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梦入红楼之薛蟠> 第44章 更好的活着

第44章 更好的活着

  在等着放榜的日子,薛蟠一边学习,一边慢慢地将薛家的生意交给薛蝌。

  同时,他还在干着另外一件事情。

  薛家想要真的摆脱原来轨迹中的命运,单靠他自己读书,是不可行的。

  大厦将倾,不是一个读书人可以扭转的。

  就算是诸葛孔明那种人物,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最后遗憾的陨落在五丈原。

  薛蟠就算是读出来,就算是考上了状元,又能如何?

  可能有人要问了,既然如此,那薛蟠还学个啥?

  反正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那干脆平躺等死算了。

  薛蟠之所以学习,虽然不能完全扭转薛家的命运,但是却是死里求活的唯一途径。

  不读书,肯定只有死路一条。

  读书虽然并不能完全扭转,却可以争取到一线生机。

  之前就说了,薛家的罪恶并不大,有了功名,有了他老师的羽翼。

  四大家族最后就算是败亡,波及到薛家。

  薛蟠至少还可以用功名抵罪,而不用流放,斩头。

  薛姨妈和薛宝钗还可以有一个好下场。

  但是仅仅如此,却是不够的。

  因为薛蟠要的不只是一条活路。

  生存,活着,当然是首要条件。看書溂

  但是活着也分很多种,有行尸走肉的活着,有高官厚禄的活着,有不得自由的活着,有潇洒随性的活着......

  如果只是单纯的科举出来。

  薛蟠可以活着,但是最多也不过是保留一条命。连现在薛家的状况都不如。

  现在至少还衣食无忧,日后可就彻头彻尾的平头百姓了,随便一个小吏,甚至一个泼皮,都可能欺负上门。

  薛蟠习武,其实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但是这是最后不得已的后路。

  既然来到这方世界,他虽然没有伟人那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想法,但是一个相对自由,舒适的生活还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光是读书,还不够,还需要做出一番足以自保,甚至连皇帝都动摇不了的功德。

  也只有读书,有了功名,做出的功劳,才会被人看得见,才会更有价值。

  不然,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一个平头百姓,就算是做出再大的功劳,最后要不是被人冒名顶替,要不就是身首异处,要不就是随意打发......

  反正不可能扶摇直上。

  君不见,古往今来多少能人巧匠,发明了多少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东西,但是他们几乎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甚至大部分人都因此丧命。

  因此,读书,地位,是前提。

  有了这个,你做出的贡献才是贡献,才能惠及到你自己。

  不然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赔了夫人又折兵。

  现在他已经是秀才,马上就能考上举人,来年春闺的时候,进士也不是不能奢望一下。

  身份有了,地位有了,接下来就该好好考虑一下如何利用这些身份地位,创造出大到便是皇帝都难以动摇自己的功德。

  之前就说了,在古代,功大无非救驾,过大没过造反。

  不过,救驾薛蟠是不要想了。

  这种功劳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当然,从龙也可以,但是,下一波皇子夺嫡,至少还有十数年,他根本就等不到那个时候。

  而且,他也不知道下一个登基的皇帝是谁。

  这里虽然和大清类似,但是太上皇不是康熙,当今也不是雍正,自然未来的皇帝也不可能是乾隆。

  没有先知先觉,从龙一条路就算是时间足够也没有用。

  甚至最大可能,如同四大家族如今站错队朝不保夕一样。

  而除了救驾,从龙之外,其实还有一种功劳,而这种功劳才是真正的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食物!

  是的,薛蟠谋划的这一桩功德便是和食物有关。

  民以食为天!又说仓廪实而知礼节。

  人活一世,无非衣食住行。

  而吃的尤为重要。

  没有衣服,你可以裹兽皮,树叶,甚至光着,没有房子,你可以睡山洞,睡树上,甚至以天为被,以地为床,没有代步工具,脚就是最好的行走工具。

  唯一没有吃的,那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尤其是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饿肚子是常有的事情。

  每一次改朝换代,几乎都和吃不饱,没得吃息息相关。

  薛蟠若是能够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他就是在世圣人。功德无量。

  解决吃饭问题,在现代社会,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因为杂交水稻,再穷吃饱也是没有问题的。

  只可惜,薛蟠不是学农业的,

  而且,杂交水稻的培育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

  他又不是其他主角那种,有系统,有老爷爷,有空间,有......

  好在,就算是没有杂交水稻,薛蟠也还有一个办法。

  没有杂交水稻,世上也依然有高产的粮食,虽然比不上水稻这种主食,但是用来饱腹,救命还是没有问题的。

  人都快饿的活不下去了,连树皮,草,甚至土,乃至于易子而食都发生了,只要能够吃饱,谁还在意好不好吃,口感如何?

  毫无疑问,薛蟠说的赫然便是土豆,红薯以及玉米。

  薛蟠来到本方世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更多的是在学习科举知识。

  但是各种常识他也基本了解了。

  然后红楼有些类似大清,但是土豆,红薯,玉米显然都没有。

  而这就给了薛蟠机会。

  在原本历史上,不管是土豆,红薯还是玉米基本上都是明清两代的时候,因为新大陆的发现,因为西方殖民时代的开启,传入中国的。

  现在,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还没有传入中国。

  或者说传入了,但是还没有引起重视。

  这也正常,任何一个舶来品,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本土化。

  就如同最开始番茄传入中国,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而不是蔬菜一样。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薛蟠应该主动加速这个过程。

  如果传入了,就找出来,加以培养。

  如果没有传入,就派人去找。

  好在薛家经商有道,干起这件事来,却是很有优势。

  因此,他将薛家的生意交给薛蝌之后,交给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打听这些高产作物,到底有没有传入。

  薛蝌虽然不知道薛蟠的具体目的,但是他为人老实,一丝不苟的去完成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2.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3.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4.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5.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6.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7.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8.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9.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0.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1.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2.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3.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4.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5.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6.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7.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8.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9.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0.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1.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2.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3.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4.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