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唐:陛下,要不您就认错吧!> 第960章:国有资产,国家种田(下)

第960章:国有资产,国家种田(下)

  群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李恪听了很多声音,最后才听到一个不同意见的。

  寻声望去,发现竟然是魏征的意思,那个最近很少说话的喷子魏征。

  “魏爱卿之言,诸位觉得如何?”

  李恪突然开口。

  其他想要继续发表的人也不再说话。

  纷纷看向魏征,一时间都陷入了沉默当中。

  魏征是大喷子,他有他的独特见解,很多时候和在场大臣都不同。

  故而当魏征说出自己意见的时候,如果没有伤害到自己等人的利益的时候,很少有人反驳的。

  因为反驳的话,会被他喷的,好几天都难以缓过神来,所以很少有人和魏征对面刚,都让着魏征。

  “陛下,臣不同意。”

  “魏大夫所言不过是极少数而已。”

  杜如晦并不介意魏征是个喷子。

  其他人会害怕魏征,但是杜如晦等人却没有。

  有什么说什么,政见不同那就争,说服对方为止。

  “杜大人此言非也。”

  “据我所知,那些赚到钱的商人,都如我所言一般,并不是极少数。”

  “我这是研究过的,而不是猜测,不知道杜大人有没有去查过他们的生活情况呢?”

  魏征快速开口,直接就堵住了杜如晦的话,令在场的大臣们都是心中狠狠一跳,暗想还是之前的狠人。

  现在的杜如晦可不是之前的了,不仅是位高权重,而且还是皇帝的岳丈,皇后的生父,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但即便如此,魏征也是相当不客气怼回去,令在场的大臣们想要开口,还是忍着没有继续开口,静待杜如晦是否会反击。

  “魏大夫研究过?”

  杜如晦没有生气。

  若是因为这点小事都生气的话,他也坐不上这个位置。

  “不错。”

  “曾经研究过长安城八成的商人,但凡是有钱的,哪怕是在人前卑躬屈膝,背后也是大鱼大肉,妻妾成群,日子过得非常熟悉。”

  “说句大家不好听的,如果他们不介意自己的面子,面皮厚点的,过得绝对不会比在场任何一位人差。”

  魏征朗声道。

  环看四周,看没有几个人敢和他对视,然后看向李恪。

  李恪在位期间,他很少表达过自己的意见,因为李恪做得都非常好。

  从目前位置,他还没有觉得李恪哪件事做得不好的,除了正在商议少上早朝的事。

  但朝廷各个方面都非常棒,故而也没有必要说就要一定上早朝,远比李二在位的时候还好,所以他也乐于安静。

  不过当李恪有需要的时候,他还是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是会表达自己对朝廷的看法,对天下的看法,属于自己的看法。

  “不错!”

  “魏征说得不错!”

  “朕的想法与魏征近乎相同。”

  “朕还有一个疑问,你们虽然看不起商人,但是商人的生活不见得比在场的诸位轻松,为何他们赚大钱的同时,缴纳的税收却是士农工商当中最低的?”

  李恪大声道。

  魏大喷子的话说中了李恪想要说的。

  刚才将近有三十多个大臣都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士农工商中商人的看法。

  但是,却只有魏征有不同的看法,只有魏征觉得商人地位虽然低贱,但是过得却比在场的人都不差。

  “陛下,商人重利,不曾务农,但国以农为本。”

  “若是提高商人的税收,天下百姓必定会知道从商赚钱,会很多人丢弃手中的农活加入从商行列,对江山不稳定啊。”

  房玄龄站出来,沉声道。

  他刚才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

  听从魏征的想法以及李恪的赞同之后,他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也觉得商人赚了很多的钱,可是知道是一回事,提高税收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若是被天下的百姓知道朝廷专门提高了商人的税收,那么一些聪明的农户就会想着从商。

  历代掌权者都是打压商人,提高农民的地位,就是为了稳定江山,就是为了保证能够有充足的粮食。

  “陛下,房相所言极是。”

  萧瑀走出来说道。

  不少大臣都纷纷附议。

  其实现场也是有很多大臣觉得商人赚钱容易的。看書溂

  刚才他们没有说,是不想将大家的共识打破,也因为被李恪打断了话。

  “房相所言极是。”

  “但现在时代却不同了。”

  李恪摇摇头。

  房玄龄说的不错,但是现在不是以前了。

  “陛下何出此言?”

  房玄龄不解。

  在场大臣们也不解。

  有人沉思,有人似乎想出可能性。

  “大唐之前,没有杂交水稻,没有红薯,没有土豆,天下百姓吃饱都是困难。”

  “但是现在,只从杂交水稻出现之后,种植杂交水稻的地方,可还出现吃不饱的现象?”

  李恪反问道。

  粮食是稳定的保障。

  但现在粮食已经足够了。

  足够的粮食保障之下,天下不会因为粮食而出现混乱的。

  以后的造反,将不会出现百姓吃不饱想要吃饭而造反的情况了。

  “陛下所言极是。”

  “但农耕依旧还是需要农民,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魏征叹息一声,沉声道。

  虽然他觉得商人赚钱很容易,但是却觉得不应该提高税收。

  没办法,天下的农耕还是需要百姓来耕耘,没有百姓耕耘天下的田地就会荒芜。

  所以哪怕是之前就知道天下商人赚钱容易,他也没有向朝廷提出自己想要提高他们税收的想法。

  “非也!”

  “举个例子,在杂交水稻没有出来之前,十个人耕耘,只能吃饱五个人。”

  “但是杂交水稻和红薯土豆出现后,十个人耕耘,至少能够养活五十个人。”

  “就算是天下百姓知道经商更加容易赚钱,但却不会是所有人都想着去经商,会有更多的人没有那个胆识,没有那个头脑,没有那个本钱。”

  李恪摇摇头道。

  不过也对魏征这么怼着说话挺不爽的。

  自古忠言逆耳,但是也让当权者感觉挺没有面子的。

  怪不得之前李二老是想着斩杀魏征算了,也就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

  “这......”

  魏征低头沉思。

  杜如晦等人也面带思索。

  的确,就算是天下百姓知道从商赚钱容易。

  但是市场就那么大,能够真正赚钱的就只有那么一些人而已。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从商,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胆量,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本钱。

  就算是很多人想要从商,但是出现问题之后,也只能返回继续农耕,不会继续从商。

  “陛下,假如大部分的百姓都想着从商,并不如同陛下所想的,那江山的稳定依旧还是受到威胁。”

  “为了江山的稳定,是否要对这个想法深入考虑一下呢?”

  魏征觉得李恪所言极是。

  但却依旧还是担心,还是担心江山不稳定。

  “是啊陛下。”

  “自古以来,以农耕为本,若是今日发生变化,搞不好天下会因此而动乱。”

  “陛下,臣建议慎重考虑为重,毕竟您刚刚登基不久,天下并没有那么安稳,慎重不会有错的。”

  不少大臣纷纷开口。

  士农工商是自古以来就定好的规矩。

  是历朝历代的智慧结晶,是江山稳固的重要手段。

  如果就这么改变了,很多人都觉得不妥,都心中有担忧。

  “天下的发展,不能因为假如而因此停步。”

  “但假如的事,朕也不是没有想过,大唐府兵制,若百姓不耕耘,那就直接让府兵去耕耘。”

  “府兵耕耘,粮食国有,国库将粮食卖出去,收百姓的钱回来,如公路局、宝钞局等等一样,国有化。”

  李恪沉声道。

  对在场大臣的担忧感到心痛。

  稳定是件好事,但是也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如果要加入的话,那么就粮食国有化吧,国家有足够的人种地。

  不是说一定要靠老百姓才能种地,不是要靠老百姓朝廷才能有粮食收。

  “陛下......”

  魏征还想说些什么。

  但是话还没有说出口,就被李恪打断。

  “朕知道诸位心中所想,但朕也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未来江山出现波动,诸位再谏言吧,现在就听朕的。”

  “着旨!”

  李恪沉声道。

  语气不容置喙。

  在场大臣依旧还是有些想要说的。

  但听到李恪所说的,他们忍了下来。

  李恪的发展目前来说都没有错过,所以他们愿意听李恪的命令。

  李恪也说了,以后如果出现了问题,那么以后他们再将问题提出来。

  “臣等遵旨!”

  群臣行礼,恭敬听旨。

  “今日起,郑州设立经济特区,天下商人于郑州经商,五年内不收任何税费,五年后收税也是将会是全国最低。”

  “令,士农工商之商人者,不再限制自己包括后代科举为官等等,其经商所得收入提升为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六......”

  李恪缓缓开口。

  将对郑州经济特区以及士农工商的事情落实。

  群臣一听,当即齐齐一愣,完全没有想到还要设下郑州设立经济特区一事。

  但皇帝还在下圣旨,他们也不敢这个时候打断,只能说等李恪的圣旨下来之后,再将问题提出来。

  好一会儿之后,李恪才将自己的设想说完。

  这时,魏征再次站出来。

  “陛下,郑州设立经济特区,事关重大,若是被世家望族利用,郑州都将会成为世家望族的新兴发展地方,到时候朝廷恐怕难以控制得了郑州。”

  魏征沉声道。

  郑州若是发展起来,天下望族必定移民郑州。

  到时候,天下的望族齐聚郑州,朝廷都要对他们礼让三分。

  到时候新的势力又将会崛起,大唐难得将各大世家压下去的局面将会改变。

  “朕是故意让天下的望族前往郑州的。”

  “郑州的发展,需要这些世家的推动,他们的存在或者对朝廷有威胁,但同时也是对天下有发展做出贡献。”

  “朕懒得提,但是你们自己也心知肚明,你们在场诸位也有很多来自世家望族,对大唐有利益的发展,朕可以让你们尽情发展。”

  李恪沉声道。

  话落,全场顿时哗然。

  群臣都带着复杂的目光看向李恪。

  说李恪愚蠢,跟他们说这些推心置腹的话。

  说李恪恐怖,敢跟他们说这些推心置腹的话。

  将这些话说出来,就不怕他们之中有心人加以利用?

  可想了想,却又觉得没有多少望族敢和李恪在明面上对着干。

  五姓七望都不知道杀了多少,他们都不敢对李恪用强的,其他家族更加不敢。

  只要不是往死里整,估计是不会有世家望族会站出来与李恪对着干的,都是向和平发展。

  想到这里,群臣顿时觉得李恪的恐怖。

  真正令人颤抖的,不是阴谋玩得好的,而是明明就是阳谋,大家都得按照对方的要求来。

  李恪就是这样子。

  李恪现在手中的火铳,依旧是只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外面根本没有人能够得到任何有关火铳的消息,被封锁得很严格。

  同时关于汽车、蒸汽机、火车等等的新出品的东西,在场众臣只是知道有这样的东西,但是怎么研究出来的,都没有核心要领,都在李恪的手里掌握中。

  或者说,在帝都大学的那些教授手中掌握中。

  李恪有言,帝都大学之内不存在官场阶级问题。

  那些教授将这样的风气也带出了帝都大学之外。

  除了该有的礼仪,对很多大臣都不卖账,就算是大臣或者世家望族有心想要得到利益,也都被拒绝。

  若是有人想要用强的,那就得考虑脖子会不会和脑袋搬家——教授可以直接面见皇帝。

  “陛下圣明!”

  魏征等人纷纷行礼。

  对突然设下的郑州经济特区不再阻止。

  同时对士农工商的该给也表示支持,李恪的意见全部通过。

  三省六部的存在,本来是为了制约皇权专横的,但现在看来似乎没有大作用。

  大部分的臣子都被李恪折服,都被李恪的一项项伟大的发明而产生敬佩之情,都愿意一试。

  总之,只要是李恪率领帝都大学研究出来的东西不出现错乱,李恪在大唐的声望都是那么的恐怖,远超过李二和李渊两人。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五老将我从现代带回三国
  2. [历史军事] 罗马,你妈喊你去打仗了
  3. [历史军事] 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
  4.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5.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6.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7.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8.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9.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10.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11.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12.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3.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4.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5.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6.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7.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8.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9.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20.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21.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22.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3.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4.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