。看書喇

  心性了得,就更是看好了。

  因此,若是可以给一点方便,他自然不吝于此。

  至于说皇帝对勋贵的打压?

  那和他有什么关系?看書溂

  而且,他知道,皇帝对薛蟠其实还是很满意的。

  “我想去馆藏室做一个校书郎。”

  薛蟠显然早有打算,也没有迟疑,直接就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翰林院的去处其实很多,最好的自然便是入值侍班以备顾问,因为这个位置,很靠近皇帝,机会很多。

  其次,充经筵日讲也不错,每年秋天举行经筵典礼,先由翰林院开列直讲官,再奏请皇帝钦派四人值讲。不过,这对身份要求很高,新科进士几乎不可能有机会。

  还有撰文史,其实就是书写圣旨,撰有祝文、册宝文(册立、册封后妃)、册诰文(册封王公)、碑文、谕祭文等。

  老实说,去馆藏室做一个校书郎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去处。

  尤其是对于致力于为官作宰的人而言。

  去馆藏室做一个校书郎,有点类似想要进入研究室当一个研究员。

  不说没有出路,但是显然前途并不好。

  因此,当薛蟠说出自己的要求之后,上官文博和吴孝杰都十分诧异。

  上官文博张了张嘴想要劝说,不过却又想起了上官阁老对自己说的话,以及他对于薛蟠的认知。

  薛蟠显然是一个少年老成,心有成算的人。做事不会无的放矢。

  他既然如此选择,肯定有他的道理。

  因此,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你确定?不后悔?”吴孝杰问道。

  “确定,不后悔!”薛蟠斩钉截铁的回答道。

  “好!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沉得下心来的了。”

  深深地看了一眼薛蟠,见他并不是哗众取宠,吴孝杰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去吧,好好努力,年轻的时候,多学一点,沉淀一下是好事情。”

  吴孝杰直接与薛蟠办好了手续。

  至于上官文博另有上官阁老为他打算,自然不可能和他做出一样的选择。

  两人拿着办好的手续,各自分开。

  薛蟠循着指示牌,一路来到了馆藏室,这里是翰林院最大的建筑,占地面积也是不小,有三层楼高,从地面往上看,还真是一个庞然大物。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2.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3.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4.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5.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6.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7.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8.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9.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0.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1.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2.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3.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4.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5.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6.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7.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8.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9.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0.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1.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2.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3.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4.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